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面试胜经
6093100000024

第24章 成功应聘教师:师范生面试处方

周成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

2009年4月2日的晚上,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华东师范大学,带回了那份随我流浪了三个月的就业协议书。数月来的求职经历到此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这里,让我简单说说我的面试经历,给即将要投入到求职大军中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小经验。

我签约的单位是海南中学,即以前的海南省实验中学。很多人知道我签了海口以后,第一个反映就是问我是不是海南人,要不就是家人住在海南。其实我在海南连朋友都没有一个,只有一个不算太熟的老乡,我去海口求职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海口旅游时,顺便问了一下当地人,海南最好的学校是哪间,然后就记住了海南中学的名字。求职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结果就一下子试中了。有人说我幸运,有人说我厉害,也有人说我投机取巧,我想,这些因素都有吧。

还是言归正传,说说求职这个话题。很多人以为求职的第一顶工作就是设计一份精美的求职书,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做的是设计好自己的求职定位,说白了就是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了,你的能力大概能使你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这种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想想就可以完成了,它包括很多内容:工作环境和收入你更看重哪一个,单位级别和单位效益你更倾向哪一个,工作地点的选择,以后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些在求职之前你都要有个大概的设想。有了一个合理的定位,在求职过程中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把工作环境放在首位,单位级别放在其次,收入是最后才考虑的。由于海口迷人的风景环境,所以我首先选择了这个城市。一开始我就把目光首先集中在海口、广州和珠海这三个城市。深圳因为有严格的人事接收政策限制,所以就干脆不去考虑。

首先,我想跟大家谈的第一个话题是,要敢于走出去。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在上海、浙江、江苏就业,很少有人想到到广东、海南就业。能留在上海当然是个好的选择,但如果出去就业有着更好的选择和发展时,敢于走出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有好处的。我的几个师兄师姐去了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这对我也是一个激励。因此,在我的求职过程中,在广州和珠海的求职面临种种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我就将目光投向了我的第三个目标——海口。海口也是华南经济圈中除了广州、深圳、珠海以外的第四大城市,身兼特区和省会的双重身份,因为对于个人发展也是相当有好处的。在广州和珠海,因为竞争能力的限制,我只能挑选一些比较普通的单位去应聘,但当工作环境的目标降低到第三目标时,我就可以适当将单位级别的选择适当提高,以达到总体目标的平衡。在海口,我了解有三所学校是直属于省教育厅管制的。我就首先去这三个学校求职,但遗憾的是除了海南中学以外的其他两个学校今年都不需要新老师。这样,在海口的求职,我的理想目标就只有海南中学了。

我求职面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别拿自己太当一回事儿,也别拿自己不当一回事儿。显然,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求职的毕业生,都不能盲目的自大和盲目的自负。

关于盲目自大,我有个很深刻的教训。在广东越秀区的招聘会上,我在向广州三中的校长介绍我的成绩时,说到我的美学成绩很好。其实这是因为那次美学的考试的题目很对路,考了个90分而已,我的美学基础事实上并不是很牢固。但我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那个校长是学美学的研究生出身,他立即向我提出了几个美学方面的问题,我几乎一个都没有答上来。这次面试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我现在是以身说法,告诫大家,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谦逊,要实事求是。或许你真的是很优秀,但你表现自己的方式一定不能让人觉得,这个人是在夸赞自己。每次向招聘单位介绍自己时,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一个大致的陈述内容,也要对用单人位提出的种种问题做一个初步的设想,这样虽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但最少能让人知道你是有备而来的。这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尊重。如果盲目地夸大自己,毫无节制地表现自己,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强中更有强中手。

盲目自大的反面是盲目自卑,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的母校在综合实力上跟北师大等重点院校肯定还有一段距离,加上师范毕业这一事实的差距在无形中经常造成一些同学的盲目自卑,甚至有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看到一些知名大学的同台竞争,就自己主动提前退出了,这是很遗憾的。尽管一些重点大学的牌子比我们硬,但你要看到跟你同时竞争的这个人并不一定就比你厉害了,说不定他就是该校最差的一个学生。很多用人单位的观念也已经不是以往那种专看学校名气的陈旧观念了,他需要你为他工作,因此他更看重的是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你所要做的是将自己最能说服别人的一面表现出来。

我在海南中学试讲时,共有三十个试讲,录取名额只有一个,分三批每批十个进行。和我同讲一篇课文的九个竞争对手有两个来自北师大,三个来自华中师大,一个深圳大学,一个东北师大,一个广西师大,一个湖南师大。当我和他们一起抽签时,我第一个念头不是对手过于强大可怕,而是我的试讲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是海南省中当时第一个上门求职的毕业生,而且负责人事的教导主任亲自接待我,并许诺给我试讲机会。正式通知我去试讲时,他的口气是十分冷淡的,他说你来我就给你留个位子,不来就算了。我没有时间去计较他的口气,连夜赶到海口去争取我这个试讲机会。他的口气冷淡我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多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摆在面前,他完全可以不用在乎我的。试讲和笔试结束以后,我又匆匆赶回广东,在珠海和广州等地继续求职。四月初,终于有电话打来通知我去签约。到了学校我才知道,在那次十个人的应试中,我的综合成绩是最高的。战胜了九个重点师范大学的对手,我只想说一句话:别太拿自己不当一回事儿!

除了以上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我还总结了师范生面试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难题,并提供简单的提示。毕竟我面试了十多所学校,掌握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希望能帮助我们师范大学毕业的朋友找到好工作。

过招一:一般先让应聘者作自我介绍,着重说明自己的优势,时间大约3~4分钟。通过这一程序,招聘者旨在了解应聘者的学习成绩,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精明干练程度。

诊断:从叙述的内容看,不少应聘者大话、套话太多,一开口就说自己从小喜欢当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深入到实质问题。

处方:同学们可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自己:专业课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情况,英语、计算机等级,政治面貌,任学生干部的情况。只要是自己的专长,都可以讲出来。

特别提醒:毕业生是否获“一等奖学金”,是否任学生干部等,都是毕业生自身素质的表现,它们是学校招聘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非惟一因素。相对而言,学校比较重视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这是由普通中学的性质所决定的。未来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过招二:在一般性的介绍后,让毕业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绩和专长。

诊断:有的应聘者可能认为自己的成绩都写在简历上了,面试时不必都说出来。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每一位招聘者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简历,都会认真阅读,并做简要记录。但招聘者阅读时会有所遗漏,因此,应聘者一定要把成绩、专长讲够、讲透。

处方: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同学,当然受学校青睐。但是,只有一两方面专长的应聘者,学校同样会郑重考虑。面试时,这些只有“一专之长”或“两专之长”的毕业生,就应该着重介绍这些方面。曾有一位同学,随身带来了自己发表的几篇文章,并给招聘者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招聘单位感觉,这位毕业生思想有深度,文学修养好。

特别提醒:让人信服,应该是面试时应聘者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毕业生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招聘者一般不会对应聘者的成绩、专长有所怀疑。言词让人信服,会加深在招聘者心中留下的印象。让人信服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拿出真凭实据。有的同学很有成绩,可就是不带证书、复印件之类,这会给双方的交流带来一些麻烦。

过招三:毕业生为了在学校面前显示自己有教学经验,大讲特讲自己的家教经历,认为这是制胜法宝。

诊断:对师范生的家教经历,学校一般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它丰富了师范生的社会经验,增强了自立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的家教活动也会影响学业。一些中学不提倡老师做家教。

处方:在讲自己的家教经历时,要适可而止,不要给人这样的印象:目的是赚钱,完全占用了业余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业。还有的毕业生为显示自己学识渊博,就说自己不仅教专业课,还教英语等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干的一些课程,这样容易让人觉得自己是“万金油”,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干不好。

特别提醒:在介绍自己的家教经历时,应该把介绍的重点放在做家教的过程中如何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上面,让学校从自己的讲述中知道,自己在家教经历中为未来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

过招四:学校时刻在观察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应聘者的穿着打扮在第一次进入学校面试老师的视线时,已经“一审”完毕。

诊断:应聘者声音过小,会使人认为他不自信,缺乏一定的魄力,不太适合做班主任工作。在叙述学习成绩时,言辞含糊,态度犹豫容易给人产生虚假的印象。穿着邋遢,或是奇装异服,举止夸张,则必将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处方:在语言表达方面,语句顺畅、语言简练、声音富于活力、具有演讲才能的应聘者占有很大优势。衣着、举止也是关系面试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学生衣着简朴,甚至简陋,都属正常,不卑不亢是招聘者喜欢看到的态度和气魄。不少学生在谈话过程中辅助以手势,无可厚非,但若动作太大,甚至指手画脚,则不太讨人喜欢。

特别提醒:自然和本色是毕业生在语言表达和言谈举止方面取得学校认同的最好“招式”。面试无异于试讲,从应聘者的言谈举止中,学校基本上可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做教师。

以上就是我在求职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这里说出来,只想给下一年求职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一点点经验,以求抛砖引玉。我算不上成功,也说不上幸运,只能说,我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敢走出去,我没拿自己太当一回事儿,也没拿自己不当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