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在中医书《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已有记述。在清代高锦庭所著《疡科心得集》始称“乳癖”,其症所论甚详,以后所述病因病机多因肝气不舒,冲任失调而导致乳房胀痛结块,该病多在经前、生气、劳累后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为特征。近年来据国内多数普查资料及作者历年普查资料统计,发病率已上升为28%。故此国内近年成立了多家乳腺病医院和乳腺病专科。此病已列为乳癌前病变,癌变率虽较低(1%~3%),但发病率较高,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医药行政部门应进行研究其病因,予以干预。其治则以舒肝理气,调理冲任,软坚散结。选用针刺治疗或择药配方常获良效。现代医学多用激素药治疗,因其副作用而不能长期服用,现多用针灸、中药治疗。
一、乳癖病的源流
乳腺增生病,祖国医学称“乳癖”。乳腺疾病的病因记载,首先在《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中说:“足阳明之经脉,有从缺盆下乳者,其经虚,风冷承之,冷折于血,则结肿,……冷则核不消,又重疲劳而生。”清代高锦庭所著的《疡科心得集》对乳癖的症状描述比较详细,他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多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若以痰气郁结非也。”从而对乳癖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论述的比较正确,基本上反映了本病的特征,而且对后世治疗乳癖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国外首先是Brodile(布罗地)在1846年报道了一例这样的症情,1883年由Redus(来支拉斯)将其分为独立的一种疾病。最初命名为囊性病(Meledie-Cystigue);后有Aschoff(阿绍夫)命名为纤维囊性病(Fibrocysic·diseesrs),囊性增生(Cystichypeyplesie),慢性囊性乳腺炎或欣美布什病(Schimmelbusch·diseasi),乳腺组织增生(Mezoplsia),囊性脱屑性上皮增生(Cystiphorous·desquemetive·epitheliel·hypeyplesie),囊性纤维腺病(Cystice·Fibroedeno motosis)以及(《矿医通讯》)称乳腺结构不良,还有杨维益氏命名为乳腺腺病(乳腺增殖病);沈克非氏命名为慢性囊肿性乳房疾病;黄家驷氏命名为乳房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房炎;芦于原氏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武显列氏命名为乳腺肉芽肿,硬化性腺病;王德元氏命名为乳腺囊性增生病,囊性腺病,并认为囊性增生病的名称比较妥当,因为兼顾乳病的外形和病理特点。但有的资料认为因病理变化多在乳腺组织,以“乳腺腺病”命名为宜,总之百余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命名约17种之多,也可称众说纷纭。
1972年全国肿瘤研究办公室提出的《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草案》将此症定名为“乳腺增生病”,从此以后,众多纷纭的名称基本趋于一致。笔者认为,此名称概括了乳腺小叶、腺泡上皮、乳管、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复合增生,它基本上反映了这种病的实质。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会议已将此病例为乳癌前期病变。
二、乳癖的发病率
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在发达国家,1/3的妇女患乳腺良性病,据报道用乳腺X线拍片检查3750例健康妇女,发现1400例患某种良性乳腺病,且大多数(87. 1%)是弥漫型乳腺病。国内一些单位如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对5326名妇女进行调查,其中城市普查3878名妇女,患乳腺增生481例,发病率为12. 4%;农村普查1448名妇女,患本病8人,发病率为0. 55%。城市妇女发病率大大高于农村。笔者1978年在咸阳第二印染厂检查959名妇女,患良性乳腺病81人,发病率为8. 4%;1981年在临潼县骊山微电子公司普查1200例健康妇女,发病率统计为10%;1984年在岐山县渭源机械厂,对1600名妇女普查发病率为14%;1987年在宝鸡市渭阳机械厂对2300名妇女普查,发病率为17%;1991年在西安市阎良区普查2090名妇女,发病率为20. 91%;1995年9月在户县光明乡娄村普查3106名,发病率为17. 1%;1997年5月在户县摇西村普查303名妇女,发病率为17. 2%;1999年8月在咸阳市橡胶厂普查1020名妇女,发病率为28. 47%。1978年乳癖病城市发病率为10%左右,农村发病率仅为0. 55%。近年国内对乳癖的普查,其发病率已在快速升高。从1978年至1999年20余年间,发病率从10%上升至28%左右,农村从0. 55%已上升为17%左右,已改变了农村发病低的局面。国内广大农村从众多妇女发病率来统计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目前本病已成为妇女的多发病。虽然对生命没多大影响,但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痛苦,况且本病为乳癌前病变,虽然癌变率为1%~3%,但基数很大。不言而喻,乳癌的发病率相继升高,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防治本病。卫生部门应根据病因进行干预,以免卫生资源受到很大的浪费。
三、乳癖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肝脉布胸胁,乳头色青属肝,若肝气不舒,胸胁之脉络不通,乳部气机不畅,故乳房胀痛。乳房又为胃脉所过,阳明多气多血,故乳房又是气血、乳汁流注的器官,易于气滞血瘀痰凝。若肝气横逆而克脾土,则脾失健运而胃纳差,其脉失降,痰湿气血随经互结于乳络而成块。作者从500例乳腺病人中,发现性情急躁者374人,占74. 6%,说明多与肝有关。
女性以血为主,当以经调为健康,若月经失调,表示疾病的发生,也是窥视子宫病变的象征;若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迫血妄行,肝藏血功能受损,久则血虚而耗阴,故火旺,继则伤肾阴,肾阴亏亦损及阳,故摄胞无力而病生,若肝疏泄失职,月经未能按时而下,必致血瘀气滞,而经来腹痛。作者从317例乳癖病人中经妇科检查有妇科病(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痛经、盆腔炎等)者228例,占71. 93%。子宫与乳房标志着妇女的生理特征,月经按时而下,乳房因月经而变化,两者气机通畅,不宜闭结;若月事不调,必导致乳房气滞血瘀结块而病,从而说明肝气不舒是本病的主要因素,但也常累及脾肾,所以治疗本病时应以重视。
雌激素能促进乳腺细胞增生这一点是肯定的。女性雌激素分泌量的多少,在一个月中有两次高峰,在高峰时分泌的量就多,低峰时分泌的量就少,这样规律性的变化,方能引起乳腺正常的发育,如果雌激素分泌的量比较多,同时时间比较长,没有两个高低峰的规律性,这样就可能引起乳腺过度的增生,说明雌激素分泌量的多少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乳腺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变化起着一定作用。虽然雌激素与乳腺有直接关系,但是雌激素的产生是受腺垂体产生的促性激素的影响,腺垂体所产生的促性腺激素,还受丘脑下部所控制,因此要了解乳癖的病因,不但要知道雌激素对它的影响,还要了解影响雌激素的生成与产生又是垂体和丘脑下部的作用,如这个环节失去正常的功能,都可能导致女性激素的失衡,所以要了解乳癖的病因,必须熟悉女性生殖器的功能和腺垂体与丘脑下部的关系,才能对乳癖的病因有全面的认识。
乳癖在生气后或精神受刺激时,疼痛即有明显加重,说明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130例乳癖病人中发现,性格急躁者有106例,证明精神因素是可以影响女性激素失衡,但激素的失衡也可导致性格急躁,从临床多数病人叙述病情看,患有本病后很难控制情绪。据此本症与女性激素和精神是有一定关系的。根据以上的论述,结合乳腺增生病的特征,对其病因进行了实验研究。
四、诊断与检查
乳癖是妇女乳房常见疾病,约占乳房良性肿瘤的70%~80%,但乳房内的肿块也不单一是乳癖所引起,还有其他乳腺病所导致。据国内一些资料报道,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严重疾病,本病早期肿块比较隐匿,故此,对乳房的肿块不但审视四诊和辨证,同时也应重视用手触按肿块大小硬度,结合其他检查方法,作出早期正确诊断,以免误治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恐慌与痛苦。
1. 问诊
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由于多数患者以恐惧和其他心情来求诊,医生必须态度和蔼、亲切,应按下列询问,以免漏诊和误诊。
1)年龄:乳癖好发于中年女妇,乳腺纤维瘤多发于18~25岁未婚女青年,乳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40~60岁为多)。
2)肿块:发现肿块的时间。先有肿块多为乳腺纤维瘤;先有疼痛多为乳腺增生病;若同时出现则多见于乳腺增生伴发纤维瘤,如服避孕药后肿块增大,疼痛加重,可停服,应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1)肿块增长速度: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多为巨纤维瘤、乳腺癌、积乳性囊肿;若在月经前增大,经后肿块略缩小,多为乳腺增生。
(2)记录肿块大小:最好用厘米记录其肿块的大小,左右长度及其厚度,不要用红枣、核桃、鸡蛋的形状去描写,如散在的小颗粒,可用绿豆、黄豆形状去描述。
3)温度:肿块有无发热的感觉,积乳性的乳腺囊肿病、乳早期多有发热感。
4)疼痛
(1)疼痛的性质:应辨胀痛、刺痛,还是隐痛,呈间断性还是持续性,是局部还是向腋窝和肩背、上肢放散,乳腺增生均可出现以上几种。疼痛,多因病情各异,有2/3的患者出现腋下憋胀,约1/3的患者肩背部酸困,少数患者感到上肢无力。
(2)诱因:乳腺增生多在经前、生气、劳累后加重,尤其在生气后即时加重,乳腺纤维瘤多无此诱因。
5)乳头有无溢液:水样、浆液样、乳汁样、脓性、水血样、血性,自动流出,还是挤出。流出量的多少以及溢液的时间。乳头状瘤、乳癌多有水血样或血性溢液,但乳腺囊性增生病有时也出现血性溢液。
6)既往有无乳腺病和其他疾病:详细询问以往有无乳房病,大多数乳房病多发生在成年以后,乳房病有无先天性畸形、疼痛、肿块、炎症、外伤,如伤处有皮肤凹陷现象者,应考虑有脂肪坏死的可能性;纤维瘤反复摘出而复发者,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若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后,一旦又有乳头溢血者,应考虑乳癌病变之可能,乳腺增生肿块一旦显著变硬,应考虑是否癌变。
家族史中有无乳腺癌,据研究统计表明:有乳癌家族史者,其乳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约高3倍,且其第二代生癌的平均年龄较一般人可提早10年,至于人类的乳癌是否通过Bittner氏乳汁因子影响下代,目前尚未肯定,仍需继续研究。
7)月经史:询问月经初潮的年龄,现月经是否正常。乳腺增生者,70%~80%患有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
8)生育与哺乳史:生育一胎还是多胎,是自己哺乳还是喂乳。据一些资料介绍,终生未育比生育妇女乳癌发病率高,未哺乳妇女比哺乳妇女乳癌发病率高。
适龄结婚、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都对女性激素是一种正常调节;反之,迟婚(35~40岁以上)或终身不婚,经常流产或不自己哺乳则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乳腺不规则的变化。一些资料说明,40岁以上的未婚女子和自己未哺乳的妇女,其乳癌的发病率较对照组为高。因终身不婚的妇女易致内分泌失调,因而产生乳癌的机会就多。此外长期大量服用性激素,或卵巢切除或其他妇科手术等,也都有乳腺癌变的可能性。
9)治疗史:是否曾用其他检查方法、确诊、治疗等。
2. 望诊
对患者的病史作深入了解后,再仔细详看病人乳房的外形,全身的发育、营养、神志情况、面色、舌质色泽。
(1)乳房的大小形态:是大乳还是小乳。乳房是半球状,还是杯状、袋状、细袋状。双乳是否对称。若乳房内有肿块时可能比健侧较低或略大,当病变造成深部组织粘连牵拉时,患侧乳房可能比健侧高。
(2)乳房的色泽:乳房皮肤色泽有无改变。乳腺增生乳房色泽多无变化,若发红,应详细了解是否用外敷药,巨纤维瘤乳房多见充血,静脉曲张;晚期乳癌多有乳房表面凹陷,呈橘皮样色泽。
(3)乳头乳晕:乳头有无内陷、歪斜。晚期乳癌多出现乳头内陷和歪斜现象,乳晕的深浅因人的肤色而异。
临床除看乳房的外形、色泽外,还应望病人的面色、舌质、舌苔的颜色以及营养、发育和精神状况等,综合分析而辨证论治。
3. 触诊
小乳患者可取坐位,大乳可取仰卧位,大悬垂乳可取仰卧位及侧卧位,医者将右手食、中、无名指略微屈曲,时分时合地用三指尖肚交替按压,先从乳房外上、外下、内上,再至内下象限依次进行,然后于患者自述所痛处及肿块部位触按,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形状、硬度、边界、活动度以及有无触痛、压痛等情况。也可在健侧乳房与病侧乳房交替按压,以便对照。由于患者对自己乳房情况了解多,触摸时间长,体会深,尤其是较小的肿块,医者有时不一定能触到,这时应让病人指出所触到的肿块部位,然后医者再根据所指的部位仔细触按,辨别肿块是否存在或其大小、形状等情况,当然也不排除病人把正常腺体与肋软骨炎作为肿块的错觉。触按乳头后部,挤压乳头有无溢液,并触按胸旁、腋窝、锁骨上淋巴结的大小。
1)在乳房触到肿块在哪一个象限,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肿块的大小、硬度、形状、边界及表面光滑活动度的情况:乳腺增生肿块多呈弥漫性并较正常腺体硬,表面平整,活动度可,压痛明显,肿块形状呈片状、片块状、块状、颗粒状、条索状散在各象限,但好发于双乳外上象限,乳腺纤维瘤形圆表面光滑,活动度大,质略硬,如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多为乳腺癌。
(2)肿块与皮肤粘连程度:用手指将两旁正常乳腺组织向肿块方向轻轻捏挤,若显示皮肤凹陷,表示皮肤与肿块粘连,多为乳腺癌。若是乳头后的肿块,不管是良性、恶性都容易和皮肤粘连。
肿块是否固定在胸壁,先在肿块的水平方向,再向垂直方向推动肿块活动性,然后病人将病侧手撑腰,使胸大肌收缩紧张,用同样方法再推动肿块的活动性,可以作比较,确定肿块是不是和胸壁粘连固定。
2)大悬垂乳的检查方法:当病人仰卧时乳房常向外侧胸部垂下,这样对触按乳房外上外下的肿块都有困难,因此,可以让病人侧卧,此体位对触按大悬垂乳外上、外下的肿块比较清晰。
3)局部淋巴结的触按方法:由于乳房的淋巴系统与腋下、锁骨上下、胸骨旁等处是相通的,所以检查淋巴结时先触胸旁1~6肋间淋巴结的大小。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医者自前面用左手伸入病人的右侧腋窝,用右手伸入病人左侧腋窝,然后嘱病人将上肢内收,前臂松弛的放在医生前臂上,这样可以清楚触按到腋窝中央和腋窝前壁胸大肌深部肿大的淋巴结。
检查腋窝后壁的肩胛下壁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时,医生
应站在病人背后进行,将触到肿大的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硬度及其活动性都应详细记录。
当发现乳腺肿块时,由于肿块比较硬,表面不光滑,又在一侧乳房,同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乳癌的可能性。但必须注意,如果过去乳房患有乳腺炎或者上肢有过感染病史,也可遗留淋巴结肿大,不可混淆。乳腺增生多没有腋下、胸旁、锁骨上下淋巴结肿大。依次检查后,还可检查患者的血压、心肺、肝脾、脉搏,以便掌握不同体型的差异,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从病史,望诊和触诊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如有些肿块很难当时做出确诊时,请会诊或用其他检查手段,如用钼靶X线拍片、B超、热成像术、针吸细胞术、病检等做进一步检查。如确诊为乳腺癌,医者应根据不同病者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敏感状态以及恐惧心理,开导患者的思想,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对疾病影响非常大,尤其乳腺增生病人或乳癌多为肝气郁结所致,悲忧惊恐,会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4. 脉象
乳癖病的脉象多与肝有关,故脉多弦。
必须注意的是,虽然知道以上乳腺病的检查方法,还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反复触按体会,不断地熟练其技巧,才能对肿块的大小、性质边界触按清楚,尤其对乳腺病的肿块是这样要求的。
五、诊断要点
病位在乳,且有结块,兼之乳腺疾病有良性与恶性肿块,所以必须熟悉乳腺病的诊断要点。
1. 详细询问病史
本病多于月经前,生气、劳累后乳痛加重,肿块增大为特征。有的患者乳痛可牵扯腋、肩、上肢等处,少数病例可见乳头溢液(浆液、乳样或血性)。
2. 乳房肿块多位于两乳外上象限
大小不一,形状多呈椭圆形、片状、颗粒状或条索状,中等硬度,活动度稍差,触压痛(+)为其一般检查所见。
对乳房肿块性质难以确定者,可做活体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六、乳房肿块及溢液的鉴别
1. 乳腺肿块的鉴别
正确的治疗取决于准确的辨证。乳腺病的肿块有多种类型,其鉴别见表1.
2. 乳头溢液的鉴别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发生的可靠信息,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溢液的不同色泽辨别属某种乳房疾病,可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一种方法。乳头溢液一般多见浆液样、乳汁样、脓液样、血液样等四种,如果是浆液样,无色溢液,多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汁样其溢液呈稀薄体,偶见40岁以上的健康妇女;淡黄色血清样溢液多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病;少量黄绿色或棕色溢液多为囊性乳腺上皮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病,乳腺纤维瘤或外伤感染所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结核形成脓肿穿破乳管时,乳头就会出现脓性溢液;乳头若有血性溢液特别是鲜红血色,往往是乳腺癌的先兆,约半数以上是由导管状瘤所引起的;其次为乳头状癌或乳癌所致,如果血液被阻塞于乳管内未能及时流出,就会变成棕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也是乳头状瘤形成的乳房囊性增生病的征兆。
正常妇女有时也会出现乳头溢液,如在月经期,妊娠早期也可溢出水样、浆液样无色液体,但是多与以上因素有关。哺乳后期由于残存的乳汁未完全吸收,可有乳白色溢液或乳头挤出绿色流条索状物,绝经后期,可以双侧乳头挤出少量灰色粘稠液体,在妊娠或哺乳期,由于乳腺过度充血,也可引起双侧乳头溢血,在排除这些因素影响的乳头溢液后,应给予及时检查和治疗。
从乳头溢液色去辨别属某种乳房病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见表2.
七、其他检查方法
1.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法
此法是从1990年广泛用于检查乳腺,对病人身体无损伤,病人无痛苦,为大多数患者所易于接受。其原理是利用红外光透过乳房的强度不同所显示的透光暗亮而呈现不同的阴影,以观察乳房的肿块。红外光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使得乳房血管显影更清晰,因为血管的变化与肿块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
乳癖肿块:多呈雾状,灰状均匀而边界弥漫,阴影出现其血管增多或增粗等,如血管粗细不一,迂曲、紊乱、中断等现象,肿块周边出现网状血管,不管肿块属哪种灰影应考虑为癌变。
使用本仪器时,其图像在不同的病种间缺乏特异性,如增生、纤维瘤、早期癌,其图像有相似之处,给临床正确定性造成一定困难,由于红外光图像对不同的乳型缺乏自动调控能力,而要操作者对不同乳型调控探头光源,以求最佳显影,有时也无法判断,所以还得结合临床及其他手段综合判断,因而操作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调控参数,厂家也应不断改进仪器分辨程序。
2. B型超声检查法
由于超声机型不断改进和自动成像系统的发展,现已有乳腺探头,对诊断乳腺病提供了一定依据,同时可以直接显示打印乳腺肿块图像的大小,对乳腺肿块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本法对人体无痛苦,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但对1cm以下的肿块或对2cm以上松软肿块不能显示图像,故未广泛应用。
3. 针吸细胞涂片法
因其简单易操作,针吸所造成损伤及后果远比局部切除取活检为小,一般小医院门诊均可开展。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此法。
针吸细胞学检查是否会引起癌细胞扩散及影响生存率,目前尚有争论。从理论上讲,不能完全排除癌肿扩散的可能性,但针吸细胞活检比其他活检对组织损伤较小,因此引起癌细胞扩散的机会较少,有些学者分析了施行乳癌根治手术的576例,分别比较术前各种不同的活检方法,并随诊观察生存率5~10年,得出了针吸活检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的结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针吸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只要掌握适应证,操作得当,基本可取代冰冻活检,可进行手术选择。
4. 病理检查
近年来,对本病虽然有许多检查方法,但对某些乳腺病尚难达到理想的确诊目的,病检虽然是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患者多不接受此种检查。所以应不断改进更新以上对人体无痛的检查方法,促使诊断乳腺病的准确率不断地得到提高。如用以上的检查方法不能定性而临床上难以确诊的乳腺病,还可以做乳腺小切口病检取材。
八、辨证论治
乳癖病肿块及其临床症状,由于个体、年龄、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同一乳癖病在其不同的个体症状有所不同。作者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据其不同症状分为四型,宜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本病概括为虚实两类。实证可分为肝火和肝郁两种,在治疗上实证应以泻肝火,舒肝气;虚证分气血双虚及脾肾阴虚两种,以补益脾肾为主,并根据兼证选用他穴。
1. 肝火
(1)主症:乳房胸肋胀痛,两乳结块,拒按,生气则疼痛加剧,伴口苦咽干,目赤肿痛,月经错前,心烦易怒、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病机:肝主疏泄,若疏泄失职而郁,则肝气横逆,故乳房胸肋胀痛;乳头色青属肝,若肝气郁结湿痰流注于乳络,则乳痛结块,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之职而肝气郁滞则痛剧,郁久则化火;肝与胆相表里,胆热迫使胆汁随肝胆之经上溢口舌而苦;肝气横逆必犯胃,胃失和降则呕;肝热迫血妄行而月经错前;肝火引动心火,故君火动则心烦易怒,尿黄、目赤、舌质红,脉弦数。
(3)治则:清泄肝火。
2. 肝郁
(1)主症:双乳胀痛结块,多于经前、生气后加重,并向腋下肩背放散,胸闷不舒,喉中有梗阻感,腹胀纳差,月经周期紊乱,舌质不红活,或有淤点,苔白腻或薄黄。
(2)病机:肝气结于乳,气血受阻,导致气滞血瘀而结块,情志不畅即痛作,并走窜腋肩部;肝失条达,则胸闷不舒;气结于喉,则时觉梗阻;肝气犯胃,脾失健运则腹胀,纳呆食少;肝藏血,肝气不舒,冲任失调,故月经不能按时而下。
(3)治则:舒肝理气
3. 肝肾阴虚
(1)主症:乳房疼痛时轻时重,胸闷,胁肋隐痛,头晕、目眩而干,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怔忡,舌红无苔,脉弦细而数。
(2)病机:肝气郁结,不通则痛;郁久化火伤阴,致肝阴虚故胸闷,胁肋隐痛;阴虚木火必旺,故头晕,目眩而干;木火旺必耗肾阴,则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阴虚水不济火而怔忡;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3)治则:滋补肾阴。
4. 气血双虚
(1)主症:乳房疼痛,多在劳累后加重,全身倦怠无力,纳差、稍动则头晕目眩,汗出,心悸怔忡,易睡易醒,面色不华,舌体瘦,舌尖淡嫩,脉沉细。
(2)病机:因素体虚弱,或因长期忧思而伤脾,脾失运化,气血无源,肝无所滋则失其条达而乳房结块;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养则倦怠无力;气虚失于固表之力而汗出;血虚神无安舍,则心悸怔忡,易睡易醒;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舌体瘦而淡嫩。
(3)治则:补益气血。
九、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乳癖是我们近年来开创的一项工作。经过20余年万余例的治疗观察,并通过与中西药及自愈组对照,其疗效优于其他疗法。由于针刺止痛迅速,肿块消退快,疗程短,医疗费用少,总有效率为94%,目前,仍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必须辨证论治,据证选穴掌握针刺得气而施以补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 选穴
根据本病在肝,又多累及脾的特点,以舒肝健脾,畅阳明之气为主,并据证加减而补泻之。
(1)组穴:屋翳乳根合谷均双侧
(2)组穴:天宗肩井肝俞均双侧
上两组穴均可接G685治疗机,电量以患者耐受度为准。
(3)加减用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郁加阳陵;肝肾阴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肩困去合谷加外关。
(4)方义:本病病因在肝,因肝气不舒常导致胃经经气不畅,乳房为胃脉所遇,气血凝滞则结块且痛,故选屋翳、乳根以畅乳部的经气而活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二穴合用加强疏导上下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养胃健脾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取肝俞以疏肝气;选太冲而泻肝火;肝胆互为表里,肝火旺胆火易灼,故用肩井以疏胆气,侠溪以泻胆火;若肝胆气郁,三焦之气亦不畅,则胸胁胀痛,并有腋肩部不适而痛,因手足少阳经行于肩腋、胸、胁,故用阳陵、外关而疏导少阳经之气;天宗虽为小肠之穴,但以治乳病而功著;脾俞健脾,以补后天之脾土,使气血旺盛;肾俞、太溪以滋肾水,肾水足,肝阴得其充。
(5)针刺方法:屋翳穴针刺呈25°向外刺入1. 5寸,有胀感;乳根穴在5~6肋间向外平刺1. 5寸,有胀感;肩井穴针尖向前平刺1寸,有胀麻感向肩前放散;天宗穴针尖呈25°向外下方刺入1. 5寸,有胀重感,其他穴可按俞穴学操作方法进行。
上两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可补虚泻实。连针10次,休息3天后继针。
十、针刺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针刺可调和冲任,舒肝理气祛痰而治疗本病,为了用现代研究方法对其治疗机理进行探讨,我们做了以下动物实验观察。
1. 针刺对抗E2所致大白鼠乳腺增生的实验观察
针刺组:处理同E2组,并加针刺。取穴以我院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所选穴位为基础。胸组:屋翳(双),膻中,合谷(双);背组:天宗,肝俞均双侧。胸背两组交替针刺。凡属双穴者左右同时针刺,针刺时用30号毫针。穴位参考《中国兽医针灸学》及人体穴位定位。施用重提插念转手法。留针1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针刺1次,连针8次休息1天,再针下疗程,共计3个疗程。
2. 针刺对抗效果
1. 肉眼:触诊及镜下所见与模型部分所述相同。
2. 增生的轻重对比见表3,可以看出E2加针刺组无增生率达52. 5%。
从上可以看出E2加针刺组的增生程度显著低于E2组(P<0. 05),说明针刺对该模型有对抗作用。至于针刺对抗的机理,
我们分析可能是针刺达到了舒肝理气,调和冲任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使E2在体内分泌减少,代谢加快,从而使紊乱的内分泌系统得以复常;此外,也可能与针刺降低了乳腺腺靶细胞对E2的敏感性有关。其他组为优,所以我们试图通过用E2造成大白鼠乳腺增生模型,进行针刺治疗30天后切取乳腺组织,从病理上证明针刺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针刺机理创造条件。
(1)针刺组:取穴分胸背两组:
胸组:屋翳(双)合俗(双)膻中
背组:天宗(双)肝俞(双)
取穴法:主要参照《中国兽医针灸学》的人体穴位。两前肢连线中点取膻中;膻中旁开0. 5cm,上0. 5cm为屋翳;肝俞定于第九胸椎旁开0. 2cm;天宗在两肩带后侧凹陷生。
针刺法:两组穴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8次为1疗程,1共刺3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停针休息2天,凡属双穴者左右同时针刺时用0. 5寸毫针,膻中向前斜刺0. 3~0. 5cm,合谷向掌部直刺0. 2~0. 3cm。中等刺激量,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2)针刺治疗结果:针刺治疗30天后见表4.
从针刺30天后的病检结果看,针刺组40个乳房组织中无增生者23个,药物组36个乳房中无增生者9个,两组乳房组织均有明显改变。其中针刺组治愈率57. 5%,药物组25%,而对照组则全部呈增生状态,病变组织没有明显改变,自愈率为零。统计结果表明,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药物组明显优于自愈对照组(P<0. 005)。
从病变组织改变程度上看,针刺组囊性增生9个,占该组乳头数的44. 4%;对照组囊性增生20个,占该组乳头数的62. 5%;如果根据模型复制结果中囊性增生率为70%推论,针刺组的有效率,尤其是对囊性增生病的治疗作用,远远超过了自愈组,比药物组也明显得多。说明针刺不仅对小叶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囊性增生病也有极明显的治疗作用,所以在临床上,不可一味强调手术切除,也应选针刺等非手术疗法。
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病的针刺治疗,住院病人总有效率为94. 66%,治愈率占67. 33%,而就本实验病检结果分析,治愈率为57. 7%,与住院患者接近。尽管人与动物有别,但这一结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刺确能改善增生的乳腺组织,使其恢复正常,进而肯定了针刺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过去有人认为本病属正常生理变化,不治自愈,在临床中我们治疗过10~15年的患者,并曾设空白对照组(80例)与针刺组对照,结果空白对照组无一例痊愈,仅有10%的患者症状稍减轻,这就充分说明不治自愈的观点是不妥当的。作者认为,凡给人体带来痛苦,皆非正常生理现象,应积极治疗,解除其病痛,才是正确的态度。近年资料报道,乳腺增生可癌变,但其癌变率较低,因此有人主张只要确诊为乳腺增生,就应手术切除。然而本病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手术切除属治标之法,未据病因施治。若病灶局切则易于复发;乳房全切,病人恐惧,影响健美且致形体缺陷。而针刺治疗疗效高,见效速,无副作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只要无癌变迹象,就可应用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本病不但在临床上取得可靠疗效,而且从实验表明针刺有抗E2所致大白鼠乳腺增生的作用,并观察到针刺可加刺大白鼠乳腺增生病变组织的恢复,其恢复率与临床近期治愈率基本相同,且优于药物组,从测试也证实了针刺可使病人失衡的女性激素得以复常,从而给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初步阐明了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此治法已被收录于《高等中医药针灸学》专业教材内。
十一、乳癖病的预防
乳癖病也应注意预防。本病的病因目前虽然已经初步清楚,但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与情志妇科病因素有关。作者从多年的病例中统计,与妇科病有关者约占本病的70%左右;性情急躁易怒者约占本病的80%左右;近年发现与膳食调配及生活无规律有关,说明三者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1. 消除烦恼,保持乐观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是致病的内在因素,亦为现代医学所重视。五脏六腑各有其生理活动功能,彼此相互协调,相生相克(互相制约),若长期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或肝气鸱张,这些精神因素都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和内分泌失调而致病。故此,应戒除烦恼而陶冶自己的性格,应心胸豁达,宽以待人,不要因小事而耿耿于怀自讨烦恼,更应从烦恼中解脱自己。社会上绝对不可能什么都公平什么都非常合理,善于对人对己,应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因为忧愁烦恼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乳癖病虽然属乳癌前病变,但不等于是乳腺癌,况且乳癖小叶增生癌变率仅为1%~3%,囊性增生癌变率为8%,但囊性增生在增生病病例统计中只占10%,这样癌变的百分率就很小。因为乳腺良性肿块种类特别多,所以医务工作者对本病要持慎重态度,无确凿的诊断依据,不要轻易作出诊断,更不要把乳癖病诊断为乳腺癌,给患者精神上造成创伤。应使患者对此病有正确认识,增强信心,振作精神,活跃机体功能,不要因患本病而精神不振,因为恐癌变而忧心忡忡,使机体防卫机能低下而病情加重,甚至因长期忧愁悲伤而扰乱了人体生理机能平衡而导致癌变。所以人们要增强精神免疫力、心理抵抗力、社会适应力。
2. 重视经期卫生,防治妇科病
女性因生理特征,周期性的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充血瘀滞,继则血管破裂脱落出血,造成子宫内暂时性损伤,所以经期特别要重视经期卫生,所用的卫生纸、月经带及内裤,一定要洗涤干净,以防致病菌的侵入,更重要的是经期不能性交,以防直接造成感染,引发妇科病。妇女以血为本,月经定期而来为其健康标志之一。若月经失调或经期小腹疼痛,平时有带症,则表示子宫机能失常或病变的存在,从临床317例乳腺增生病人中有妇科病者为228例,说明子宫与乳房密切相关。若月经按时而来,则乳房气机就调畅;若月经失调,不能按期而来,不但致使子宫病变,而且导致乳腺气滞血瘀,久则结块而痛,故应重视月经是否正常,有无妇科病,若发现妇科病就应积极治疗;若是女性激素失调,应采取调理激素方法,使其恢复正常。平时选择好适合个人的避孕方法,尤其青年女性,正确对待爱情关系,不要一时情爱而冲动,性交怀孕,多次流产而引发乳腺病。以上的措施,都有预防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3. 生活要规律,合理调配膳食
每日作息要基本定时,人们过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长期白天工作,夜间睡眠所形成的人体生物种,调节着人体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有保护作用。由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变化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迟睡早起而紧张地工作,但应适当注意休息以免过于疲劳,使人体调控机能低下,致使内分泌失衡。由于人们娱乐多样化,卡拉OK厅、舞厅、夜总会随处可见,有些女性,贪恋迷恋此种娱乐,彻夜沉醉于此,白天还有紧张的工作等待,长此以往,岂能不有害机体。
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主食以谷物为主,现在以脂肪、高蛋白的肉蛋为主。经科学家研究,过多的脂肪的摄入,经人体吸收转化,可增加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引发乳腺病。没有人不留恋人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所以应合理调配自己的饮食,远离烟酒,以防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每日饮食应以谷物为主,蔬菜为辅,并适当吃些鱼肉、鸡肉、水果和海带,油类应以植物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为主,可适当增食少量动物脂肪,从事脑力劳动的女性,每日应做一些体育健身运动,使脑体得以调节。
健身运动,持之以恒。
每周4小时的锻炼,可减少乳癌56%的发病率。
十二、治疗乳癖几点体会
从20余年临床治疗近万例乳腺增生病人实践中,对各类不同硬度肿块,不同症型,不同情绪,不同症情辨证论治以及未治愈的患者,有以下体会:
1. 乳癖较软肿块
乳癖肿块不论多大,虽疼痛剧烈甚至衣物不能触及,但只要肿块松软针刺加电针机治疗30分钟,多能即时减轻,疼痛减轻后,肿块多能变软缩小,随着针刺次数增多,疼痛肿块均可消失,8~10天为一疗程,休息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两三个疗程左右可获近期治愈。本病多在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如经前3天一疗程已满,但不要停针,可持续到月经来停针为宜,因为经前是最佳治疗时间,如月经已来虽不到一疗程也应停针,因本病月经来潮疼痛自行减轻或消失之故。如经期亦然疼痛,可考虑继用针刺治疗。
2. 乳癖较硬肿块
乳腺病人的肿块大小,不是影响疗效的关键,而影响疗效的所在是肿块的硬度。经病检,此种肿块多已纤化,即现在所称的硬化性腺病。在多年临床用针刺或用软坚散结的中药观察到,不但疗程长,而且疗效欠佳,为了提高对较硬肿块疗效,作者采用将软坚散结之药液,用导入机将药液粒子直接透入肿块,从而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疗效。
3. 葡萄状梭状肿块
凡触及乳房肿块如葡萄状或呈散在颗粒,或呈条索状迂曲,这样的肿块多见于袋形或大形乳,其病检多为囊性增生或导管内皮增生,用针刺获效已较弱,疗程需要长。近年来,我们对这些病例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可加速疗效。
4. 乳癖肿块伴烧灼痛
在接诊中有的病人自述乳房肿块伴有烧灼样疼痛,从外观察双乳皮肤略红或呈红色,乳房呈膨胀状,从脉症未见肝火之证。用针刺治疗,获效较慢,可服清热止痛之品,获效较迅速,服三四剂后,灼热感可消失,疼痛明显减轻,肿块可变软缩小,乳房皮肤色泽恢复正常。
5. 乳癖肿块与情绪
本病的病因为肝气不舒,如情绪不快(生气),常在数分钟内乳房胀疼可发生,治疗时应作好这些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她辩证的去看待所发生的不愉快的事物,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乐观的处事处理家庭矛盾,可以加速减轻疼痛和复发,患本病后常出现烦躁易怒情绪,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加速了乳癖的疼痛。在临床中常听到患者未得病前性情温和,患病后常不明原因发脾气,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6. 乳癖病与妇科病
在治疗乳癖病时,应注意患者的妇科病。从国内外资料报道,患妇科病多伴发乳腺增生病,作者从317例病人中,经查患各种妇科病(宫颈糜烂、痛经、子宫肌瘤、盆腔炎等)228例,占71. 93%。子宫与乳腺是姊妹关系,因子宫内膜与乳腺腺体均有接受E2受体的靶细胞,妇科病可影响雌激素E2的含量变化,此变化可以导致乳癖病的发生和加重,所以在治疗本病时可兼治妇科病,以求彻底治愈。
7. 乳癖病辨证施治与疗效
乳癖虽多为肝气不舒,冲任失调为依据,但在临床治疗,常因个体的差异,思想、情绪的变化,环境的影响,工作量的多少,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事物分析能力,对待疾病的思想方法以及经济状态,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所以在一般治疗常规中,也应重视特殊症状的存在,不能执一方或一种药而治之,不能只用针灸而不用中药或不用西药,应考虑用某药疗效快,费用低为原则,具备这种思想方能拓宽治疗范围,提高疗效,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应具备“知常达变”的道理,施术于临床。
§§黄保中
黄保中,男,1931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后徙居于西安市。为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秉承家学,为家传第三代中医。1951年至1954年先后在西安市秦岭中医学校、陕西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5年调至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曾师事于西安市名老中医顾惺夫、沈反白、王懋如,颇得其传。历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院长,西安市碑林区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技术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暨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内科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副主任委员等。1997年被遴选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
黄老精于医理,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学术上力倡中医现代化,突出中医特色;立足整体观念,强调中医综合;重视气机升降,推崇和肝理脾。治学上通古融今,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遵循“能中不西,中医综合,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原则,衷中参西,不断进取。临证强调辨证论治,擅治肝胆、肾脏、热性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建树颇丰。参著《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一书,撰著《中医学术发展的认识问题》《热性病证治统一规律的探讨》等论文20余篇。参与全国“血证”“败血症”防治科研协作,1987年深入基层防治流行性出血热,主攻《寒温对比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及机制的探讨》的研究课题,提出寒温统一论。参与五期“西安市中医学徒班”、历届“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中医专业人才和中西结合骨干力量。此外,带教许多实习、进修医师,培养了数名临床研究生和学术经验继承人,将自己50余年来所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