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49

第49章 曲则全,枉则直

——逆转读书法

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历史学家)

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但一般人的思维方式都有这样的特点:对某种事情看多了、见惯了,就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并逐渐形成固定的思维逻辑——喜欢顺着想问题。这就是习惯性思维,又称为“思维定势”。

伽利略临终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在我们日常的读书生活中,难道不应善于调整和改变思维的方式,并由此去探索、去钻研、去获取有用的知识吗?

“逆转读书法”能够开拓读者的思路,把书本上的知识读活用活。它使我们不仅看到某项知识的正面,而且还可以看到它的反面。它又能促进我们解开疑难,走出迷津,获得真知。它的最突出的优点是促进创造性思维。在读书和科学实践中,有时反其道而行之,自出机杼,却能独创一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著名物理学家开耳芬了解到巴斯德已经成功地证明细菌可以在高温下被杀死,食物可以通过煮沸后加以保存,欣喜之余,开耳芬并没有停止在这个刚刚发表的新理论上,而是从这个新理论出发,反想到:既然高温可以杀菌,那么低温呢?低温是否也可以使细菌停止活动呢?食物难道不可以通过冷却过程来加以保存吗?通过这一正一反的思索和探求,他终于在实践中完成了冷冻新工艺。

被誉为日本十大发明家之一的田熊常吉改进锅炉吸热方法又是生动一例。过去的锅炉热效率不高,田熊常吉想方设法加以改进。起初,他总是按照前人的传统理论来考虑问题,即在如何热锅炉以提高热效率上下功夫,结果毫无进展。后来,他从书本上跳出来,改变了思维方式,从锅炉吸热这一相反的角度去探讨,找到了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水流与蒸汽循环的方法,使锅炉的热效率显著提高了。

“逆转读书法”运用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为许多艰难的科学实验提供了奇特成功的钥匙,在科学理论建树上它也是神通广大的。

以数学领域为例,平面几何认为,过直线外的一点可以并且只能做一条直线与之平行。这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定理,但年轻的数学家罗巴切斯基却从反面提出了挑战:如果可做不止一条平行线呢?他所创立的非欧几何即发端于此。又比如数学本来是与精确、严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倒过来,却偏偏出现了一门不追求精确和严密而专门研究模糊的理论,结果使一门崭新的学科——模糊数学问世。

这些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书本上的知识以逆转的方式加以处理,很可能导致新发现,因为“逆转”采用的是反向思维,它的成就当然也是异乎寻常的了。某些科学家不乏献身的精神,也有广博的知识,但因摆脱不了习惯性思维的约束,创造力发挥不出来,以至终身成就不大。以上所列举的科学家,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采用了“逆转读书法”所以采撷到发明创造的累累硕果。

“逆转读书法”可以划分为两种:论点的逆转和论证逆转。

论点的逆转是一种根本性的逆转,新旧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完全对立的。

如古希腊的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不动,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运行。这就是地心学说理论,整整盛行了一千多年。到了中世纪后期,它又成为维护教会统治的重要精神工具。但是波兰年轻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却对这种传统的神圣理论产生了怀疑。他仰望天空,心中想到:要是地球真的不动,遥远的恒星不知要跑得多快才能每天绕地球一圈啊!反过来,假如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那么这个问题不就好解释了吗?

对旧理论的逆转思维,使哥白尼心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他经过近四十年时间的深入研究,反复探讨,终于完成了《天体运行论》这部划时代的巨著,科学地解释了究竟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这两个根本对立的问题。

当然,论点的逆转并不总是呈绝对的相互排斥的状态,也有两者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的论点逆转。

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许多人竟相投入了对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奥斯特的文章,但是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仅仅停留在电产生磁的现象上,而是进一步反过来考虑;电能生磁,磁是否能生电呢?

失败的实验接踵而来,但法拉弟毫不气馁,他深信电和磁的关系绝不是单一的,自己从反面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对的。最后,他终于试验成功了——由磁生电,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这种逆转就是两者并存的。所以逆转思维要注意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不能随心所欲,故弄玄虚;也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论证逆转是为论点的逆转服务的,它应当是一个科学的详尽的合乎逻辑的反向说理过程。

三百多年前,人们已经发现人在患病时,体温一般会升高,但是如何准确地测出的体温,当时尚无办法。医生们请久享盛名的伽利略解决这个难题。伽利略反复试验,均告失败。有一天,伽利略给学生上实验课。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并向学生提问。

当水温升高,特别是沸腾时,水为什么会在容器内上升?

学生们回答道:“因为水加热,体积会膨胀;水冷却,体积会缩小,所以会在容器内上升或下降。”答者无意,听者有心,提问学生,同时也启发了自己。伽利略心中一亮,不由得想到: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反过来,水体积的变化,不也就测出温度的变化了吗?把论证过程倒过来思考,伽利略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论证过程的逆转在文学创作中更是被广泛地应用。如常用的倒叙手法,就是对顺叙手法的逆转;间接描写,就是对直接描写的逆转。此外,像实写与虚写,夸大与缩小,直率与委婉,正语与反说,提高与贬低等等无不都是一对正逆关系,文学作品中心几乎少不了这些手法。

我们用的工具书词典,早在十年前,欧洲许多国家就编有《逆引词典》或《逆引语汇集》,也叫《逆序词典》。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词典。一般词典字构成的同义或近义的词,是散见于词典各处的,使用起来往往不能满足需要。现行的汉语词典尽管是按形序、音序、义序等几种顺序编排的,却无一不是以字头作为词头(即以字头带词头)进行排列的。

以音序排列为例,如“爱”字下带的词,都是以首字“爱”构成的词:爱好、爱护、爱惜等。但对表达爱的方式或程度的许多词语,仅仅查“爱”字下面的词语,显然是不够的。像以“爱”为末字构成的词语、如博爱、宠爱、慈爱等,在词典“爱”字下面都不会出现这些词语,只能散见于词典全书各处。这样,读者在求助于词典查找时,无异于大海捞针。如果能使读者顺利地查到所需要的词语,就必须把这些同尾词编排在一起,这样就必须编辑以相同词尾为顺序的词典,也就是“逆序词典”。

“逆序词典”也叫“倒序词典”。它和现行的正序词典编排的根本区别是,将尾字相同的汉语复合词编排在一起,以复合词的尾字作为带词的字头,也就是将正序词典以词首作字头改为以词尾作字头,把尾字相同的词语从分散的语族中牵引汇集在一起,成为“逆序词典”。这对教学和学生进行组词都会有用处。尤其对写文章或从事文字工作和翻译工作的人,选用准确、恰当的词汇表达语义,更是大有益处。

“逆转读书法”采用的是特殊的反向思维方式,所以要灵活自如而又准确无误地使用它,必须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懂得矛盾的因果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其一,要掌握矛盾的因果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逆转就是矛盾的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很多情况下,又是原因与结果的转化。恩格斯说过:“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认识因果关系的这种辩证性质,防止把因果关系对立绝对化,可以提高使用“逆转读书法”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其二,要注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逆转读书法”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读书法,但它毕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读书时,不能不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能把“逆转读书法”当做万能的工具,到处生搬硬套,对于属性关系比较明确而又相联系对定型的知识,尤其不能乱用“逆转读书法”。

比如“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是一个正确命题,如果把它们倒过来说,就太荒谬了。又如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黑夜,不能倒过来说白天黑夜产生了地球的自转。假如推导出以上这些违背事理,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的反推论,是荒唐可笑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大胆开创,勇敢地向科学知识的禁区和盲区前进,另一方面又要有小心慎重,始终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逆转读书法”用得好大有益处,用得不当很有害。如何避过暗礁,乘风破浪,只有靠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