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6146000000005

第5章 “小皇帝”的无敌交游技能

许家印是恒大的掌舵人,做事雷厉风行,在风云变幻中仍能呼风唤雨,扭转乾坤,虽然许家印骨子里有着强悍的意识以及拼杀的决绝,谁的人生都不肯是一方风顺的,遇到困难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许家印的人生字典中,从来都没有畏惧,更没有安逸,即使已经身居首富的宝座,许家印仍然在朝着更高的目标,带领着恒大走向新的辉煌。许家印笑起来总会给人一种儒雅的感觉,但是在春风般的微笑背后,是他无敌的交游技能。

1982年许家印毕业了,被安置到了河南舞阳钢铁厂,当时的舞阳钢厂位于舞钢市,虽说听起来好歹是个“市”,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个大些的“山沟沟”。不用说许家印并不是很乐意,他之所以百般努力,为的就是离开山沟到城里去,谁知道兜兜转转又回到山沟里去了。这样的安排让许家印的心里多少产生了不少落差,但是他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也是个能够看得更为长远的人,就好比之前,不能去城里开拖拉机,那就留在农村里当司机、掏大粪。只有能够隐忍的人,才能够等到胜利的曙光,所以许家印选择了继续隐忍,虽然有些不情愿,他还是带着自己的行李去了武钢,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炼钢工人。

许家印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他依然能够将自己的闪光点毫无保留的散发出来,他就是一块金子,即使是扔在炼钢厂的大熔炉里也是闪闪发光的。有时候,谁都无法左右命运的安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打造成金刚,受到的打击越多,周围的环境越是恶劣,其人格也就会越发的坚硬。舞钢建厂的时间早在1970年,原来是国防军工项目,但是由于受到全国文革运动的影响,这座钢厂到1977年底才有了基本的生产设备,到了1981年才实现了正式生产,许家印前往舞钢的时候,炼钢厂并不像现在这般显赫。

由于许家印大学所学的是冶金专业,这可是刚刚投入正式生产的舞钢最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所以厂里还十分重视,直到现在,许家印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去车站接他的是舞钢热处理车间的主任陆岳璋。陆岳璋对许家印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书带得挺多,都是专业书,别的东西就不多了。”从这样的一个细节也不难看出,许家印对于学习对于自身的成长从来都是不满足的,虽然大学毕业后的他即使是吃老本也可以过的好过普通人,但是他不安于现状,他总是在进取的路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断进取,才会有了恒大的诞生,才会有了恒大足球的辉煌。

大学四年卫生委员的经历已经把许家印锻造成了一个十分善于沟通的交际能人,而舞钢正好成为了他的第一个社会演练场,在这个演练场上,许家印的表现无疑是十分出色了,“小皇帝”的称呼就是最好的证明。到达舞钢之后,许家印被安排到了一间很简陋的小屋子里,当时车间还没有完全投产,许家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车间的工艺技术规程迅速建立起来,尽快做到全部投产。

自从被安排协助车间主任陆岳璋工作开始,许家印就开始整天的睡不着觉,他是个极度负责任的人,不管是多么细小的问题,都尽量追求完美,所以白天钻到钢板缝里研究流程,晚上总结问题,这一总结不要紧,竟然总结出了几百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大问题,也有很细小的问题,比如抢修设备人员吃饭时,是在上面吃还是下面吃,虽然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却关乎着生产的安全。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许家印不管是在大学里做卫生委员,还是在舞钢当工人,还是在后期创立恒大扩张恒大,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办事原则,也许在他看来,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必须具备的习惯。

舞钢催生了许家印更加清晰的管理思路,这时的许家印已经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不能单纯靠人管人,而是要靠制度管人,只有制度管人才能快速提高管理效率,让整个团队都高速运转起来,发现问题后,许家印在主任陆岳璋的授权下很快便主持制定出了两百多条生产管理。

在许家印制定的诸多制度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150度考核法”。所谓的“150度考核法”是专门衡量人是否睡觉的考察机制,当时钢厂中的工人都是24小时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白天还好,大家精气神都比较足,可是到了晚上就不行了,很多值夜班的工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打瞌睡,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隐患,正是基础这种情况,许家印创立了“150度考核法”。可是这个考核法究竟是如何考核的呢,那就是只要值班人员身体打开幅度超过了150度,就直接划定为睡觉,就要接受公司制度的罚款。这样的细节考核办法不得不说是十分具有创意的。

也正是这个出自许家印之手的考核之法让许家印的名字一下子就在整个舞钢打响了。人们一夜之间都知道厂里新来的大学生脑袋里“点子”不少,管理有一套。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许家印一个初来乍到者,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中迅速获得全厂上下这么多人的称赞和认可,这与许家印的交游技能是无论如何也分不开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由于许家印技术上过硬,又懂管理,所以进厂的第二年,许家印就从技术员的岗位升到了车间副主任。

对于许家印在管理和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舞钢的所有人都是真实的见证者,据陆岳璋回忆,当初许家印最先提出并创建了一个关于热处理和厚板这两块的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成立后,就可以对车间进行24小时监控,所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每个月的合同都能够百分百完成。这样一项生产管理制度在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当时的舞钢曾获得冶金工业部颁发的二十三个奖项,而许家印一个人就占据了其中的六项,实际上他所参与的远远不止这六项,只是许家印是个颇为谦逊之人,不好意思再多拿奖励了。时至今日,从许家印儒雅的微笑以及温和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不管是在舞钢时期,还是现在,他都一贯坚持着谦逊的良好行事作风。这种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一种个人魅力,从而强化其本身的管理能力。

许家印刚刚进入舞钢的时候,陆岳璋就已经是车间主任了,然而短短几年后,许家印便成为舞钢最有活力的人,并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小皇帝”,即便是陆岳璋对于许家印也是钦佩不已。那么多,那么精细的规章制度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呢?连陆岳璋也承认,这和许家印的交游本事是分不开的。据陆岳璋回忆,当时许家印曾经到鞍钢做过很短时间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把鞍钢的圈套热处理技术以及规章制度等全部“偷”了回来,并且全部都是手抄,加起来有厚厚的一摞,为什么许家印能搞到这些东西呢?一句话,许家印和鞍钢的那些老师傅们混得熟,关系非常好,所以连陆岳璋都没面子搞来的东西,许家印做到了。

许家印不仅和“鞍钢”的老师傅们交情不浅,和舞钢的人们也有十分友好的关系。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车间里没有洗澡房,大家洗澡十分不方便,于是许家印就发挥自己的“聪明”,在车间里专门做了个“热处理大院”,里边不仅有休息室、会议室还有桌子、椅子、洗澡房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热处理大院都是用废旧钢材制成的,不仅有效的进行了废物再利用,还方便了大家的生活。舞钢生产的钢材基本上都是厚钢板,所以洗澡房也是这种厚的能造坦克的钢板,厚度甚至达到了10厘米,当时喜欢开玩笑的人,都称其为“防弹澡堂”,这么厚的钢板,即使是机关枪来了,也绝对打不进去。从这些细节,我们也不难看出许家印的技高一筹的超强交游能力。

“小皇帝”的外号绝对不仅仅是对许家印的认可,更包含着许家印在这个300多人大车间中的权威:技术上过硬,善于搞人际关系。超常的交游能力是管理的基础,没有好的群众基础,管理就无从谈起。说到底管理还是人与人相处的智慧,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结晶,许家印对于这一点很清楚,所以他在舞钢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游技能,从而被大家自愿尊为“小皇帝”。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本事对后期的许家印来说也是一笔巨额的财富,为他在管理道路上的前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一次次为恒大解危济困埋下了希望。

“行动风向标”

对于许家印的成长史来说,舞钢是他第一次真正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许家印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本事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如果说此前,许家印一直都是隐藏光泽的金子,这一刻,他的光芒则原原本本的绽放了出来,所以他实现了从小小技术员到车间副主任的逆袭,而整个过程也只花了一年多而已,从副主任再到车间“小皇帝”许家印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充分舞出了自己的个性,舞出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我们总会觉得自己不够成功,所以日思夜想都渴望一次成功的逆袭,然而要想达到目的,就一定不能缺少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善于和不同人和谐的打交道,我们才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大家都认可我们了,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达到。

哪一次成功的逆袭都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即便是处理人际关系也是需要努力的,只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像许家印修澡堂一样懂得给大家行方便,我们的人际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