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浙江的经济飞速发展。“浙江现象”引人瞩目。人们只要谈起浙江,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发达的小商品市场,活跃的民间投资,以及千千万万个民营企业,许多人来到浙江考察后都认为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实在是一种“奇迹”。那么,浙江经济为什么能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走在其他各省的前列,并迅速崛起?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在这片土壤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果实来?这里的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为什么如此发达而不断扩大,这里的小商品为什么能远销海内外,冲击着海外市场,他们的做法和方式到底高明在哪儿?他们创新思维能否为其他各省“移植”并产生出效果来,这里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现象背后,有没有“真理”和“规律”可寻,有什么“经验”和“认识”值得总结呢?
一、浙江经济正在加速度
据了解,2003年浙江GDP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8.4%。浙江省统计局不久前公布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沿海发达省份浙江,正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据初步测算,上半年这个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520亿元,财政总收入582.9亿元。
浙江经济是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实现的“高台飞跃”。从横向上比,这个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早已从全国第十二位上升至第四位;财政收入增幅、外贸出口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在GDP增速已连续11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速跑道”上,2003年上半年浙江的“油门”再次加快;从纵向上比,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曾经走过一个“马鞍形”的经济发展道路,目前浙江GDP达到12%的增速,已经完全回复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的发展水平。
浙江经济还呈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民间投资被不断激活,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双丰收”,企业应对国内外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吸引外资迅猛增长,一大批全国百强县和全省百强乡镇所发挥的集聚效应和蓬勃的发展势头,为浙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2003年1~7月份,浙江省拥有出口自营权的民营外贸企业6281家,其出口总额为43.34亿美元,同比增长47.1%,比浙江省同期出口增长高出25.9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率也呈持续上升之势。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外贸的领跑者。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曾经由衷地表示,浙江外贸出口之所以长盛不衰,非公有制企业功不可没。
浙江省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中,近四分之一来自民营科技企业的贡献。浙江民营经济在发挥体制创新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孕育生长了大批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2年,该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万多家,技工贸总收入近4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约3900亿元。
人们看到,在浙江有资金就有项目,有劳力就有工作。在浙江这片创造经济奇迹的热土上,到处可见高速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持续旺盛,就业机会和岗位不断涌现,出现了“城乡处处无闲人”的喜人局面。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认为,在浙江,千百万劳动者又是创业的主体。他们在由简单的劳动力转变成为财富积累者、投资创业者甚至资本运作者过程中,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坚持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有人说,“浙江现象”归根到底是千千万万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他们由劳动者变为生产的投资者,变为了“小老板”或“大老板”。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作为4000多万人的“领头雁”和“一班人”——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是怎样做的呢?据了解,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上,突破“唯成分论”,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思路,不断促进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针对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存在的低、小、散等问题,十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正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让千家万户成为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并引导它们走向联合、形成规模。
最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就浙江经济迅速崛起进行了研讨。会上,一位高层人士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浙江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经验是:
第一,浙江经济的崛起关键是坚持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前,浙江非国有经济占80%,他认为国有经济占20%是比较合适的,有利于经济的活跃。这几年,浙江在所有制上的改革动作大,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探索,改革比较到位。
第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式。从国外一些大公司看,例如IBM,股票的大股东多是基金会,股票买入、卖出非常自由,随时随地,股权高度分散化、社会化,没有一个特大股东,董事会找专家理财,这样有利于给企业带来利润最大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给所有者带来最大的效益。目前浙江的一些企业,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出现了所有者(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者等边三角形的关系,过去公司往往是董事会、经营层说了算,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忽视所有者权益;现在是所有者(股东会?雪、经营者、董事会三者形成权力制衡、互相制约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浙江这几年发展这么好,关键是找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治理结构方式。
第三,由公众所有的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新的替代形式。一般情况下,股份制企业是大股东控制小股东,而股份合作制是一人一票,民权权力发挥得更充分。马克思讲,股份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极扬弃,而合作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积极扬弃。因此,劳动、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应该属于公众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公有形式。公众所有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企业劳动者由雇佣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主,真正实现了劳动者、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资本主义的最大性质是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对立起来,公有制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通过股份制形式结合。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企业经营好坏非常关心,当看到有人从企业拿走企业资产也关心,因为这里有我一份,股份合作制把无产者变为有产者,这是劳动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小平同志说的富裕标准是既要满足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消费的需要,还要满足个人投资的需要。
浙江的企业老板,既是劳动者又是资本所有者、投资人,应该说,这才是真正富裕的标志,浙江地区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并且是实践者。
浙江有3000万农民,有105万家乡镇企业,平均一个企业有3个合伙人,也就是315万个投资者合伙人,再加上100万个个体工商户,浙江共有415万个大大小小的老板,如果一个人养5个人,加起来是1500万人口,这就占浙江人口的一半。这些人有三种收入,一是土地经营收入,二是做工收入,三是资本收入。资本收入要远远大于土地收入和经营收入,现在好多村子,资本收入已超过前两者收入的总和,增长最快,80%的县都盖了4~5层楼,20%的县盖了别墅,楼内设施非常漂亮,从南到北,萧山、宁波、台州、温州这样的楼很普遍。
第四,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有了投资者自主权、劳动者可以自主去创业,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个人有投资自主权,这个理论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有民间、个人有了投资自主权,经济才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有个人有了投资权才能把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浙江这几年的投资非常活跃,正说明这一点。浙江省的一些道路、学校、托儿所、医院是由民间投资建设的,广大劳动者的投资积极性、创业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就业问题也能很好解决,如果光靠各级政府,恐怕就很难解决。
第五,浙江的体制创新是从本地实践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结果。浙江省是在1993年中央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时,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他省还在疑惑时,他们就制定了几个文件下发,积极贯彻执行,并且加大产权制度改革。有人测算,浙江目前社会资金有8000多亿,2002年江西的社会投资二分之一来自于浙江,江西省省长说:江西准备学习浙江经验,他们的地市干部到广东、浙江、福建走了一圈后,认为浙江经验最好,因为村提留、乡统筹和农业税费在浙江一些地区全没有了。据了解,改革初期,江西、浙江财政收入都差不多,二十年后,浙江财政收入达到800多亿,江西只有200多亿,2003年浙江能达到1000多亿,能干许多事,一些地方屠宰税、农业税全免了,而江西不能免,这是浙江省积极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结果。
这位高层人士认为,如果再经过二十年,全国如有10个省像浙江那样,全国经济就好得不得了啦,中国加入WTO后,浙江民间投资进入许多领域,汽车也能造了,过去门槛太高,基础设施差,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将会发展得更快。据说辽宁一企业也被浙江的企业控股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如与浙江的企业结合起来,会发生巨大变化,“杂交出优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所长陈东琪说,浙江人“敢为天下先”、“敢冒市场风险”,关键是有创新思维,敢于超前,大胆尝试不等不靠,与时俱进。浙江有4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农民,400多万是老板,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