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6124400000059

第59章 宫山情怀——泾川县王母宫山速描

和美国好莱坞山、南非桌山以其特殊元素成为地标一样,位于泾川县城西南的王母宫山以其别致的锥体造型和丰富的历史蕴含成为陇东泾川的代名词,让人过目不忘。

宫山叫山,其实有山无岭,正因如此构成了北方山脉中少有的奇妙。宫山西靠崇信、泾川两县四乡北原,数公里宽的平原到这里突然成为终结;宫山东临泾、汭两河交汇之处,渭河川自平凉长驱而下,汭河川经崇信向东而来,在宫山脚下同泾、汭两河异曲同工变成新的更大的泾河和构成新的泾河川。山上密布林木,山间镶嵌王母石窟,山后瑶池挂画,形成独特的雄伟态势和难得的旅游胜地。

与宫山相得益彰的是一桥之隔的泾川县城。这个古老得和人类历史几乎可以划等号的地方,三皇五帝时期就有着传说,以致国内出土的智人化石里,就存有从泾川出土的“泾川人”化石。往近里说,两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期,泾川就有建县记载,不过那时叫安定,后来的历史岁月里一度升格为泾州。唐代诗人胡曾著有脍炙人口的诗句:“武皇无路及昆丘,青岛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里的武皇指的就是汉武帝,泾州就是泾川。千年长河中,太多的著名事件也发生在这里:李世民在泾川讨伐薛举,武则天下诏在泾川建大云寺,康熙微服私访在泾川吃罐罐蒸馍并题写匾额,谭嗣同游访泾川赋诗瑶池,左宗棠冯玉祥在泾川植柳,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血洒泾川四坡村……作为甘肃的东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的泾川已是今非昔比,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泾川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伴随共和国的成长发生巨大变化,尤其在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和全省第一。

是泾川的巨变平添了宫山的底气,还是宫山的秀美加大了泾川的名气,反正泾川人没人用心思辨这个。但毫无疑问,宫山是泾川的宫山,而且就在县城,她独特的秀美和丰富的蕴含,为县城增色不少。

不管从哪个方位来,到泾川县城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王母宫山。一座不足百米的汭河桥把县城和宫山连为一体。游览王母宫山有两条路可选和四处景点可去:乘车沿前山公路到山顶和步行蹬天梯径直爬上山顶;四处景点依次为:王母宫石窟、宫山晓钟、西王母大殿和后山瑶池。

从县城向西迈过汭河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王母宫石窟。这个处在山脚正前方的传统建筑,虽规模不大但相当古老,尤其把碑林和石窟归在一个院内,历史积淀一下厚重了许多。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一千五百年历史。窟为民间的两孔窑洞形状,里端左右相通,中间的共用石柱呈方形,整个窟形上圆下方,深、宽、高均为十二三米,窟和石柱的四面,分三层雕有二百尊大小不等、情态不同的雕像。佛像多为坐像,大者过丈,小者半尺,伴有菩萨、飞天等多种彩绘。窟外是四层凌云飞阁,构成王母宫山景区的重要标志。和众多的国内著名石窟一样,王母宫石窟同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丰富的旅游观光价值。所不同的是石窟反映的一般为佛教文化,而王母宫蕴含的却是道教文化,取名王母宫石窟完全是取决于王母宫山名而已。王母宫石窟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年就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所以这里的文物一直保存完好。

与石窟交相辉映的是窟前的碑林。泾川碑林占地不大,馆藏也不很多,但少而精。尤其是这里至今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宋代篆书:“王母宫颂碑”,距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多年历史,碑通高二点八三米,宽零点八三米,厚零点一八米,碑文刻有“重修王母宫颂”,均为篆文,共二十行,每行四十六字。相传为当朝翰林学士、刑部尚书陶文手笔,很有其考古价值。

出了石窟向左乘车三华里,沿之形盘山公路途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便可到达王母宫山顶。大多数游客则选择攀登天梯到山顶。宫山相对海拔不是很高,但陡而挺拔,从山底下径直往上看真像要攀登上天的梯子,让人心里发怵,尽管有手扶的铁链绳,胆小的还是不敢涉足。三十年前,天梯没有现在这么好条件,是弯弯曲曲不规则的一条土路,在泾川求学的两年期间,周日攀登宫山是必选的项目,爬山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一直保持到现在。那时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既不少力气也不缺胆量,春夏秋冬,不管晴雨,想去就去,一半为观景,一半为自在。春天踏青赏花,夏天赏绿纳凉,秋天看看变了色的红叶紫叶,本来就单纯的心情每每这时格外轻松快乐。用不了二十分钟,就可到达山顶。站在宫山顶,泾、汭两川和泾川县城景观尽收眼底,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夸张地说,宫山的存在,确实使泾川多了几分难得的秀色,二水相汇,两川合一,即便把“焦距”对向全国也不多见。矗立于山头上的宫山晓钟,更是为宫山乃至整个县城增添了无尽魅力。宫山晓钟口大两米有余,高足有三米多,厚过五寸,据说重达一万五千斤,重击一下,一百四十里外都可听到。在泾川人心目中,这口金代的老古董就是吉祥物,是镇城之宝,低垂的钟声能带给他们快乐与财富。

在宫山晓钟向西斜上两百米处,就是金碧辉煌的西王母大殿,是虔诚的台湾人和县上合资于二十年前承建的。大殿分前后两处,即玉皇大殿和王母娘娘大殿,另外还建有一些偏殿。走进大殿,内外金碧辉煌,处处香烟袅袅,即便是异教徒也不能不被这里神圣的气氛所打动。据说早在两千一百年前这里就建有规模庞大的王母宫。资料显示,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年间,毁于清同治年间,相传早年的王母宫大而气派,有玉皇大殿、王母大殿、文昌殿、无量殿、三皇殿、五帝殿、子孙宫等众多殿,还建有望河楼、道房和留客处。只是岁月无情,昔日辉煌不再。

在国人的记忆里,王母娘娘邀众神相聚瑶池蟠桃会的故事想必印象都会深刻。天上的瑶池在那里,这仅仅是神话传说,而人间的瑶池就在泾川。从王母宫山顶回返至三天门和二天门公路中间的“之”型处,向西延伸不足百米就到了瑶池。这是由四乡北原走向终结在急剧收拢时与突出的部分王母宫山形成的夹角,一沟两面缓坡形成的自然景区。

正如美丽的地名一样,瑶池景区虽谈不上宏大,也算不上雄伟,但游人会被这里迷人的自然景观折服。这里全然是一幅山沟景象,松柏参天,垂柳依依,莺飞鸟鸣。条条沟岔里,流水潺潺,丛草细枝间,一不留神便有清清泉水冒出,变成无色麻花急匆匆汇入渠中。春天,这里是花的世界,杏花桃花梨花一茬接着一茬,红一山,粉一沟,白一坡。这个时候来这的游人最多,附近的村民闲暇时间也常来赏赏花,凑凑热闹。一九八零年的花季的时节,我们由学校集体组织到这里义务植树,上千学生洒落在瑶池沟岔里形成新的一景,山美水美树更美,师生的心情格外舒畅,记得那时候认为这就是人间天堂。夏天这里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面天气炎热,到这里立刻感到凉快不少,绿树蔽日,凉风习习,泉水一泉连着一泉,温度比外面低上七八度呢!如若感到热了,可以把手脚伸进水池里或小溪间,洗洗手再擦把脸,掬捧水喝一口,顿时爽遍全身、甜透心扉。这里的水经权威机构化验,是含矿物质很高的矿泉水,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喝个够也不会闹肚子。尤其是心烦意乱的时候到这里,只有流水声和鸟鸣声,除此静得你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恬静的自然环境会让你静下来,把一切烦恼琐事统统抛在脑后,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美景。

在瑶池的半山腰间,有几处古色古香的建筑,似乎让这里多了几分厚重感。其实王母娘娘宴请汉武帝到这里的佳话传得有板有眼。如果说王母娘娘的故事太过遥远,有些云里雾里,那么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游离瑶池后作诗《瑶池》,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事实。他在诗中写到:“瑶池阿姆椅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自平凉柳湖至泾川道中》一诗多有赞美瑶池:“春风送客出湖亭,官道迢遥接杳冥,百里平原经雨绿,两行高柳束天青,蛙声鸟语随鞭影,水态山容足性灵,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谭嗣同在专访瑶池的途中心情复杂,赞美了陇东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当时民众疾苦,想到了穆天子作的《黄竹歌》,勾起爱国爱民的思绪。

当然,时过千百年,瑶池外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而瑶池内的美妙故事仍在延续,她连同王母宫山一起,为泾川为游人为人类续写着永不谢幕的佳作。

二〇一〇年八月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