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并非偶然:扎克伯格的创业分享
6101200000024

第24章 包袱丢得越远越好

任何成功的创业者,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有的小问题是很容易被克服的,但是,一些关于企业发展前景大问题,是绝对马虎不得的。对于Facebook而言,随着Facebook的迅猛发展,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收入,关于它的所有权问题也随之出现,这就是一个拖累Facebook前行的大包袱,如果处理不当,这个蓬勃发展的网络明星企业,极有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对于这个大包袱,扎克伯格选择把它丢得越远越好。

扎克伯格的第一个包袱来自大学时代的一次经历。我们都知道,2005年的时候,文克莱沃斯兄弟为首的ConnectU的开创人,因为网站创意的所有权的问题,正式起诉Facebook及扎克伯格。但是在法庭的调解之下,双方最终以Facebook支付ConnectU6500万美元的和解费为条件,达成和解,并签订了保密协议。后来文克莱沃斯兄弟请求将部分和解费转换成Facebook股票,并以每股35.90美元的价格入股。这一价格根据5个月前微软投资Facebook时的估值而来。根据微软的投资,Facebook当时的估值为150亿美元。因此,文克莱沃斯兄弟获得了125万股,即4500万美元。

但是,扎克伯格也有面对这样的包袱,也有他化解的办法,因为巧合的是,就在和解签订前几天,Facebook董事会刚刚认可了每股8.88美元的专家估值,但他们并未对外披露。因此文克莱沃斯兄弟获得的股票价值就仅仅是1100万美元。文克莱沃斯兄弟认为,Facebook是有意隐瞒,涉嫌证券讹诈。他们称,这次起诉的目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道义,要还原事情的本相。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看到Facebook发展眼热的他们,不过是想借助任何可以抓得住的联系,进来分一杯羹。对于这样企图拖累Facebook发展的包袱,扎克伯格采取的不过是保守措施,而且,当时Facebook的成员对此也十分气愤,他们认为Facebook没有义务对文克莱沃斯兄弟披露股价,且这一信息对于双方的起诉与和解协议来说也不是必要信息。

很显然,关于股票价格这一仗,扎克伯格赢得漂亮,再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甩掉了关于网站所有权争端这个大包袱。正所谓创意人人都有,真正将创意做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扎克伯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让一个非凡的创意成为一款人人欢迎的产品,这样的才能让那些想托他后腿的包袱,都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也可以说,是别人的想法点燃了他的灵感,给了他一个启发和引领,借助这一点火光,点亮了他内心的火种,这才有了他如今的辉煌。

因此,面对那些企图在企业功成名就的时候,冲出来抢功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越做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也越来越有本钱,在面对这些唯利是图的人的贪婪的时候,可以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总的来说,有了想法而没有行动的人,只是个空想主义者,他只会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怨声载道:“这个主意是我想到的。”但是为时已晚,面对这样的人,就像对付绑住了前行脚步的包袱一样,破财消灾,干净利落的打发掉,保持自己的节奏,一路高歌。

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诺曼?R?奥古斯丁说:“事情发生后要迅速果断,做出快速反应。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些与企业相关的事件发生后,很快就会不胫而走。如果耽搁时间,只会扩大不良影响,恶化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下是在处理像扎克伯格遇到的“包袱事件”时候,要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处理得当的几点重要环节:

(1)尽快地掌握事实真相的原貌。

比如这次所有权的争夺战,扎克伯格就是首先弄清楚了这对双胞胎兄弟的意图,之后才采取对策进行处理的,尽快掌握事实的真相,这是寻求妥善处理事件、稳妥的抛掉包袱的前提。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包袱的症结,找到抛掉包袱产生最根本的矛盾所在,才有可能找到丢掉包袱的突破口。

(2)调查研究,弄清包袱来源。

只有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司才能为以后事件的处理做到有的放矢。扎克伯格本人就是争议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对于这个包袱的来源,他可谓心知肚明,所以处理起来也显得得心应手。

(3)联系传媒,争取舆论支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闻媒体的影响范围异常广泛,对公众的舆论导向作用极大。就像扎克伯格在和双胞胎兄弟打官司的时候,适时地说明了自己当初并未接受他们一分钱的薪水,所以,和他们本来就没有任何雇佣关系,通过媒体,扎克伯格得到了大众的支持。所以我们在处理包袱的时候,要懂得利用新闻传播,增加组织的透明度,增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有效消除事件的影响。

(4)坦诚对待公众和新闻界。

包袱一旦出现,往往成为新闻媒介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时当事人的坦诚往往成为博得新闻界的信任与支持的有效武器。

(5)维持公司形象,消除事件后果。

公司形象是公司安身立命的条件,在处理包袱的过程中,公司形象也极有可能受到挫伤,在处理危险的策划中,公司要由始至终注意公司形象的维护。

一个有头脑有决策的领导人在处理抛弃包袱的事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保证不乱了阵脚,并且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问题,把问题影响缩小的最小化,防止问题继续扩张。就像扎克伯格用最直接的方法为Facebook化解了一次危机,用钱财作为一把利刃,果断的割断了和包袱的联系,把那些托人后腿的事情远远抛在了后面。

“青年创业路标”

包袱是什么?包袱是一种拖住企业行进的负面因素,不及时摆脱,就像是被吸血虫叮住的猫,总有一天会满身吸血虫惨死街头。关于Facebook的所有权问题,扎克伯格的处理方法很果断干脆,因为网络社区这种社交类的概念早在1997年就有了。如果是单纯的在网上交往的想法,明显算不上什么创意,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占得Facebook的所有权,更是痴人说梦。扎克伯格只是拿来已经有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对于功能的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Facebook的今天。如果有一个自己感觉很好的想法,谁又能不去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