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极度不满的时候就会失去约束或控制,从而与之唇枪舌剑,争吵不休。试图通过争吵发泄怨愤,释放情绪。其实争吵既伤及对方也伤及自己。
不过,人生在世,难免与同事、朋友、家人等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应把握几个原则,在平等的,不伤害双方人格的基础上及时化解矛盾。
1、认清与人争吵的原因
争吵是很伤感情的,虽然有些时候争吵是沟通的方式之一,可是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说些难听的话,这样就会伤害了对方,有的人心理比较脆弱,自尊心比较强,可能还会耿耿于怀,那么,造成与人争吵的原因有哪些呢?
(1)生理因素
首先,与人争吵肯定有生物学基础,比如体内激素水平。雄性激素含量高的动物(包括人类),通常比较好斗,容易冲动。典型的例子就是经过阉割的烈马,脾气会变得温和。在生物钟的低谷期,比如体力、情绪的低谷期,人也容易失去耐心。
人类毕竟比低等动物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情绪起伏。比如: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人会变得神经质、充满敌意,变得好斗。
(2)心理因素
心理长期受到压抑,一直得不到情绪宣泄;一旦有导火索,就会一触即发。心胸开阔,自制力强的人相对容易克服,这当然需要时间的历练。冲动往往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
受到挫折者往往想要发泄,因此稍受刺激便借机发泄。压抑的敌意也是脾气暴躁的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对教育有怨恨,但他无法对教师发泄,这种怨恨长期被压抑,于是他就会借任何一件件小事发怒,以发泄心中的积怨,不论谁惹了他,他都会与之作对,并大发脾气。
2、力求避免与人争吵
人生在世,难免与同事、朋友、家人等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应把握几个原则,在平等的,不伤害双方人格的基础上及时化解矛盾。
(1)不要居心叵测
不使用测心术,不能推测别人的动机。在对方未表明自己的意图时,不可把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强加于人,如认为别人是故意刁难自己等,否则,事情只会越闹越大。
避免提以往的事情,切莫因为这件事失理而找出另一件对方有过失的事来攻击对方。不然,事情会越扯越多,没法解决。
(2)不要互相谩骂
争吵时可以生气、愤怒,它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谩骂则有可能伤害双方的人格和尊严,使事情扩大并激化。争吵时也要学会尽量肯定对方正确的,即使对方有很大过错,只要你肯定他哪怕很微弱的正确的东西,他都会感到你是坦率的,对他没有偏见,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争吵过后还是会归于平静,短暂的平静之后或许会迎来特别想亲近的时刻,可能真的会迎来感情的升温。但是,聪明的青年朋友们都知道,伤害过了就是有痕迹的,只不过我们不去计较而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互容忍。
也有些人在这样的平淡中显得不再安分,会去寻找争吵。争吵的对象一改,就是所谓的背叛或者说出轨。能不能少一点争执呢?好像很难,毕竟我们都是平凡的一分子,很多时候确实控制不了自己。
(3)学会就事论事
就是围绕事件本身讨论应急事件,围绕当前矛盾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要跳出这个圈子,不要把“陈坛旧酿”、“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牵扯进去,所有与事件无关的“陈年旧账”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缓和,恰恰相反,只能加重和深化当前的问题和矛盾。而就事论事可以有效地遏制问题的泛化,使矛盾的双方始终围绕当前发生的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展开讨论寻求解决。
青年朋友们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应尽量促成学生与对立的一方沟通,以消除误会或改善关系。只要注意因势利导,努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个性矫正,耐心细致,青年的不良倾向是可以得到逐步克服的。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争吵时,应该如何面对自己愤怒的情绪呢?以下这些方法你不妨一试:
一是改变你的情绪,当你感觉到愤怒的情绪快爆发了,提醒自己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二是离开愤怒的事,当觉察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时,提醒自己先停下来,暂时离开现场,去喝杯水、呼吸一下户外的空气,因为愤怒常是一瞬间的情绪,当你口不择言地表达了你的愤怒时,所引起的后果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拾。
三是适度发泄怒气,不要一味的压抑怒气,那只会更加伤害自己,将愤怒情绪做适度的发泄,例如:把自己的愤怒骂出来,找个抱枕当出气筒,和人聊聊,听听音乐,看电视或看书,运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