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哇哇的唢呐打村西头吹起来的时候,莫老太太啊呀了一声。
那时候村东的莫老太太正弓了腰搬了小凳准备出门。每天只要不是下雨刮大风,莫老太太睁了眼皮第一件事就是拿了小板凳到门前的老槐树下坐着,一边扣扣子一边亮开嗓门吆喝起来。开场白第一句就是:你个老不死的东西——
村里的人已经听习惯了。很多人都是在莫老太太的骂声里起床的。哪一天听不到莫老太太的声音,村里人就知道,今天老天爷变脸了,要么是莫老太太病了。这两种情况并不多见。莫老太太到了老来气色越来越红润了,嗓门越来越亮堂了。
莫老太太骂的人是西头的钱老太太。几十年了。村里人都知道,她们俩是一对死冤家,应了那句古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年轻的一辈都不知道她们当年为的是个什么,也懒得去问,上了点年纪的人谁都能分出个子丑寅卯。
说来也是巧啊,几十年前两个人同一个日子出嫁,嫁的偏偏又是一个村的人,而且一家村东,一家村西。日出一杆子高的时候两支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在村后的一个石板桥上相遇了。乡里的规矩,红白喜事碰在一起挤一条路是不吉利的,谁走前头谁就破了灾,落后头的就倒了霉。偏偏通往村里的路就一条。两家就在路上打了起来,结果是人多的钱家占了上风。
两家从此就结了仇。男人家嘻嘻哈哈到过去了,两个女人从此叫上了劲。结婚第二年,钱家生了一个胖大小子,莫家也几乎是同时生了,而且一下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两家都办了满月酒,莫家可高兴了,热闹的鞭炮放了个小半天,可把一年前跟钱家比拼的晦气出了。谁曾想,没过几天,莫家双胞胎中的那个“龙”夭折了。莫家太太——那时候还是莫家媳妇,眼泪没擦完就搬了个凳子到门前的槐树下,冲着钱家骂开了。莫家媳妇把痛失爱子的痛都发泄到钱家了。
几年后莫家钱家其他几个孩子相继出世,说也奇怪,都是女孩。莫家媳妇看着钱家老大是个崽儿,自己生了一串的丫头,气不顺,骂的更起劲了。莫家媳妇想,要不是结婚那天碰上钱家,自己的头生崽儿怎么会突然没了呢。
十年后的一天,钱家的儿子突然腿瘸了,看了不少的医生也不见好,走道一划一划的。莫家媳妇骂的话题又有了:老天爷有眼……报应报应啊……。钱家媳妇说儿子的腿是莫家媳妇咒的,于是对骂得更加热闹了。
那一阵,两个女人村东村西唱对台戏似的,引得老少爷们看猴把戏一般欢喜。
分责任田那年,生产队让抓阄,巧的是两家的地连在了一起。抓了阄就不能改,从此也多了骂的由头。莫家的地里丢了几棵白菜,钱家地里的莴苣留下几个拳头大的坑儿,莫家的牛踩了钱家的苗……骂声中孩子们大了两个女人老了,每次的骂基本上都是莫家媳妇占了上风。莫家媳妇的嗓门也是最高。
莫家的那个“凤”有一天和钱家的老大好上了,两个女人知道了,死活都不同意。莫家女人说嫁给谁也不嫁给钱家的人,更别说是个瘸子。钱家女人说跟谁做亲家也比莫家那个“恶鸡婆”好,躲都躲不了还往一块扯。两个小相好的硬是被活活扯开了。莫家女儿后来匆忙嫁了个人经常哭哭啼啼一身伤回娘家,钱家的瘸儿子干脆没娶,那已是后话了。
两个女人在骂声中渐渐老了。多少年过去了,那棵槐树身上也结满了疤痕,那把小凳子也被莫老太太的屁股磨得溜光。这几年,莫老太太掉了几颗牙齿,骂得明显底气不足了。钱老太太的身体反倒硬朗了,渐渐有占上风“报仇雪恨”的趋势,于是村子里这场热闹的好戏依然在继续,只是观众日渐稀少了。
今天,在这个晴好的日子,莫老太太刚抓起凳子,就听见了一阵悲切的唢呐声。莫老太太突然意识到,钱老太太走了。
钱老太太确实在这个早晨突然就走了。瘸腿的儿子一大早起来唤了几声娘,才知道娘走了。儿子就抹着泪找村里的锣鼓班子热闹开了。这也是白喜事啊。
莫老太太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就哭出了声: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说走就走了……你咋就不打声招呼呀……你走了我好骂谁呀……
村里人听见,莫老太太哭得十分真切,似乎有兔死狐悲的意思。
钱老太太死的那几天一直在下雨。葬后的第三天雨停了。憋了好几天没出门的莫老太太早晨出了门,放下凳子又坐在老槐树下,亮开了嗓门:你个老不——莫老太太才骂了三个字,猛然意识到那个要骂的“老不死的”的已经死了,就把后面的几个字咽回去了。
莫老太太突然就傻在了那里。
就在槐树下枯坐了一整天。
就再没有说一个字。
三天后,莫老太太也去了。
村里闲地很少,老了人大都埋在自家地里。这样,两个女人的坟就相隔不远。村里有人走夜路听见,立着两座坟的地头经常有声音。有人一口咬定就是莫家女人和钱家女人。只是声音很和缓,有时候还能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