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话里话外话浙商
6117500000022

第22章 广厦集团

杉杉、雅戈尔、纳爱斯、万向……在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都深深的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关于创业、关于发展、关于起死回生的种种经历与磨难……

2000年7月,酷暑中的杭州突然爆出一条更加炙热的新闻:广厦集团以2.08亿元代价竞拍收购了西湖边上的老牌国有企业华侨饭店。

也许是华侨饭店所处的地段让人瞩目,也可能是这一价格让人咋舌,广厦集团——这家五年前才从东阳迁到杭州的建筑企业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舆论虽然对此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知情者都为广厦集团这一大手笔拍案叫好,因为它孕育着广厦集团又一轮新的腾飞。从十多年前的乡镇建筑队到现在拥有20多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回顾广厦集团的创业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厦集团每一次大动作,都凝聚着对时代和机遇有敏锐洞察力的睿智,每一个脚印都融合着企业家的精明与弄潮儿的胆略,每一次抉择都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楼忠福的传奇

广厦集团的创业史,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与中国广厦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广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楼忠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1984年11月22日,年仅30岁的楼忠福被建筑之乡——浙江东阳吴宁镇工办任命为城关建筑公司经理。这家乡镇建筑队就是广厦集团前身浙江东阳第三建筑公司的前身。第二天,他用他那双握过泥刀的手,在为期五年的风险承包责任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契约中他的承包基数超过这个公司历年来的最高指标,以后每年递增15%;他本人除生病、死亡、入狱等不可抗拒因素外,不得随意离任;如违约,付20%的违约金。这简直是一份生死文书。

但他毫无畏惧,在随后召开的职工大会上,他拿出公司印章当众咔咔咔就是三刀,大声宣布:“从今以后,凡盖有三条刀痕印章的我负责!”

面对当初连承建一幢六层住宅楼都吃力的小企业,楼忠福一上任就烧起了“三把火”:砸碎大锅饭,实行经理负责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和层层经济责任承包制,义无反顾地站到了中国建筑业改革的最前列。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这家不足80万元资产的乡镇建筑队,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在这十多年的历程中,楼忠福率领他的“广厦战车”创造了无数全国和省内第一:

——1992年,广厦集团在东阳第三建筑公司的基础上,创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建筑企业集团,原来各自为战的18家“散兵游勇”抱成团,抢占市场快车道;

——1993年,广厦集团在全国数万家集体建筑企业中,率先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利用社会资金壮大实力,创下了同行业中组织结构改革和经营机制改革的两项第一;

——1994年,创立浙江广厦建筑科学研究所,成为全国首家民营建筑科学研究所;

——1995年,广厦集团是浙江省第一批将公司总部从县城迁移到杭州的8家企业之一,实现在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配置资源。同年,广厦集团入选浙江省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1997年,“浙江广厦”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并被列为建设部首批49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

二、广厦的扩张

十几年来,广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同样,广厦的每一次改革和探索,都为企业发展抢得了先机。

随着企业实力的快速增强,广厦集团的视野迅速扩大。楼忠福有几句名言:“机遇就是快半步”,“作为一个大企业的经营者,你可以不想今天的事,但必须想透明天的事。”在为企业的明天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广厦集团连施扩张大手笔,令人拍案叫绝。1998年9月,在我国相对平静的建筑领域骤然掀起一阵巨浪,广厦集团一举收购控股了重庆市建筑业的“龙头老大”——重庆市第一建筑?穴集团?雪公司。消息发布当天,有识之士指出,楼忠福的这一举动将冲破建筑市场长期存在的以行政区域为樊篱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然而,在楼忠福的战略中,这次跨区域重组的意义更在于收购了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从此打开西进之途,他们可以以“本地企业”的身份,在重庆和整个西南地区的建筑市场平等地参与竞争。这一极富远见和创造性的“战略作品”,堪称楼忠福经营战略的经典之作。

众所周知,重庆是我国一个新兴直辖市,正迎来新一轮大规模建设高潮。重组后的重庆一建,2002年承接的工程业务量比原来增长了两倍多,达到10个亿,这相当于广厦集团一下子扩展了五分之一的市场。

“收购企业重在收购市场。”根据这一新的理念,广厦集团大步西进,在西安、兰州、西宁连连得手。在这同时,他们又先后收购控股了上海合力建筑公司、中国南京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地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这种跨地区的兼并,广厦集团不断抢占“市场高地”。目前在市场的区域上,广厦的工程业务遍及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基本确立了以浙江为基点,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基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基地,以南京为中心的外经基地,形成相互有机统一、密切呼应的大建筑、大市场经营格局。

通过资本运作,广厦集团不但建筑产业快速拓展,在房地产的投资开发、信息网络、金融业、文化影视、医疗、旅游等产业上也均有大手笔。“跳出建筑做建筑。”是楼忠福的又一经典经营战略。

继成立东阳文化旅游公司,建成西山公园、白云文化城等旅游设施后,广厦集团特别看好杭州的文化旅游业,2002年年初成立了浙江天都实业有限公司,在杭州市郊购地数千亩,计划滚动投资80个亿,建设集建筑博览、雅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大型文化娱乐城。广厦集团拍得的华侨饭店与先期购得的维多利广场地块紧邻,也正是广厦旅游产业和整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广厦的二次创业

从兼并重庆第一建筑?穴集团?雪公司开始,广厦所涉及的产业领域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也拉开了广厦建设集团第二次创业的序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厦集团领导层认识到,要使二次创业取得成功,必须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作为二次创业的桥梁和支点。

从2002年开始,在企业的大小会议上,楼忠福必讲两个字:规范。从注重外部拓展转向着重内部管理,这又是楼忠福的一着高棋。在行棋中,广厦集团的大手笔再一次显现。广厦集团请来浙江大学现代经营管理的专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广厦特点,“量体裁衣”,携手编制了52项计20余万字的公司管理条例和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集团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基本做到有章可循。为规范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的关系,广厦建设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条原则”、“六个统一”。“四条原则”就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信息沟通、鼓励创新。“六个统一”,就是统一集团核心理念、形象和标识系统;统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标准和制度规范;统一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投资产业布局;统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政策;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统一建立集团服务体系。使企业内部既有统一意志,又体现分级授权,让各企业有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

楼忠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做“先找人,后找路”。2002年10月,广厦集团再次在全国性报刊上刊登广告,招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结果半个月内就有415名全国各地的各类专业人才报名应聘,其中博士学位的25人,留学归国学子8人,企业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密度”开始逐步筑起一道让人羡慕的人才“高地”。对人才的重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据估算,近六年来,广厦集团的资产从2亿元增至目前的24.5亿元,其中增长部分的65%以上就是通过全面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而取得的。

四、质量就是生命

广厦集团的主业是建筑。在建筑上,质量重于泰山,质量就是生命。广厦人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生命就在于质量,建筑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因此,他们响亮地提出了“把生命意识融入建筑”的口号,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广厦集团下属的一个施工队在承建杭州的一项工程时,在阳台和楼体施工中,钢筋没有按照设计标准放置,检查时被发现,后因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才避免了损失。但他们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抓住这件事,反复教育干部职工,使“质量是牌子,有质量才有信誉,有质量才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保证建筑质量,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和贯彻实施ISO9000国际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始终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在装修金华市政府机关大楼的工程中,由于门厅吊顶在观感上不甚理想,项目经理就下令全部拆除,重新装修。1999年该项工程捧回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随着“高、大、难、新、尖”工程的增加,他们在引进先进施工设备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大地改变了建筑企业粗、重、累的产业特征。他们专门组织科技攻关活动,使许多质量通病如屋面渗漏、盥洗间渗漏水、倒泛水等顽症基本得到解决,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业主的好评。

苛刻的要求带来的往往是丰厚的回报。在工程建设中,多年来广厦集团无一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58.5%以上,创出了“钱江杯”、“白玉兰杯”、“巴渝杯”、“长安杯”、“天府杯”、“西湖杯”等多项优质工程,并在1997、1998、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进入了全国工程创优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