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6149100000242

第242章 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诗

国学常识

“台阁体”诗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因为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他们所作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他们以太平宰相的地位,除撰写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大量写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的诗歌。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当时追随他们的人很多,一般追求利禄的文人在未中进士前致力于八股文,得官以后,就模仿“台阁体”,逢迎应酬。而由于这些文人的社会地位之高,他们的影响也格外大,这种文风性不高的诗风先后流行了一百年左右。

国学故事

杨士奇平日总是宽厚待人,清廉律己,向他拜师求学的学生特别多。当时有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家有老母而无法奉养,杨士奇看他仪态庄重,又有学问,便把自己的学生分一半给他,让他挣些薪金以奉养老母。后来,他的姑母全家患疫疾,亲威邻居不敢接近,而杨士奇每日都去照料,煮汤熬药,精心护理,直到全家康复。

他在章贡琴江书院教书时,与当地县令邵子镜友谊甚笃。有一个商人路过琴江,关吏搜到携带的伪钞,邵子镜怀疑是商人一手伪造,要对其施刑,商人不服。杨士奇知道这事后,觉得证据不确凿,建议兔刑,邵子镜采纳了他的建议。商人感谢不已,以五十两银子相送,杨士奇拒不收受,并厉声斥退商人。

永乐帝时,广东布政使徐奇把岭南的土特产送给朝廷各大臣,唯独杨士奇没有。永乐帝都为他抱不平,而杨士奇毫不介意,并为徐奇辩解:“他究竟接受了没有?我现在记不清楚,况且些许土产,定然没有其他的用意。”有人反映杨荣接受了边将馈赠的好马,皇上对他很不满,而杨士奇为之说好话,他说:“杨荣屡次随先皇北征,掌管兵马,所以接受边将馈赠。但杨荣通晓边塞事务,了解敌我双方形势,为我等所不能比。他功大于过,不应以小过失介意。”皇上说:“我初即位时,杨荣曾说你的坏话,而你却为他说好话。”杨士奇诚恳地说:“希望隆下象宽容我一样对待杨荣。杨士奇谦虚厚道,不图虚名利禄。

不久,朝廷任命杨士奇兼礼部尚书,后来又改兼兵部尚书。对于这样显赫的高宫,杨士奇却辞而不受,他说:“我任少傅、大学士之职已经超过了能力所限,尚书的职位更不敢当。”皇帝很严肃地对他说:“黄淮都任三职,只有你二职,人们将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推辞。”士奇只好答应任职,但不要尚书的薪棒。皇帝又说:“你为我劳勤二十年,应该有这样的傣禄,怎么还辞掉呢?”他回答说:“尚书月傣六十石粮食,可养壮士六十人,我得二傣已过分,怎么能再加一傣?”当时大臣霆义提出折中方案,建议停发学士棒,发少傅、尚书傣。他不同意,并且说:“辞禄当然要辞多的,我不搞虚名。”在杨士奇的一再恳切要求下,皇帝答应不给他增加尚书月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