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行为是神力的截然相反的表现,语言是一种行动,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往往比黄金更有效。
——(美)爱默生(1803-1882)
所谓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等的变化。不同的感情可以在语调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重音。
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重音就好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就不同。
声调。
像音乐里音调的高低是音乐的生命那样,说话没有声调,又怎能感染人呢?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天啊!这是什么世道啊……”“啊!放火的人竟然是他!”“啊!啊!我一定遵命。”“啊!终于盼来这一天了!”“啊!那么说,你真的答应了。”这几句话中的“啊”字所表现的感情是有差别的。
速度。
一般讲话,往往用平均语速,这样显得从容不迫,富于表情,易于使人领会。情感越复杂,语速越千变万化。动作急速,心情紧迫,或者语气带有命令式,或者为了加强语势,往往语速要快。语速还与听话者有关。对文化水平低的人,对老人和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放慢一些。停顿。
一般规律是: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有时候,要说的意思比较复杂,句子较长,不能一口气说出来,中间应该按照句子的成分作短暂的停顿。或者为了强调某一个特殊的意思,也要在句中有停顿。说话时停顿处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语速,使话语变得流畅而有节奏,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所谓语态,是指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
表情。
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眼神。无论是说还是听,都应当适度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还要善于用眼神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请看下面的片段:在小说《老残游记》里,有一段描述说书艺人白妞出场时的眼神,是这样写的:“她将鼓棰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她看见自己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静悄悄得多呢,边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这一眼,就是即将演唱的信号,就是无声的问候和命令,比高叫一声“请大家安静”更起作用。
动作。
用动作来辅助语言表达思想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是随谈话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表情和动作都可以归结为肢体语言,都能代表一定的含义,引起对方相应的反应。用得好,就是大方得体,就如同菜肴中的调料;用得不好,就是不合时宜,也可能坏事。
所谓语态,是指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
表情。
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眼神。无论是说还是听,都应当适度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还要善于用眼神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请看下面的片段:在小说《老残游记》里,有一段描述说书艺人白妞出场时的眼神,是这样写的:“她将鼓棰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她看见自己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静悄悄得多呢,边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这一眼,就是即将演唱的信号,就是无声的问候和命令,比高叫一声“请大家安静”更起作用。
动作。
用动作来辅助语言表达思想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是随谈话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表情和动作都可以归结为肢体语言,都能代表一定的含义,引起对方相应的反应。用得好,就是大方得体,就如同菜肴中的调料;用得不好,就是不合时宜,也可能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