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现代战争史
6156800000036

第36章 抗日战争的爆发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9日,4.5亿中华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指引下,经过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全民族抗战,谱写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英雄史诗。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战略相持阶段,从武汉、广州陷落后至1943年底的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结束;战略反攻阶段,自1944年初至1945年9月9日日本签字投降。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军借口其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严辞拒绝后,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毫不过份,只要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就会一清二楚。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维新图强,推行所谓“富国强兵”国策,其新兴资产阶级与残存的封建势力相结合,利用国家权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为谋求海外的工业资源基地和产品推销市场,日本一直觊觎着邻国特别是中国的富饶资源和巨大市场,制订并推行了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东北,霸占中国台湾,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逐步走上了以侵占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扩张道路:

1874年,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了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和辽东半岛,并勒索了2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义和团,逼迫中国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又攫取了4.5亿两白银的赔款,并获得了从山海关至化京铁路沿线的驻兵权;

1904年,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夺取库页岛南部,获得辽东半岛和南满的租借权;

1914年,日本出兵山东,夺占了青岛和胶济路;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其威逼利诱下,卖国求荣的袁世凯当局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但在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之下,没有得逞。

上述一切侵略行径已经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也就是在这样的杀伐征战、穷兵黩武之中,日本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之中。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了以首相田中义一为首的“东方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外务、陆海军高级官员,决定了今后对中国的方针政策,其侵略野心集中体现在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呈给天皇的秘密奏折,即臭名昭著的“日中奏折”中,其中露骨地写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次会议制订的侵华方针步骤,成为其后几十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孜孜以求的穷兵黩武总纲领,也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十恶不赦的政策。

1929年至1933年,世界爆发了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经济大危机,日本也难逃厄运。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工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对外贸易不断萎缩,失业人数持续增长,国内矛盾空前加剧。当时国际上欧美列强忙于应付国内的经济危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中国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正忙于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疯狂的“围剿”,无暇顾及东北的防务。日本认为其侵华的大好时机已到,为了摆脱困境,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将其侵华战略付诸实施,迈出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面柳条湖地段的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攻占了沈阳等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将军率领数十万国民党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政策,不战而退入关内,日本侵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3月操纵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2年1月28日晚,驻上海的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下令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其前身系北伐战争时号称铁军的第四军第十师,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抗击,血战数日,打退日军多次进攻,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也大力支援。日本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不得不通过停战谈判与国民党当局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由于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日本取得了长期在上海驻兵的特权。

1933年,日本侵略的矛头又指向中国华北,先后攻占了热河省,并越过长城侵入冀东、察东,通过胁迫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攫取了河北和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地区,又策动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等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它们从中国分离出去,但由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未能实现。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正是在上述一步步的侵略基础上,野心勃勃地发动了经过充分准备的全面侵华战争。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制定了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为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指明了正确方向。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正在庐山的蒋介石发表谈话,赞成国共合作,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告正式形成。

8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战争指导方针,鉴于敌强我弱,确定采取持久战略,不断消耗敌人,以转变战争形势,粉碎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争取最后胜利。同时颁发了全国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下辖15个集团军及4个预备军,以及海军和空军,共200余万人。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所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7日,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下辖3个师:第一一五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周昆为参谋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后改称政治委员,下同);第一二〇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此外还有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改编后的红军在举行誓师大会后,立即以高昂的斗志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全军共1.03万人。随后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创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