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6129700000012

第12章 计划工作务虚会与《工业二十条》

经邓小平提议,从6月16日开始,国务院召开计划工作务虚会,通盘研究整个经济工作的整顿问题。会议由主管日常事务和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谷牧、纪登奎、华国锋、王震等主持,先后开了18次,近两个月。7月起分10个专门小组进行研究。7月下旬到8月上旬,国务院接连开会6次,听取体制、钢铁、工业和企业管理、基本建设、机械工业、轻工农林商业等6个小组的汇报,并进行讨论。会议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工作的问题,研究了今后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编制第五个五年计划和十年长远规划作了准备。务虚会认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散和乱,必须狠抓整顿,强调集中。务虚会对计划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物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的整顿以及整顿领导班子、加强职工训练、建立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如在计划体制上,要实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块块”为主的管理办法,国家计划指标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降低。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凡跨省市的铁路、邮电、电网、航运、民航、输油管和专业施工队伍、重要科研设计单位、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大油田等少数关键企业,要以中央各部委为主管理,不能层层下放。会议还就如何发展钢铁工业、调整机械工业、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安排好轻工市场、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务虚会上,按照邓小平的指导思想,决定搞一个关于工业整顿的文件,认真总结铁路、钢铁整顿的经验,概括计划务虚会讨论的成果,对加快发展工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这个文件通称工业条例,于7月底起由计委负责起草(房维中执笔)。后几经修改,成为《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计划工作务虚会期间形成的阐述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体制问题汇报提纲(草稿)》、《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特别是《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是指导工业整顿和整个国民经济整顿的重要文件。

8月18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对《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初稿进行讨论。邓小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谈话,认为这个文件应是工业问题的章程,总的精神是加快速度。他强调企业要整顿,要考虑11月、12月集中两个月整顿企业管理秩序。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和流行的错误观点,邓小平就加快发展工业的几个关键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意见,提出:要确立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要扩大进出口,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速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抓好产品质量;要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会后,由国务院政研室胡乔木主持,按邓小平谈话精神对文件进行修改。修改过程中征求过20个企业负责人和在京开会的12个省委负责人的意见。稿子从最初的14条增加为20条,简称《工业二十条》。这20条是:(1)全面地贯彻毛主席的办工业路线;(2)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3)加强党的领导;(4)依靠工人阶级;(5)整顿企业管理;(6)工业学大庆;(7)统一计划;(8)发挥两个积极性;(9)以农业为基础;(10)以钢为纲;(11)立足于挖潜、革新、改造;(12)把质量、品种、规格放在第一位;(13)增加积累,厉行节约;(14)基本建设要打歼灭战;(15)加强社会主义协作;(16)尽量采用先进技术;(17)又红又专;(18)各尽所能,按劳分配;(19)关心职工生活;(20)工作方法。

《工业二十条》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1961年制定的《工业七十条》的继续和发展,集中了1975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一系列讲话的精神,概括了国务院计划工作务虚会讨论的成果和工交战线初步整顿的经验,它简明有力地论证了加快工业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任务,突出了同资产阶级派性作斗争这个整顿的重点,对企业整顿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把采用先进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放到重要位置,在要求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前提下强调集中统一,对整顿企业、加快发展工业的政策、措施作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它反映了现代化工业生产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确实是一个能够指导工业整顿、解决“文化大革命”在经济战线上造成的混乱和灾难,收到拨乱反正、加快发展功效的文件。这个条例虽然因为“四人帮”干扰破坏未能形成正式文件下发,但它的主要精神开始得到贯彻,对工业的整顿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