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6160900000067

第67章 宋陵大浩劫

赵氏家族的懦弱无能,最终自毁长城,就连身后也没能逃脱厄运。一场宋陵大浩劫,引起了宋朝遗民的极端仇恨,懦弱的赵氏家族留给了历史太多的反思。

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客死异乡外,其余七帝均葬于此。北宋灭亡以后,河南地区为金朝控制,宋帝当然不能继续葬在奉先。绍兴元年(1131年),哲宗皇后孟氏去世,遗命先择地“攒殡”,待恢复中原以后,再归葬河南。之后,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后来,此地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宫均葬在此。

宋朝灭亡不久,在元朝政府的默许之下,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盗墓行动。这次盗墓的首要人物,是西藏僧人杨琏真加。杨琏真加是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元世祖忽必烈崇尚佛教,尊八思巴为帝师,杨琏真加遂凭借老师的关系被任命为江南诸路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

最先被盗的宋陵是魏王赵恺的坟墓,赵恺是孝宗的次子,葬在会稽县山阴法华山天长寺。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会稽县泰宁寺僧人宗允、宗恺为讨好杨琏真加,勾结天长寺僧人福闻发掘了魏王赵恺的陵墓,获得不少珠宝,献给了杨琏真加。魏王陵的发掘极大地刺激了杨琏真加等人的贪欲,他们招来河西僧人及其凶党,开始大规模地挖掘宋陵。宁宗及皇后杨氏、理宗、度宗的陵寝成为首批被盗的宋帝陵。宋陵护陵使罗铣拼死保护,遭到痛打,被人用刀架着赶出了陵园,罗铣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四陵之中,理宗陵寝所藏宝物尤多。理宗的尸体仍完好如生,有人说这是因为理宗口中含了夜明珠,这伙盗贼于是将理宗的尸体搬出墓穴,倒悬在树上。允泽用脚猛踢理宗的头颅,以示自己无所畏惧。防腐的水银慢慢地从理宗口中滴了三天三夜。当时西藏僧人之间有个习俗,即得到帝王的髑髅可以厌胜、致巨富,因此,杨琏真加指挥手下将理宗的头颅割了下来,据为己有。后来,理宗的头颅一直在西藏僧人手中流传。明朝立国以后,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叹息良久”,最终派人找到了理宗的头颅,于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第二年,又命人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杨琏真加一伙走后,罗铣买棺置衣将诸帝骸骨重新收敛,悲痛欲绝,附近乡里百姓皆为之感泣。到了夜晚,听到四面山中皆传来哭声,旬日不绝。

不久,杨琏真加一伙又对宋陵进行了第二次挖掘,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五帝及孟氏、韦氏、吴氏、谢氏四位皇后的陵寝在这次挖掘中无一幸免。徽、钦二帝皆死于金朝,金朝虽曾归还遗骨,但高宗并未开棺检验。杨琏真加等人打开徽、钦二帝的陵墓,一无所获,徽宗棺中只有朽木一段,钦宗棺中只有木灯檠一枚。高宗、孝宗二帝的遗骨,由于年岁已久,已经“骨发尽化,略无寸骸”。高宗墓内只有锡器数件、端砚一只;孝宗陵只有玉瓶炉一幅、古铜鬲一只。光宗吴后、宁宗杨后的尸体尚“俨然如生”,之后,罗铣把二后的尸体重新装进棺材,然后火化了。陵墓内有数以万计的金钱,为尸气所蚀,如铜钱一般,诸僧弃而不取,多为附近村民拾得。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之际,多对前代帝王陵寝采取保护政策。虽然中国历史上帝王陵寝被盗的记录史不绝书,但多属个人所为,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宋陵被盗则与此性质截然不同。杨琏真加等人的盗墓行动,得到了元朝政府的鼎力支持,曾有元朝官员和赵宋宗室请求元世祖保护宋陵,但忽必烈均置之不理。盗墓所得的宝物,很多都献给了元政府,忽必烈曾用这些宝物装修天衣寺。

元世祖对盗墓的支持态度当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关。宋朝虽亡,但仍不断有人打着复兴宋室的旗号起义反元,杨琏真加借机上“厌胜”之说,提出建造佛塔、佛寺,将宋帝遗骸置于其下,以压服宋人。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忽必烈稳定统治的想法,而忽必烈也想借发掘宋陵的机会,断绝百姓对赵宋的留恋与怀念,因此,对杨琏真加的盗墓举动采取了支持态度。

杨琏真加的盗墓行动,以及元朝政府的支持,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史称自此之后,“江南掘坟大起,天下无不发之墓矣”,此前遗留下来的坟墓普遍被盗,这种行为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破坏性影响不言而喻。忽必烈本想通过杨琏真加等人的行动来压服百姓,稳定统治,没想到却适得其反,这种掘人陵墓的行为,引起了宋朝遗民的极端仇恨,百姓反抗情绪愈加高涨。直到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事的时候还在借“宋陵事件”鼓动百姓反元,这是当初蒙古统治者万万没有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