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6111900000066

第66章 惩罚蓝玉案,决不手软

明王朝建立后,其机构仍承袭元制,设中书省总揽全国的政务。设左右丞相,以左为上,左丞相权高位重。

1393年,洪武年间的开国功臣被杀戮大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当时全国尚未统一,不少武将仍在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但随之而来的是功臣武将骄横放肆,皇权与将权的矛盾不断激化,洪武年间发生了蓝玉案,正是这种激化的结果。

蓝玉,安徽定远人,此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枣,是名将常遇春的小舅子。他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一直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常遇春常在明太祖面前夸奖他,明太祖也因常遇春的关系,对蓝玉非常赏识,很快由管军镇抚提升为大都府佥事。蓝玉从1371年(洪武四年)直到1378年(洪武十一年)间转战西北战场,在伐蜀、北征、讨西番的战役中,屡立战功。班师回朝后,明太祖因功于1380年(洪武十三年)

封他为永昌侯。俸禄多达二千五百石,成为南征北战的主要将领。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太祖任命他为征南左副将军,平滇之役,蓝玉战功赫赫,明太祖非常高兴,特为他增加俸禄五百石,其女儿还被选为蜀王妃。1387年1月,明太祖又命蓝玉为征虏左副将军,平定辽东。1390年1月,他又奉命率军去西南,平定了叛乱等等,在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中,他屡有建树,战功卓著,成为徐达、常遇春之后最有才能,最能征善战的一代名将。

蓝玉确实勇略超群,有大将之才,在率兵征战过程中,又屡立奇功,加上明太祖对他又另眼看待,蓝玉的头脑发昏发涨了,他自恃有功,开始骄横放肆,目无法纪,甚至忘乎所以,竟然不请示明太祖擅自在军中提拔将校,又蓄养庄奴、假子数千人,仗势胡作非为。他强占东昌民田,御史去查问,蓝玉居然捶打驱逐御史。北征班师回朝,夜至喜峰关,叩关门,关吏没有立即来开,蓝玉大怒,纵兵毁关而人。明太祖得知后,很是生气。有人揭发蓝玉私通元主妃,元主妃羞愧自尽而死。明太祖曾十分严厉地谴责过他,可是他却毫无悔改之意。本来,明太祖想封他为梁国公,但是却因为屡屡违纪,只好改封为凉国公,并将他的错镌刻于铁券上,以示警告,但他还是不知悔改,蓝玉入朝见明太祖时,赐坐或赐宴,总是语言傲慢,尤其是他多次在明太祖面前显示他在军中的威风。有一次出征前,蓝玉与部下十几人去向太祖辞行,明太祖打算只留蓝玉一人议事,让诸将先走,明太祖连续三次示意诸将退下,诸将却毫无反应,这时只见蓝玉举袖轻轻一挥,诸将立即告退,这一举动更增加了明太祖对蓝玉的不满情绪。

蓝玉西征回来后,明太祖已经册立了皇太孙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是国家之大事,此时总要给功臣们加官进爵。太祖驾驭文臣武将呢?朱元璋太担心了,为了朱氏一统天下永不变姓,他只好下决心再次“拔刺”。晚年的朱元璋更加心狠手辣,剪除功臣武将,回收兵权,已势在必行。问题只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蓝玉案的发生,也多少掺杂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因素。孰知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蓝玉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妃的亲娘舅,因此太子与蓝玉关系特近;早在蓝玉平定纳哈出还朝时,就曾对太子讲过这么一段话:“我看燕王在封国北平,安抚百姓,甚得民心,不少人说他有君王气度,我怕这话传到皇上那里,会影响皇上对殿下的感情。我还听擅长看风水的人说,燕国有天子气,望殿下心里有数。”蓝玉又说:“殿下问我,我才说出肺腑之言,还望保守秘密。”后来,这件事给燕王知道了,他简直恨不得杀了蓝玉。太子病逝之后,一次燕王入朝,明太祖问他民间情况,燕王借机说:“诸公侯多放肆无法度,不除掉他们,将来会出现尾大不掉的隐患。”几个月后,蓝玉之案便发生了。

蓝玉和靖宁侯叶升是亲家,1392年,叶升被牵连为胡党,被明太祖诛杀。

蓝玉对这件事非常不满,并萌发了造反之心。同年,太祖派钦差去四川召他回京,蓝玉对钦差讲:“必是我亲家靖宁侯在胡党事内有我的名字,叫你来提取我的。”又说:“实不瞒你,我如今回家看动静,若是果有这话,好歹下手干一场。你回去休要泄露出去,若事成时,大家都安享富贵。”

给大将军蓝玉加官太子太傅。后蓝玉得知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也加官太子太傅时,心里很不高兴,不愿甘居二人之下,怨恨地说:“叫我做太师,如今又叫别人做太师。”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明太祖对功臣的剪除是做了精心准备的,一旦条件成熟就要大开杀戒。

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第三次大封皇子为王。这一年,皇十六子朱栅,皇十七子朱权,皇十八子朱……皇十九子朱椹,皇二十子朱松,皇二十一子朱模,皇二十二子朱楹,皇二十三子朱柽,皇二十四子朱栋,皇二十五子朱?全都封了王。就在蓝玉案发前一个月,他把四个儿子肃王朱,辽王朱植、庆王朱,宁王朱权派往封国。可谓皇子已遍布大明王朝的各个角落。屏藩朝廷的目的基本达到。尤其是北部边疆,明太祖就布置了九个塞王,太祖还给他们配备了足够的精兵,如宁王朱权镇守大宁,拥有护卫精兵八万,战车六千,而所属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当这些部署都停当之后,朱元璋认为从功臣宿将种收夺兵权的条件基本成熟。

1392年四月,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这使六十五岁的朱元璋悲痛欲绝,沉重的打击使明太祖一下子老了许多,眼看着培养了几十年的接班人就这么离去了。那么朱氏王朝将由谁来接班?谁来捍卫呢?明太祖在悲痛之后要立即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又立了年方十六岁的皇太孙朱允?

为自己的接班人。皇太孙太年轻,又没有经验,这怎么能够西征回来之后,蓝玉拜见明太祖后,发觉自己的处境不妙,于是,便对亲信讲:“先前胡党事发,坏了多少官人,我想不如先下手为好。”于是积极联络,筹划谋反,并且说:

“我奏了几件事,都不从,只怕早晚也容不了我,不如趁早下手干一场。”

蓝玉认为朱元璋这时身体多病,皇太子朱标已在四月病死,新立的皇太孙年轻,天下军马都在自己手里,正是发难的好时机,于是密召亲信,暗中串连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冀、舳肋侯朱寿、东莞伯何荣以及自己的老部下,将他们叫到自己府第密谋。让诸将分头收集兵马、武器,并初步定于1393年二月十五日起事,因为这一天明太祖朱元璋要外出劝农。正月二十八日,蓝玉召来担任起事主力的府军前卫百户李成,对他下达起事的命令:

“我想二月十五日皇上出正阳门外劝农时,是下手的好机会,我计算你一卫有五千人马,我和景川侯身边还有二三百条贴身好汉,早晚还有几个头目来,又有二三百能厮杀的人,这些人马足够用了,你们要好生用心,不要走漏了风声,就定在这天动手”。正在蓝玉的谋反计划紧锣密鼓进行时,却被锦衣卫特务察觉,锦衣卫指挥蒋献向明太祖朱元璋告发、朱元璋下令立即逮捕蓝玉,并命皇太孙与吏部尚书詹徽审讯,蓝玉不服。吏部尚书詹徽本是蓝玉同党,他却斥责蓝玉说:“速讲实话,不可专想株连他人!”蓝玉气愤已极,立即大喊,詹徽就是我的同党,就这样,詹徽也下了大狱。

1393年二月初八,蓝玉被捕,并投入大狱,初十即被处死,并灭其族。受蓝玉案牵连被杀的有一批淮西老将及其子弟。明太祖还将罪犯上供辑成《逆臣录》颁布天下。因蓝玉案被杀的功臣宿将有: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屿(濮英之子)、东平侯韩勋(韩政之子)、全宁侯孙恪(孙兴祖之子)、沈阳侯察罕(纳哈出之子)、徽先伯桑敬(桑世杰之子)、东莞伯何荣、都督黄辂、汤泉、卫俊、王诚、聂纬、王铬、许亮、谢熊、汪信、萧用、杨春、张政、祝哲、陶文、茆鼎等,文臣中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由蓝玉之案牵连被杀的多达一万五千余人。

《逆臣录》中记载了近千名蓝玉党人的供词,是明太祖命翰林学士们根据口供精心编纂的。即使精心加工过,也不难看出蓝玉之案又是洪武年间的一大冤案。虽然对武将的骄横跋扈,目无法纪的行为应该管束,甚至首犯杀他几个也不过。但是大兴党狱,大开杀戒,株连过多,那就是另一性质问题了,况且连下级将士劲卒也不放过,那纯属滥杀无辜了,在蓝玉家教过书或因为曾给蓝玉写过字画的人,也被视为同党诛杀,真显得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