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065

第65章 十

如果把大隋的杨广与大唐的李世民相比较,人们会发现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

他们都是处在一个盛世到来之际,国家统一,人口增长,战乱终止;

他们都是少年得志,青年时就创立伟业,被全天下人看好;

他们都出身官僚贵族,他们的父亲都是通过篡权夺取江山的;

他们都是帝国的第二代君主,也都是通过一轮皇嗣竞争后,抢夺了大哥的太子之位当上皇帝的;

他们都有同样的胡汉混杂血统,大气,豪迈,具有一个帝王应有的威严;

他们都为帝国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各自留下了名垂史册的丰功伟绩;

他们都多才多艺,博学多识,本身的文化素养非常高;

他们都有一个贤惠的贤内助,杨广的萧皇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如果要继续比较下去,我们还能发现许多共同点,甚至他们本就是表亲戚,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唯一不同的是,杨广最终亡国了,李世民则成为一代明君。

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个根本的不同点在于:杨广无视底层民众的存在,李世民则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中央权力削弱,士族大户的权力增强,产生了门阀制度。这其中三百年间,政治一直是贵族集团的游戏,各大士族门阀相互争夺,自立政权,或者联合起来就可以废掉皇帝,你争我夺之间,经常改朝换代。在科举制普及之前,底层的百姓毫无知识,愚昧无知,永远是贵族集团眼中的“贱民”,任人宰割,只配受到奴役。尤其是,在三百多年间的大混乱时代,异族入侵,中国倒退为野蛮化,平民百姓更被视为蝼蚁一般。

这种思维从北魏传递给北周,又从北周传递到大隋,作为一个鲜卑血统的皇帝,杨广的思想里有两个重要观点:一,门阀大户、贵族集团是不可忽视的,需要笼络他们,团结他们;二,那些底层的“贱民”则是不值得在乎的,这些人的死活对帝国影响不大。

所以,一方面杨广极为重视缓和江南大户与北方豪门的关系,并全力使国家能摆脱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大影响,他一系列的施政措施如迁都洛阳、修大运河、创科举制度……无不是从考虑国家稳定出发,融合南北民族,加强了中央政府集权。

可另一方面,杨广在施行这些措施时,掠夺的是底层平民的血汗。他忘记了一点:中国不是鲜卑族的游牧社会,而是一个需要稳定的农业大国。无农不稳,杨广破坏了最基层的经济基础,平民大量死亡,经济倒退,耕地荒芜,导致整个国家失去根本,最终走向灭亡。

这导致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创立伟业的优秀帝王,有人说他是愚蠢无知的亡国之君。至于后世的史学家,由于政治需要,更是理所当然地把他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

对于杨广自己,他做对了,也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