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墨染时光梦笔寒
6094200000077

第77章 心即是佛

苦习佛法多日,今日终有所悟。

北派禅宗的创始人神秀,曾有佛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想告诉世人,心灵就如一面尘中之镜,要时刻掸拭,才不至于惹上尘埃。

南派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也有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句与神秀之意有所冲突,他所要强调的,是心灵的根本与顿悟,而非渐悟。他认为,只要心中有念,即可成佛。

两派佛语,皆深奥至极,旁人无可置喙。但他们所要追求的,其实有一点从始至终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心灵的纯善与美好。

顿悟,渐悟,不都是在追求着心灵的纯善的至高境界吗?一切拂拭的过尘,一切无为的过程,都是在等待这一个自身得道的结局。

在《金刚经》中,有如此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短短20个字,却已将人生的一切哲理囊括在内。那些有形无形的作为,看似如电影一般绵延了你的一生,实质,它们却是由无数各不同的细微片段所组成,它们如露,亦如电,终将消亡。因此,我们要保持一种竭尽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人生,来摒除自己的一切私欲。

细看佛经,我们会发现,其间有着颇为高深科学的辩证法。《般若菠萝蜜多心经》里面,有此一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简单来说,色,代表一些有形之物,譬如身体,行为,空,代表无形,譬如思想,精神。文中大意,是在阐述,行为不外乎思想,即一个人的行为,离不开他思想的支配。而思想,又不外乎行为,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行为又能产生出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可在特定时刻成为思想,思想,又可在特定思想幻化行为。而天下,却没有不可终结之事。

譬如,我提笔欲写这篇文章,落笔之时,便已注定了有完结之日。譬如,你捧卷阅读这些文字,看似是一件事的开始,其实,不管你看不看完,都早已注定了要有所结局。

佛家修行,实质是心的修行。你看了多少经文,背了多少经书,朝拜了多少菩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个人本身。你是否有一颗不求回报的施善之心,你是否摒弃了一切尘世杂念,欲望?你是否在不断自我追问,今日所做之事,得当与否?

佛不在西。佛不在天。佛在己心。你真有了不求回报的行善之心,真从本身出发,抛却了一切杂念与私欲,那么,你便是佛。

§§第五辑 四季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