很多人花费极大的力气去寻找自我人生无法成功的原因,当他们寻根究底地查找到“罪魁祸首”的时候,却往往发现正是由于自己内心里的自我设限造成了失败的后果,于是,有些哲人便提出了一个让人们大吃一惊却在思考之后不得不承认的定论,那就是:“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实现自我突破。
实现自我突破,就要专注于自己认定的有意义的事,自我与环境,加强自我优越感,建立自信心。尽管这很难做到,但你却必须做到,除非你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你不必担心突破后的进展,因为当你的优势得到高度发挥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你所获得的成就也就会随之而来,你做事的活力也便源源不绝,面对困难你也便更能激起热情,你的人生也便一步一步地迈向更大的成功。这时,你就会更加明白,实现自我突破,对你人生的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看过《三国》的人知道,三国时东吴将领吕蒙,英勇善战。虽然深得周瑜、孙权器重,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草莽之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足与谋事。
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派吕蒙去镇守一个重地,临行前嘱咐他说:“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得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
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
孙权听了批评他说:“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比你忙得多,可仍然抽出时间读书,收获很大。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就不能刻苦读书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后便开始发愤读书补课,利用军旅闲暇,遍读诗、书、史及兵法战策,如饥似渴。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的,吕蒙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浔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一谋士建议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高,您不应怠慢他,最好去看看。”
鲁肃也想探个究竟,便去拜会吕蒙。吕蒙设宴热情款待鲁肃。席间吕蒙请教鲁肃说:“大都督受朝廷重托,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不知有何良谋以防不测,能否让晚辈长点见识?”
鲁肃随口应道:“这事到时候再说嘛……”吕蒙正色道:“这样恐怕不行。当今吴蜀虽已联盟,但关羽如同熊虎,险恶异常,怎能没有预谋,作好准备呢?对此,晚辈我倒有些考虑,愿意奉献给您作个参考。”吕蒙于是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
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是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从此,鲁肃对吕蒙尊爱有加,两人成了好朋友。吕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千百年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句成语,就说明人们对“过去不等于未来”的普遍认同。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努力改变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突破。
有一个马戏团,拴大象的绳子往往是很细很小的,而拴小象的却一定是粗大的铁链。大象是从小一直被铁链栓着的,长大后尽管换成只要它稍一挣扎便可挣脱的细小绳子,可是它不会再跑,因为尽管绳子变得很细小,但是心灵的限制却无法逾越。而且有一次这个马戏团发生大火,工作人员紧急将所有的动物的锁链解开,逃命!演出团的老板回头看看大火,发现那头大象站在大火中挣扎,却不知道跑!老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象被烧死!大象为什么不跑?因为它认为没有办法挣脱那根细小的绳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随着我们岁数的逐年增长,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主观的经验和过去的挫折打击而自我设限。“人”就是这样的,一旦加了个“口”字就成了“囚”,把自己完全束缚起来了。
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自我?所有人类的突破都是信念的改变,因为你的看法左右你的结果。
信念就是你牢固的观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无论是遭受失败打击还是获得成功喜悦,都会带来一种牢固的观点留在脑海里,印在心里,从而得出一种结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结论。所以所有的突破其实都是信念的改变,信念的改变必然带来态度的改变,从而带来行为的改变。
改变你的信念就是改变你的生命。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想要改变结果,就必须改变我们的信念。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行动者,一种是观望者。看看体育赛场上,只有观众和比赛参与者,请问金牌会落在观众身上吗?奖金会落在观众身上吗?答案是不会。那在人生竞技场上你还准备当观众、当一个观望者而不是参与者吗?
我们不要把过去当成自己的未来。过去办不到的,过去行不通的,过去不可能的不代表未来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改变信念、突破自我设限,把握我们的未来,从而创造无限的可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个人的不断进步,就是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无尽的,能发挥多少,多半取决于能否认识自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你就会不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