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犹太拉比这样教诲他的学生:“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交友的质量,因而对孩子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交友过程进行全程看护,让孩子择善而处。
为了让孩子彻底远离愚蠢的人,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农夫跟蛇交上了朋友。农夫只夸赞它一个,并且永远把它捧到天上。然而,如今农夫的一切老朋友和亲戚,竟然没有一个上门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农夫问他的一个昔日的朋友说,“请你告诉我,你们哪一个也不来看我,这是为什么呢?是我的老婆没有按照礼数款待你们呢,还是你们嫌弃我的食物粗劣呢?”
“不,”他的朋友回答,“问题不在这!我们很愿意和你在一起。你们夫妻两人,谁也没有得罪我们,没有人会这样埋怨你们的,我可以保证!可是。如果跟你一块儿坐着,老是提防着你的朋友蛇会爬过来从背后咬我们一口,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农夫交上了蛇这个朋友,因此失去了其他的好朋友,即使这条蛇不会对其他的朋友造成危害,别人在与农夫交往时也是战战兢兢,这对农夫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鼓励孩子交朋友时,要妥善选择自己的择友范围,交好的朋友。
孩子的人际关系首先开始于与父母的相处,同时也包括同龄人对他的影响。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开始脱离父母的影响,越来越看重同学和朋友对他的喜欢、支持和赞成。尽管他们的感情食粮理所当然地要从父母身上汲取,但从朋友身上也能得到意外的精神与情感的源泉。
孩子的交友技能在儿童期过后就很难再学会了,它有些像学习游泳,对蹒跚学步的幼儿来说极其容易,但如果在童年时代失去了机会,等到成年时再学就比较难了。当然,尽管孩提时代没有朋友并不注定成人后就会孤单,但应该承认,有些情商技能的发展是有时间性的。正常的时间一过去,一样的技能就会变得很难学会。所以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朋友,但择友时一定要慎重。
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合适的帮助。我们要引导孩子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在孩子交友的不同阶段,犹太父母建议我们,应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指导。
在孩子0至7岁的以自我为中心阶段,犹太父母经常为孩子设计一些活动,邀请有共同兴趣或性格相近的孩子参加。在活动中,孩子们如何相处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在一起,这些共同的经历为日后的社交技能打下了基础。
在孩子9岁前的满足需要阶段,孩子喜欢和同伴相处,因此犹太父母强化孩子朋友的价值,鼓励他们交往。如果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表示出正面的积极情感,即使你对对方表示怀疑和担忧,也千万不要否定和诋毁对方。
犹太父母还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朋友,谈自己和朋友一起做过的事,谈为什么朋友对自己很重要等。让孩子参加父母和朋友的活动,让孩子亲眼看到大人是如何相处的,让孩子感受到友谊对的重要性等。
在孩子12岁之前的互利互惠阶段,犹太父母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以给孩子以安全感和满足感。当孩子们在交友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受时,大人的知识和经验就会使孩子大大受益。孩子与朋友相处出现危机时,大人过去或现在的经历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教益。
在这个过程中,犹太父母注重培养孩子容忍他人的品格,忍受亲密朋友的不可避免的伤害,由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感情和经历。父母们坚信,不管孩子最后如何决定,是保持还是放弃这份友谊,或是寻找新朋友,都是正确的。只要不是就此避开同伴就可以。
在孩子15岁前的亲密相处阶段,犹太父母会给孩子灌输适当的价值观,确定与孩子年龄适应的限制,鼓励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孩子交友过程中,犹太人就是这样在孩子不同年龄段,教育避开与愚蠢的人交往的。他们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