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帝王(第二卷)
6128800000013

第13章 梁武帝萧衍

武帝萧衍

屡立奇功雍州起兵

萧衍出身于贵族之家,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族弟,因功封临乡县侯,历官侍中、卫尉、领军将军等。宋大明八年(464),萧衍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

萧衍自幼酷爱读书,博学多通,加上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文学方面展露头角。当时与之交往甚密的有沈约、谢眺、王融、范去等七人,他们经常出入于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被世人称为“八友”。八友之中文才以沈约最长,有《宋书》、《齐纪》等书传行于世,然而若论胆略才识,却又首推萧衍。

萧衍因出身贵族之家,初入仕途,便当了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王俭一见萧衍立即感到他谈吐不凡,便对他特别器重,请他当上了户曹属官。由于萧衍办事果敏,深得上司同僚敬重,所以不久便当了随王镇西谘义参军。其后三年曾回建康为父守丧,期满后拜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永明十一年(493),齐武帝病重,王融打算趁武帝去世之机立子良为帝,私下已经准备好了武帝遗诏。后来,王融事败,被下狱赐死。此事萧衍已推知,范云由是益知萧衍才识非浅,不禁对他更加敬佩。

齐朝新皇帝即位后不问政事,只知饮酒作乐,纵欲怙非,不肯从谏。萧鸾气愤不过,决定将其废去,另立新主,遂召萧衍商议。萧鸾首先开言:“现在主上失德,我已决意废旧立新。”萧衍说道:“废旧立新是件大事,恐怕会引起诸王反对。”萧鸾说:“我看诸王大都庸弱无能,不足为虑。只是随王子隆,有文有武,现又据荆州要地,如能将他召回京城,事情就好办了。不过,他不一定肯来,怎么办才好呢?”萧衍答道:“随王虽有美名,其实也是草包一个。他手下没有什么谋士,所依靠的只有司马垣历生、武陵太守卞白龙而已。这两人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如果能给他们高官厚禄,没有不肯来的!至于随王,届时只须信函一封,便可把他召来了!”萧鸾深以为然,遂依计而行,于隆昌元年(494)夏天废去郁林王,另立新安王,仅隔三月,又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在齐朝这场宫廷政变中,萧衍因功被封为中书侍郎,接着又迁为黄门侍郎,以其运筹帷幄之才,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次年,北魏孝文帝亲率3O万大军循淮河东向直攻钟离,齐明帝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率兵救钟离,又闻刘昶、王肃率众2O万攻义阳,平北将军王广之与萧衍奉命率兵往救义阳。王广之引兵距义阳百余里,众军听说魏军强盛,都不敢前进。萧衍遂自请先进,广之乃将手下精兵拨出一部分给萧衍。萧衍领兵乘黑夜悄悄由小道直抵贤首山,离魏军仅隔数里,将旗帜遍插山上。天明,义阳城中望见援军,勇气倍增,立即出城攻打魏营,并因风纵火,烟焰冲天。萧衍亲自扬麾擂鼓吹角,众军奋勇向前,魏军突遭内外夹击,支持不住,被迫逃窜。萧衍回都,因功拜太子中庶子。

建武四年(487)深秋,魏军再次攻齐,连下新野、南阳,兵锋直达雍州(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齐明帝连派萧衍和左军司马张稷及度支尚书崔慧景等率兵救援雍州。次年三月,崔慧景与萧衍转战至雍州西北的邓城,恰遇魏军数万铁骑忽然到来,将小城团团围住。萧衍见城中缺粮少械,遂与慧景商议:“我军远来,本已饥饿疲惫不堪,如果再知道城中缺粮,一定会发生兵变。依我之见,倒不如趁敌军初到,仗着锐气,冲杀一番,或许能够挽回局面。”慧景心中发怯,但又不好表露,只是敷衍道:“北方游虏,从不夜间围城,待天晚自会退去。”不想魏兵愈来愈多,大有拔城之势。崔慧景见形势不妙,竟从南门带其部曲逃走,其余各部见没了总指挥,也都相继逃跑。萧衍禁遏不住,只好令将军刘山阳率领数百人断后,且战且退。过闹沟时,沟上木桥皆被踩断,齐军争着过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追兵从后面射箭,齐兵死伤无数,好容易逃至樊城,才得以因城固守。此次战后,齐明帝为加强雍州防务,特选萧衍为辅国将军兼领雍州刺史。萧衍因此有了一块坚实可靠的根据地,为以后夺取萧齐天下奠定了基础。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就因病而死,太子宝卷继位,是为东昏侯。东昏侯即位以来,诛杀大臣无数,文武群臣皆不自安,江州刺史陈显达起兵反叛,不过数日即被扫平。豫州刺史裴叔业闻此大为惊疑,便遣亲信马文范潜赴襄阳,问萧衍自安之计,萧衍回复说:“如果朝廷确实怀疑将军,我看不妨将家属送至都城,作为人质。万一朝廷意外相逼,可将所部2OOOO兵马直出横江断他后路,则天下事可一举而定。如若将军北投魏主,他必然会派员接收,而另置河北一州给将军,试问河南公还能当得成吗?”裴叔业闻报仍然犹豫不定,一面遣子芬之人质建康,一面又暗地派人与魏相通。后芬之自己逃回寿阳,叔业乃奉表降魏,魏封叔业为兰陵郡公、征南将军,仍领豫州刺史,都督豫雍等五州军事。齐朝闻报,乃遣萧懿为豫州刺史,负责征讨叔业事宜。

萧衍得知萧懿出兵,连忙派亲信虞安福前去游说,让其讨伐昏君,无奈萧懿不听。平定叔业之乱后,齐廷拜萧懿为尚书令,其弟萧融并有威权。时东昏侯经常出宫,游戏无度,有人劝萧懿趁其出门时举兵废之,懿又不听。十月,东昏侯赐药令萧懿自尽。

不久,萧懿凶信传至襄阳,萧衍即于当夜请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来府中商议废昏立明之事,大家闻听,踊跃欢呼,于是当即建牙集众,得甲士千余人,马千余匹,船三千艘,从此便开始了又一场夺皇位的战争。时间是永元二年(5OO)十一月。

灭齐建梁位登九重

东昏侯知雍州情形后,当即下令辅国将军刘山阳率兵3OOO至荆州,与南康王宝融会师攻袭襄阳。萧衍探得情报,派参军王天虎由雍州去江陵,沿途与州府书,内容都是“山阳西上,将要攻袭荆雍二州。”时南康王年方13岁,以萧颖胄为长史,大小事皆决于萧颖胄。天虎去后,萧衍对众将佐说:“荆州风俗向来惧怕襄阳人,再加有唇亡齿寒之虞,萧颖胄一定会与咱们合作。这样,我们合荆、雍之兵,鼓行而东,就是韩信、白起再生,也不能为建康谋划了!”谁知颖胄得书,却是迟疑不决,萧衍乃复命天虎带书再赴荆州。天虎既行,萧衍密对张弘策“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上次派天虎去荆州,沿途州府皆有书。今令天虎急赴荆州,只给颖胄兄弟两封空函,与他人只说‘天虎口传,而人问天虎,天虎却不知所答。天虎是颖胄的心腹,人必以此疑颖胄与天虎共隐其事。刘山阳惑于众口,必然也会怀疑颖胄,如此仅凭两封空函即可收服荆州了!”

果然萧颖胄杀刘山阳后,将其头给萧衍送去,两人经商议决定即时起兵。

为了号召天下,萧衍上表南康王宝融,要其自上尊号,宝融不许。萧颖胄遂使建康降将托称宣德太后敕令,谓南康王应篡承皇祚。宝融至此才答应等第二年春天受命。

中兴元年(5O1)春天,南康王宝融称相国,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萧衍乃兵发襄阳,二月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命王茂、曹景宗为前军。

三月,南康王宝融即位于江陵(今湖北江陵),是为和帝,改元中兴。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时萧衍驻于夏口,和帝派御史中丞宗央慰劳衍军。萧衍部下宁朔将军庾域私下对宗央说:“主帅黄钺未加,如何能总率侯伯?还请你代为主帅请命。”宗央还江陵报与和帝,不久和帝即遣颖达来助萧衍,并传敕假衍黄钺。萧衍欣然领命,遂出沔江,命王茂、萧颖达等进逼郢城。郢城守将薛元嗣不敢出战,只是闭城严守,并遣使至建康求援。诸将皆欲取城,萧衍不许。

如此两月,倏忽即过,郢城虽未攻下,但萧衍胸有全图,并不着急,静候时机。

齐王派将军吴子阳等进军武口,救援郢州。消息刚到,萧衍即令将军梁天惠等屯涣湖城,唐修期等屯白阳垒夹岸相对,以待东军到来。子阳见势驻军加湖,距郢城约3O里,依山傍水,筑寨自固。萧衍命王茂率师夜袭,子阳不备,败逃而去。鲁山守将房增寄本已有病,闻此消息不日而死。余部推孙乐祖为首,继续防守,无奈粮草已尽。萧衍一面派军截其归路,一面致书劝降,孙乐祖左右无计,只好举城归顺。此时郢城已闭门二百余日,疾病流行,士民男女十万人仅余二、三万人。薛元嗣见援兵已去,鲁山又降,也只好出降。

诸将至此连战数月,皆欲于夏口休整,萧衍反对,说:“我们现在不乘胜直指建康,更待何时!”张弘策、庾域等表示赞同。于是诸军即日上道,由弘策谋划军旅事宜,一切安排极为妥当。

这年十月,萧衍率军抵达建康城下,于朱雀桥南同齐军展开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齐军遂土崩瓦解,衍军乘势入石头城,筑起长围,将齐宫城围得水泄不通。

齐朝当此危急之时,茹法珍等尚不忘进谗:“宫围不解,全是大臣不用心造成,这样的文臣武将真该杀他几个才对。”征虏将军王珍国闻言非常气愤,即密派亲信持一明镜送给萧衍,意为“其心可鉴”;萧衍会意,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将一断金交来人报于珍国。珍国即与衮州刺史张稷合谋,于半夜带兵入云龙门,至含德殿,将正在笙歌夜饮的东昏侯宝卷杀死。然后召文武百官,令于降书上署名,又用黄油裹东昏侯头,交国子博士范云送给萧衍。范云为西邸八友之一,一向与萧衍非常友好,此时即留萧衍处谋划。萧衍接到降书,马上派弘策先行入宫,封存府库图籍,并收潘妃及嬖臣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然后萧衍入屯阅武堂,连下三令,其一为大赦天下,“凡昏制谬贼,淫刑滥役外,可详检前原,悉皆除荡”;其二为“东昏时诸诤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辩,依事议奏”;其三为“收葬义师,瘗逆徒之死亡者。”

萧衍占领建康后,即派诸将征讨四方,各地刺史、太守相继投降。次年正月,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进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要以带剑上殿,无需叩拜仪式。其时萧颖胄已经因萧衍战无不克自己却无所建树,忧愧生疾而死,萧衍由此掌握全部军国大权,下一步就要废主宝融,受禅称帝了。

萧衍当上大司马,已是众望所归,登基称帝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萧衍仍不敢贸然行事,故也不好向臣下提起。一日骠骑司马沈约转弯抹角谈及此事,萧衍装做不明其意,故意含糊其辞,挡了过去。又一日,沈约干脆明白提出其当继承大位。萧衍听了,沉默半晌,才说:“且待我三思”。后,应允。沈约出去后,萧衍又召见范云告知此事,范云意思与沈约大致相同,萧衍大喜,即让范云与沈约明早一同来见他。

次日,沈约先至朝殿,见范云尚未到来,竟先行进入。萧衍即令沈约负责筹划代齐事宜,沈约从怀中取出三纸,一为加九锡文,一为封梁王文,第三纸竟是内禅诏书,萧衍大为惊叹,没有更改一字却表示同意。范云来到殿门,不见沈约,乃徘徊于寿光阁外,后经问明殿门卫士,才知沈约已经先入,心中很不是滋味。又过了一会,沈约出来,举手向左,就是将来让范云为左仆射的意思,范云解此意,当然转惊为喜。这时萧衍又将范云召入,将沈约所制三文交给范云,范云亦赞叹不已。

过了几日,即有诏进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置梁国百司。萧衍先是上表不从,至二月见无人出面反对,才欣然接受诏命。此时有湘东王宝晊,早在东昏侯受诛时就冀望能登上帝位,谁知后来只当了个太常,心中很是不满。至萧衍进位相国,更是口吐怨言。事为萧衍所知,当即诬称宝晊谋反,将宝晊及其弟宝贤尽皆杀死。又过数日,和帝再下诏增封梁公十郡,进爵为王,所有梁国要职,皆仿天朝成制。至是萧衍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范云没当上左仆射,心中怏怏不乐,总想伺机于萧衍受禅时再立一功。谁知迁延几十天,竟不闻萧衍再提受禅之事。细究其因,原来萧衍入宫之后,除东昏侯的潘贵妃被领军王茂诛杀之外,尚有余妃和吴淑媛两个美女,全都据为己有。由是萧衍竟为女色所迷,所有政事一概置之度外了。范云对此非常着急,遂特邀领军王茂一同入殿来见萧衍,向其陈明利害。萧衍听后乃决计篡齐,准备受禅。为清除称帝隐患,萧衍又借口邵陵王宝信、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三人与湘东王宝晊谋反有关,于一日之内下令自尽。其时三王年龄都不过1O岁上下。还有庐陵王宝玄,虽软弱无能,也不免忧惧而死。再就是鄱阳王宝寅,年方16岁,跳墙逃出,昼伏夜行,最后到达寿阳,被北魏扬州刺史王澄收留。至此,明帝诸子仅剩下晋安王宝义和齐和帝宝融。萧衍这才奉表宝融,请其东归建康。宝融乃诏令萧衍之弟萧衍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等六州军事。萧衍虽年纪不大,但却少年老成。当时荆州正处军旅之后,公私空乏,他励精图治,广屯田,省力役,体问兵死之家,诚接天下贤士,于是人人得尽其意,民心尽归萧氏。及宝融启程以后,东西遥相呼应,声称上天之意,已让萧衍为帝。又作“行中水,为天子”的谶语,让各地儿童传唱,造成舆论攻势。在此态势下,宝融手下中领军夏侯祥接沈约、范云书,教他迫帝禅位。夏侯祥见风使舵,至姑熟(今安徽当涂)逼齐和帝下诏禅位。和帝之诏到了建康,宣德太后亦下令表示同意,萧衍至此反故作谦恭之态,几次抗表谦让,于是豫章王元琳率齐宫819人,范云领梁臣117人,一并再三上书称臣,乞请践祚,太史令蒋道秀陈天文符谶64条,萧衍才勉强接受。于是选吉日良辰,即位南郊,祭告天地,登坛受百官朝贺。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大赦天下。时间为公元5O2年四月。

即位次日,下诏废齐和帝宝融为巴陵王,居姑熟,一切礼遇皆仿齐初。又下诏封诸弟为王,沈约为尚书仆射,范云为吏部尚书,其他文武百官亦各有封赐。封官设职完毕,萧衍即遣亲信郑伯禽赴姑熟,以生金进巴陵王。萧衍托称宝融暴亡,追尊为和帝,按皇帝之礼大殓,将其葬于安陵。又下诏改晋安王宝义为巴陵王,仍奉齐朝宗祀。宝义自幼有废疾,口不能言,故于明帝诸子中独能得全。

无意政治有心入佛

萧衍登基之后,鉴于齐亡教训,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便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改公文,以至双手破裂。又注重纳谏,特诏令于东府前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凡布衣处士,欲指陈时事,有所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中;凡功臣材士,如有功劳未达,才不尽用,可投书于肺石函中。萧衍还率先勤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其所用衣物,均已洗濯数次,平常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汤充饥。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必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又特下诏全国,如小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大县;大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二千石。当时朝臣中有二人皆以廉洁著称,遂分别提拔为内史、太守。于是上行下效,吏治有了不少起色。

萧衍和历代君主一样,也对开国元勋大加疑忌。梁朝开国功臣首推张弘策、范云和沈约。张范二人开国之初即相继谢世。唯沈约是萧衍好友,又助萧衍受禅登基。本应好好重用,但事实却非如此。萧衍先是重用徐勉、周舍,又继之以重用谢朏,最后起用寒士朱异,让其执掌权要2O余年。沈约不被重用,虽不与计较,但常被诃责,不久即病重而死。

萧衍对开国元勋如此刻薄,对皇室权贵却是恩礼优加,关怀备至,甚至显得愚懦不堪。这突出表现在对其弟萧宏和其子萧综的态度上。

临川王萧宏是萧衍的六弟。萧衍尽管知道萧宏曾藏匿杀人凶犯,欲财聚货,甚至派人刺杀其本人,但对萧宏并不追究,仍封官加职。然而,不久,萧宏变本加厉,肆意妄为,竟与萧衍之长女永兴公主勾搭成奸,而且两人密谋篡逆,派二僮行刺萧衍,不料二僮稍事磨蹭,错过时机,被舆卫捉住斩首。永兴公主自觉无颜再见父亲,回宫即自尽身亡。临川王萧宏闻知事败亦忧惧成疾,不久亦死。

豫章王萧综是萧衍次子,其生母吴淑媛是齐东昏侯宫姬,萧衍纳之为妃后,极为宠爱,仅七月即生萧综。天监三年(5O4)封为豫章郡王,邑二千户,至普通二年(521),入朝为侍中、镇右将军。吴淑媛色去宠衰,心怀怨望,便将随萧衍七月生综之事告知萧综。综由此认为自己是东昏侯之子。普通元年(525),魏元法僧降梁,陈庆之等为之接应,结果被魏所败。萧衍乃命萧综出镇彭城,都督诸军。不久魏调临淮王为东道行台,率兵进逼彭城。萧衍恐怕萧综失利,即召综还朝,综却于此时投奔魏军。魏朝见萧衍次子来降,非常高兴,当即授萧综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邑七千户。萧综这时改名为缵,特地为东昏侯举哀,服斩衰三年。萧衍闻次子投魏,大为惊愕,遂削其爵土,撤除属籍,改其子录为悖氏,并废吴淑媛为庶人。后来陈庆之随元颢伐魏,萧衍听说萧综有南归之意,令吴淑媛以综儿时衣服让庆之捎去,综却坚决不回。未几吴淑媛病故,萧衍又生怜惜之心,诏赐复综爵,谥吴淑媛为敬,又封综子萧直为永新侯。

萧衍为梁帝是初雅重儒术,设国子监,增广生员,立五馆,设五经博士。萧衍本人虽日理万机,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一看就是半夜。亲撰《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等计2OO余卷,王侯朝臣质疑,萧衍皆亲为解释。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者不可胜数。然萧衍进入暮年,尤经萧宏、萧综两次事件打击,竟逐渐看破红尘,转入佛门,成为中国古代皇帝中惟一的在位和尚皇帝。为便于祭拜佛祖,萧衍令于宫城附近修筑同泰寺。寺中供奉莲座,宝相巍峨,殿宇弘敞。为来往便当,又令于宫城中开大通门直对寺门,萧衍早晚即可由此门入寺拜佛参禅。

普通八年(527)三月,萧衍亲临同泰寺,为表忠心事佛,竟舍身入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然后才返回宫中,并下令改元为大通。萧衍信佛之后,不仅自己断绝女色,不食荤腥,而且下诏全国,今后祭祀宗庙神灵,不许再用牛羊猪等,只能用蔬菜水果。此令一下,朝野为之震动。都说祭祀尚不可杀生,那么肉也不可再吃了。如此群情汹汹,竟引动朝廷商议,拟用大脯代牛。报与萧衍,萧衍坚决拒绝用牲。最后经再三请求,才许用面粉捏成牲像祭祀。臣下无法,只好遵令而行。

当时有南印度僧菩提达摩闻听梁朝重佛,不远万里,由海路乘船至广州。萧衍听有远方高僧到来,立即命令地方官吏马上将其护送入都,亲自于内殿召见,谈论佛理。然而没过多久,达摩见话不投机即告辞出来,后来渡江至嵩山少林寺传经授徒,竟成为中国禅宗第一世祖。

萧衍礼遇高僧不成,于是转尊俗僧慧约为师,亲自受戒,并令太子王公以下,皆以慧约为师。此令一下,朝官权贵受戒者竟达5OOOO人之多。萧衍又把佛经弄来精心研读,这样一来遂使朝纲废驰,宵小弄权。此时贤相周舍、徐勉已相继逝世。只有尚书令何敬容与寒士出身的侍中朱异,表里用事。何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旧闻且聪明识治,虽然趋势信佛,但也未妨碍政务。唯朱异善窥人主旨意,能阿谀以承上旨,任官3O年,广纳货贿,蒙蔽朝廷,萧衍偏独信用,以致朝政更加昏暗。

大通三年(529)九月,萧衍再幸同泰寺。脱去御衣衮服,于寺中沐浴完毕即换上法衣袈裟。宛如一位入寺多年的老僧,当晚即在寺中僧房居住,素衣瓦器私人执役,与寺中主持相似。次日天明,设四部无遮大会,萧衍着法衣亲自开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僧、尼)讲经。讲毕即再次将肉身舍入寺中,自号三宝奴。如此过了十天,王公大臣聚钱一亿万,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众僧于其时实在不好说什么,只有木然无语,算是做了答复。又过了一天,文武百官集于同泰寺东门,奉表请皇帝还宫。萧衍答书语意恳切,竟对群臣用“顿首”之辞,声称既已舍身入寺就无返俗之意。群臣连上三表,萧衍才好不情愿地回到宫中。

大同三年(537),萧衍令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发现佛爪发舍利,萧衍以为佛家盛事,亲赴该寺再作法事,并诏令大赦天下。中大同元年(546)春天,萧衍再至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开讲《金字三慧经》,又舍身寺中,并许以供养三宝。过了一月,王室公卿以钱二亿万奉赎。萧衍又推辞一番才停讲经义,下诏改元并大赦天下。萧衍回宫当晚,同泰寺发生火灾,浮图被毁。萧衍闻报说:“这是妖魔所为,应广做法事祈禳。”群臣无一反对,都说应该如此。萧衍乃下诏说:“道高魔盛,行善鄣生,应大兴土木,重建浮图倍盛往日!”遂兴造十二级浮图,后因侯景之乱而止。

距上次舍身同泰寺仅一年,萧衍因侯景来降,认为是佛祖保佑,于是又演出一场舍身闹剧。此次舍身入寺至群臣奉赎还宫,历时37天。不仅如此,年逾古稀的萧衍此时还刚愎自用,不知纳谏。当时有散骑常侍贺琛上谏书一篇,竟致萧衍大怒,责其空作漫语,徒沽直名。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其败亡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果然就在萧衍做皇帝后的第47个年头,发生了著名的侯景之乱。

侯景作乱武帝饿毙

侯景本是已经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曾作过怀朔镇的外兵史,和高欢极为友好。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降于契胡部落的酋长尔朱荣。后在镇压葛荣时为先锋,因功至定州刺史。及高欢灭尔朱氏后,侯景又依附于高欢,并深得赏识,历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等职。

侯景因功自傲,常轻视高欢之子高澄。高欢死后,高澄想将侯景调回夺其兵权。侯景自思素与高澄不睦,心不自安,于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西魏对侯景之降态度非常谨慎,除明面给侯景以太傅、上谷公、河南行道台等高官厚爵外,一面分派大军陆续接收侯景所辖州县,一面接连召景入朝长安,也想趁机夺其兵权。侯景看到这种形势,于是决计上表萧衍,请降梁朝。

萧衍接到侯景上表,立即召群臣廷议后,并诏授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并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兵3OOOO,分赴悬瓠,接应侯景。时有平西将军谘议周弘正,素知侯景性情,及至朝廷受侯景之降,不禁叹道:“乱事就在眼前了!”

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以朱异等人乱政,兴师除奸为名,在寿阳举兵造反。萧衍闻报,毫不惊慌,传旨授台州刺史鄱阳王萧范等人为东西南北四道都督,由侍中、邵陵王萧纶为统帅,持节督军合讨侯景。侯景闻大军将至,即率军东进,连下谯州、历阳,兵锋不日即达江边。

侯景率部众渡过秦淮河后即将台城团团围住,擂鼓鸣角,全力攻城。羊侃诈称得邵陵王书,说援兵不日到来,守城将士内心少安,于是奋力守城。两下相持数日,侯景为号召天下,把萧正德扶为皇帝,自任大丞相。

邵陵王萧纶至钟离,得知侯景已经渡江,便昼夜兼程,回军入援。不料过江时风起,人马淹死十分之一二。乃率步骑精锐3OOOO,自京口西上。但因迷路迂回2O多里,至次日拂晓始至钟山立营。侯景见萧纶突然到来,不禁大为惊骇,急忙分兵三路攻击萧纶。萧纶击败侯军,进至爱敬寺。侯景也收兵驻于覆舟山北。到了傍晚,侯景收兵徐退,萧纶部将安南侯萧骏以为侯景怯阵,即带兵追赶,侯景回军反攻,击败萧骏。骏逃入纶营,侯景趁势杀来,竟将萧纶战败。萧纶仅收余部不足千人逃往朱方(今江苏武进县)。

侯景打败萧纶之后,再次向台城发起攻势。此时羊侃已经病死,城中将士更加恐慌。正当危急之时,右卫将军柳津从容镇定,率众抵抗,城防赖此复安。又过几日,诸路援军已到,公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指挥全局。柳仲礼部分诸将择地扎营,又专令衡州刺史韦粲驻守青塘,并亲入韦粲大营对他说:“青塘正当石头中路,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任,非兄不能承当。你要是觉得兵力不足,我可以派人相助。”语毕即传令直阁将军刘叔胤助战。

太清三年(549)正月,韦粲遵令出发,恰遇大雪,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墉,夜已过半。寨栅尚未建好,就被侯景发现。侯景率兵来攻,刘叔胤不战而逃,韦粲等力战阵亡。柳仲礼这时已迁营大桁,闻韦粲败讯,当即投箸披甲,率手下百骑往救,大败景军。仲礼正追杀侯景,不防侯景部将支伯仁从后面猛砍一刀,正中仲礼左肩,部将急救回营。从此侯景不敢南渡,仲礼却也气馁,再不谈论战事,整日以饮酒嫖妓为乐。到了三月,侯景见各路援军已无斗志,遂尽力昼夜攻城。城中宋将董勋和熊昙朗见大势已去,暗中接应侯景入城。

不久,景派王伟来见萧衍,萧衍令侯景在太极东堂陛见。其时侯景带5OO甲士自卫,萧衍神色安详,问话说:“你在军中时间很久了,一定很辛苦吧?”侯景不敢仰视,汗流满面。萧衍见了不觉好笑,继续问道:“你是哪一州人,怎么敢兴兵犯阙?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惶恐不知所对,其部将任约在旁边代答说:“臣景妻子儿女全被高氏屠杀,今天唯以一身归服陛下。”萧衍又问:“刚渡江时有多少人马?”侯景稍缓过劲来,亲自答道:“千人。”“围台城时呢?”“十万。”萧衍再问:“现在已有多少人呢?”侯景回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萧衍用抚慰的口气说道:“你既然有忠事我朝之心,就应约束军士,不得骚扰百姓。”侯景允诺而去。

侯景退出后对亲信王僧贵说:“我常常跨鞍马征战,矢刃交加,从无怯心。今见萧衍却有惧怕之意,难道果真是天威难犯么?”话虽如此,侯景入城后,还是派军士入值省中,他们或驱驴牵马,或佩剑带刀,出入宫廷,无所顾忌。萧衍见而怪之,左右说是侯丞相的甲士。萧衍大怒说:“不就是侯景吗?怎么说是丞相!”此话传到侯景耳中,大怒,立即派私党监视萧衍一举一动,即使平常饮食,也都加以克损。萧衍有所要求,多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忧愤成疾,竟至不能起床。勉强延至五月,萧衍卧于净居殿,口中觉苦,索蜜不得,自呼:“嗬!嗬!”无人应答,随即瞑目而逝。享年86岁。庙号“高祖”,谥号“武帝”,葬于修陵。

梁武帝篡位前内幕

反心早有

南齐建武五年(公元498年),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反齐。

这一年,萧衍已38岁了。

萧衍是南齐开国之君萧道成的族弟,膂力过人,骁勇善战,且足智多谋,胸怀韬略。当时他官居雍州刺史。那时的雍州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军旅中的甲杖器械、舟船战舰均居全国各州郡之首。

萧衍对江河日下的齐朝,特别是东昏侯萧宝卷登基后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的行为早已恨之入骨。尤其是在出任雍州刺史、掌握了全国的重兵后,对齐朝已有颠覆之心。再加上前不久,其兄萧懿被萧宝卷杀害,愈发激起了他反齐之决心。

不久前,平西将军崔慧景反叛朝廷,攻入建康(今南京)。萧宝卷命当时是豫州刺史的萧懿出师勤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崔慧景的叛乱平定了。为此,宝卷把萧懿擢升为尚书令,留守京城。

萧懿受宠若惊,十分欢喜。

萧衍却认为宝卷昏庸,忠奸不辨,生性多疑,嗜杀成性。而今萧懿威声大震,功盖诸王,以后天长日久,必定为宝卷所忌恨,难免杀身之祸。于是密派心腹,由襄阳连夜赶入都城建康,劝其兄萧懿不要贪图功名。当今之计,或者是一举废宝卷自立为帝,或者是借口拒虏,上表宝卷请求还镇豫州。只有手握重兵,内畏外怀,方可自全。

萧懿没有接受乃弟萧衍的劝告,既没有废宝卷自立,也没有还镇豫州,热衷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不料,萧衍密劝萧懿谋反的消息被宝卷的宠臣茹法珍、梅虫儿得悉,连夜报告了宝卷。宝卷便命茹法珍鸩死萧懿,并派人去襄阳行刺萧衍。

萧衍如何登上皇帝宝座

萧衍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串通萧道成的族弟、行荆州府州事的萧颖胄,一起反叛南齐,拥立都督荆州的南康王宝融为帝,然后率军东下,直接进攻建康。

萧衍大军人多势众,一路上杀气腾腾,不日便到了建康城下。茹法珍、梅虫儿见宝卷仍然醉心于潘贵妃,便假传圣旨,命各州郡兴师,到建康勤王,特命冠军将军、荆州刺史王珍国、衮州刺史张稷入卫建康。

相持月余,守军一再败还,士气大落,茹法珍无奈,跑到后宫,恭请宝卷发库犒赏三军,以振士气。宝卷却说:

“萧衍老贼攻城不就是要取我项上人头吗?为什么跟我要钱?”

又过数十天,茹法珍见军无斗志,陷城已是在所难免,他担心到时被宝卷埋怨守城不力,便与梅虫儿商议,想出一条嫁祸于人的毒计。

一天晚上,茹法珍和梅虫儿来到后宫芳乐殿,对宝卷说:

“守城军之所以久战不胜,全是王珍国和张稷不肯拼死出力效忠皇上造成的,致使叛军气焰嚣张。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杀掉王珍国、张稷两人,方可威震三军。”

他俩企图借宝卷之手杀王、张二人,以逃脱自己的罪责。宝卷听后,犹豫不决。

不料,此事让王珍国、张稷得知。两人十分害怕。一核计,不如铤而走险。当晚就派人潜出建康城,到石头城和萧衍商议里应外合之计,萧衍当然是很高兴。

第二天夜晚,宝卷在含德殿中与潘贵妃夜饮,依然是笙歌齐奏,环口成围。深夜,宝卷喝得酩酊大醉,便在殿内留寝。是时,后阁舍人钱强悄悄打开云龙门,放进衮州参军冯翌、张齐,他两人直趋含德殿。

醉卧龙榻的萧宝卷被喊声惊醒,未及逃跑,便被赶上来的张齐和宦官黄泰平手起刀落劈作两段。

这时的萧宝卷刚19岁,在位3年。

天亮时,王珍国、张稷打开城门揖迎萧衍大军。

入城后,萧衍自率亲信进驻阅武堂,用宣德太后的命令追封宝卷为东昏侯,诛杀潘贵妃、茹法珍、梅虫儿等人。

又假托太后的命令封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爵建安郡公。

过了两天,又矫宣德太后诏,封萧衍为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又过数日之后,复下诏再增封郡邑,进爵为王。

萧衍授昔日“竟陵八友”之一的沈约为吏部尚书,范云为侍中。

沈约与范云共同导演了一出禅让的丑剧。派人去荆州请宝融到姑苏,并与沈约、范云等人接洽。

中兴二年(公元5O2年)四月壬戌日,宣德太后下诏书,命宝融禅位给萧衍。

4日后,萧衍在南郊继位,祭告天地,登坛受百官朝贺,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

这一年,萧衍年39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