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手段全集
6107200000021

第21章 收敛自己的锋芒

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开拓一番事业,还是一般人际交往,锋芒都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能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这才算真正的智慧。虽是锥子,也要懂得把秃的一面朝人。这种才华才是对人对己对社会有真正用处的才华。

真正才高之人,就必须懂得什么时候该显示自己的实力,什么时候该收敛自己的锋芒。“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职场的通病,下属只有学会低调处事、藏光隐辉才能保全自我,因为大部分的领导往往容不下强者。有的领导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如果下属超过自己就不能容忍,似乎下属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嫉贤妒能是一些人的弊病,虽然这对下属而言,似乎很不公平,本来是自己通过努力,辛辛苦苦得来的一点成绩,却反而招致上司如此不友好的对待,这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委屈和不甘。为了很好的发展,忍一时之气却是必要的,有事业心的人都想成功,而成功难免招致他人眼红和嫉妒。在受到他人嫉妒,特别是上司的嫉妒时,下属最好能够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千万不要与上司争功。不管上司们原来的气量有多好,当他们个人的光环被人为地扩大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伟大的形象不容侵犯。这个时候,他们害怕个人智慧受到质疑和挑战,如果你功高盖主,那就不可容忍,于是历史上功劳显赫的文种、韩信、杨修,都落得悲哀下场。

通常情况下,上司是不会同一个忠于职守而又毫无野心的人计较的,所以,一些识时务的能人俊杰,面对各种可能的嫉妒,总是采取圆滑稳重的处事方法来保全自己,以免招来暗箭的伤害。

三国时期的杨修,由于为人恃才自负,屡犯曹操之忌。曹操曾营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观看,不置可否,只是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

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曹操性格多疑,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在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句话传到了曹操的耳朵,更增添了曹操心里的不悦。

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时,与刘备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由于长时屯兵,进退两难。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这时夏侯淳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淳见了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问罪,把他杀了。

杨修聪明有才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他的死,就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因为他是恃才而傲,个性过于张扬,数次犯下曹操的大忌。杨修之死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得收敛,是许多有“心计”者在宦海周旋中的法宝。收剑,并不意味着退缩,还是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锥子,当然要脱颖而出,但那也看准一定的时机才行。在此之前,自然也得藏着点。历史故事里有太多的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第一,才不可尽露,尤其是在比自己权高位重的人面前。

第二,不要轻易点破他人心事。有些事情可说不可做,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有些事情既不可说也不可做,只消内心明白就行了。他人的心事,在未明显之前,尤其是上司主上的心事,就更是如此。

以上两点,既是杨修的死因,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所要吸取的教训。

人生旅途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容易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评价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

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剑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剑锋芒,将才华用在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能有光辉的前途。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些事,人人已想到、认识到了,却无一人当众说出来,这些人并非不聪明,而是都变得世故了。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故事一般,人所共知而不言,惟恐一说就是傻瓜就会惹祸。有一句老话“天妒英才”,其实人更是如此,所以,最好不要随意显露过人的聪明。

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开拓一番事业,还是一般人际交往,锋芒都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能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这才算真正的智慧。虽是锥子,也要懂得把秃的一面朝人。这种才华才是对人对己对社会有真正用处的才华。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最终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客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从而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初来乍到,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而你的才能,你的锋芒,尽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显露。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或许你会说这样是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你也许要说这不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就事业的一条捷径,也是尊重对方,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