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面试胜经
6093100000017

第17章 一轮面试,我杀进联合利华

刘继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届硕士毕业生

面试是一场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面试更是一场战争,表面看是你和主考官的斗智斗勇,实际上你要不断挑战自己,超越对手!

作为一名2009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几个月里,我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最后被联合利华录取。这当中,我遇到过的面试也是形形色色的,在此把它记录下来,希望能对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朋友有帮助。

一、最长的申请表

联合利华委托中华英才网做校园招聘。所以,我是在英才网上申请的。不知道联合利华的申请表是他们公司自己设计的还是委托咨询公司设计的,反正内容非常多。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时间填表——可以说,这是我做过的最长的申请表。

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学历、专业、英语水平等个人信息,也有一些主观题目。例如:你对联合利华MT项目的理解、你对未来几年内职业发展的计划等等。申请表递交没多久,我就接到了笔试通知。

后来我才知道,申请表的很多项目都是可以打分的,公司根据得分进行筛选。例如,英语四级就得1分,六级得2分;本科学历得1分,硕士学历得2分;最终根据总分选拔。我个人以为这样的筛选方法不是特别合理,因为很多主观性的问题,很难根据回答给予打分。

笔试那天,人没有想像的多,全北京大概就选出了100来人。能从数不胜数的申请者中胜出,我还是挺高兴的。笔试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英语阅读加上数学。和大部分外企的笔试形式一样,内容也差不离。数学题甚至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模一样,正巧我也参加了毕马威的笔试,所以答得很顺利。

可能是笔试人选已经经过严格筛选,所以笔试筛掉的人不多,不像汇丰银行。据我所知,汇丰的笔试一下子筛掉了大部分人。

二、从早面试到晚

第一轮面试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性面试(Structural Interview)。考官问的都是非常常规的问题,如申请的职位、个人的优缺点等等。这样的面试基本上已经有固定模式,考官会根据每个问题的回答进行打分。

第二轮面试是在上海进行的。联合利华的总部在上海,所以所有进入二面的候选人都集中上海。公司安排我从北京飞到上海,和来自全国各个大学的候选人一起进行二面。这一次,联合利华的二面形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采取的是Business Camp的方法。几个人一个小组,模拟开办工厂。整个过程中会涉及成本计算、贷款还贷、市场策划、产品推广等等各个方面。这中间,公司方面的人会扮演其他角色,故意制造问题。如某个HR假扮银行的人,提高利率;扮演工人要求加工资等等,以此来考验候选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二面是模拟工作场景。一大早,我就拿到了一大堆的文件,有下季度的生产计划,连续几天的E-mail内容,下属提交的工作方案、成本预算……总之,我的角色就是一个生产主管,我所面对的就是一个生产主管一天需要处理的问题。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这些文件、思考处理的方法。之后,我需要用英语做提案,阐述我如何处理这些事务,怎么解决问题,实施步骤,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因为时间仓促,那些问题又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所以我觉得我的提案做得还不够流畅。

从我的发言中,英语水平自然一目了然。根据我处理问题的先后、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考官可以判断我是否具备联合利华需要的资质;判断我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是否与联合利华的要求契合;看我是否具有潜力和可塑性。

紧接着的就是案例讨论。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大概10个人左右。我所在的小组讨论的是推出一个新产品,我们如何做推广。大家出点子,讨论客户定位、特征,分析产品卖点、销售渠道等等,然后设计一个方案。我们组在规定时间内并没有做出一个非常完整的方案。我觉得公司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考核环节,并不是非要我们在规定时间内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在过程中考察每个人的表现。因为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会被在一旁全程观察的考官尽收眼底。你在整个团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你提了怎样的建议,是否被采纳,这些可以帮助考官判断你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再次确认你是否具备公司要求的资质和潜力。

三、第一个进行三面

据说案例讨论后,进入二面的60余人又被刷掉了近一半人。当时,人力资源经理通知我进入第三轮面试,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不多的“幸免遇难者”之一。老实说,我觉得上午的提案不是很理想,所以对入选已不抱太大的希望。得知要进行三面,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有点“早死早超升”的味道。

我是上海人,家在上海,但念大学在北京,所以当时是从北京飞到上海来面试的。案例讨论结束时,已近傍晚。我着急着快点面试完,然后可以回家一趟,晚上我又得赶飞机回北京。时间紧迫,我向HR提出,希望能排在面试第一个。

对于公司来说,谁先谁后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我提出先面试的要求后,HR没有问我原因就答应了。就这样,我成了第一个进行三面的人。三面又回到了结构面试的状态,当然考官的级别远远高于一面。但问题还是较为常规的——你对申请职位的认识、对未来工作的规划……等等。说了一天英语,这时候我已经越来越适应,表达也更加流畅。三面一结束,我就匆匆离开了。当天晚上,我返回北京。

第二天,我就得知联合利华那天晚上就发了一部分Offer。也就是说,三面结束后,有部分人就被录用了。我没有收到,自然觉得这次没戏了。

就在我彻底放弃时,谁知联合利华又通知我,因为我申请职位的问题,要给我加一轮面试。在申请的时候,我填的是“市场”。但所有笔试和面试都没有根据申请职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所以,我觉得公司考察的是基本素质;我估计考察的结果是发现我并不特别适合市场类工作。当然,这仅是我的猜测。

两个星期后,我又飞到了上海,接受加试。当然,联合利华还是很体谅我们学生的,来回路费都由公司承担。让我稍稍安心的是,被加一轮面试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其他大学的学生。或因为职位不合适,或公司对是否录用还不够确定。这种谨慎的做法,增加了我对联合利华的好感。因为他们既不轻易肯定一个人才是否合适,也决不轻易放过一个合适的人才。

加试是见大老板。3个大老板同时面试,但感觉很轻松。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固定的问题和面试模式,而是随性地和你聊。一般地问几个问题,然后也让我问问题。最后的面试结束后不久,我拿到了Offer,成了联合利华的市场人员。

经历了各种面试,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甚至感觉很惊险。如果说我有什么经验值得后来人借鉴的话,那就是要特别注重面试中的“人和”技巧。

大家知道,求职面试时,过硬的专业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你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同样不可忽视。面试并没有笔试那么精确的尺度,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面试中的“人和”显得尤其重要。

1.注重第一印象。你要把握好约定的面试时间,提早抵达面试指定地点,避免匆匆忙忙赶场,绝对不可迟到;候试时不可旁若无人,对接待员要以礼相待,也许这里边就有老总的秘书、办公室主任或人事部门的主管,说不定在决定是否录用你时,他(她)也许就有发言权;进入面试室前应先敲门,最好问一声“May I come in?”;到了面试现场,应根据具体情况主动向考官们道一声:“Good morning,sir(madam)”之类的话,这既是礼节,也可借以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当然如果是中国人,就没有必要用外语问候。如果可能,你就走到台前,与考官握握手,握手要传出力量、自信、真诚和友情,通过握手让考官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记住:大方的问候、周到的礼节、亲切的笑容永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把握倾听技巧。你应学会以用心聆听来建立考官对你的信任,要集中精神耐心听清提问,善于发现隐藏信息,力求扼要而有效地回答问题,切忌仗着一己聪明,不等别人把话问完,就中途打断对方,插嘴回答,这不仅容易出错,更有失礼貌;你应注意自己的神情,身体应面朝考官略微前倾,这能显示出你的热情和对谈话内容真诚的关注;你要善于用眼神来交流,面试过程中你的目光焦点应始终集中在考官身上,注意多用视线接触进行心理交流,以示留神、自信与尊重;回答问题时神情要镇定,不可滔滔不绝以致口沫横飞而有失斯文;当主考官谈及你能认同的看法或事情时,要多以神情来积极表示自己的认同,让其感受到你的谦和以及与他(她)价值观的一致,切忌与主考官发生争辩,因为面试场上争辨获胜的代价往往是你本可获得的那份工作。

3.用好你的微笑。笑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体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好方法,用好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在面试中,你应把握每个机会展露自信及自然的微笑,让考官们感受到你的友善,而友善则是面试成功的最好条件之一。但切忌傻笑、不适时宜的笑和皮笑肉不笑。

4.注意后续礼节。不论面试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束时都应以感谢的心态面对,真诚地说声“谢谢(Thank you)!”;离别时应主动和考官握手道别,诚恳地说声“Thank your for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Good-bye。”之类的话;面试后两天内,你最好给主考官寄份感谢卡或发份E-mail,当然也可以直接拨个电话以示谢意,这不仅是礼貌之举,也会加深主考官对你的印象。

5.善用各种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中国人基本上就是活在一个人情网络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如果你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拉不下面子”,不善于利用,实在大为可惜。但是,对于外企,最好还是要凭借自己的真本领,因为在那里人际关系的空间非常有限。

以上就是我经过多次面试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大家用心记住,一定会给你带来好运。

背景资料:跨国公司2009年面试逻辑推理题

一、五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住不同房子,养不同动物,吸不同牌子香烟,喝不同饮料,喜欢不同食物。根据以下线索确定谁是养猫的人?

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

2.黄房子的主人来自香港,而且他的房子不在最左边。

3.爱吃比萨饼的人住在爱喝矿泉水的人的隔壁。

4.来自北京的人爱喝茅台,住在来自上海的人的隔壁。

5.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在养马的人右边隔壁。

6.爱喝啤酒的人也爱吃鸡。

7.绿房子的人养狗。

8.爱吃面条的人住在养蛇的人的隔壁。

9.来自天津的人的邻居(紧邻)一个爱吃牛肉,另一个来自成都。

二、海盗分赃

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他们决定这么分:第一步,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第二步,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个人进行表决,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第三步,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4人进行表决,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第四步,以此类推。

条件: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很理智的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

问题:最后的分配结果如何?

三、谁是盗窃犯

有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上法庭。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是这样想的:肯提供真实情况的不可能是盗窃犯;与此相反,真正的盗窃犯为了掩盖罪行,是一定会编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说真话的肯定不是盗窃犯,说假话的肯定就是盗窃犯。审判的结果也证明了法官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审问开始了。

法官先问A:“你是怎样进行盗窃的?从实招来!”A回答了法官的问题:“叽哩咕噜,叽哩咕噜…………。。”A讲的是某地的方言,法官根本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意思。法官又问B和C:“刚才A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的?叽哩咕噜,叽哩咕噜,是什么意思?”B说:“禀告法官,A的意思是说,他不是盗窃犯。”C说:“禀告法官,A刚才已经招供了,他承认自己就是盗窃犯。”B和C说的话法官是能听懂的。听了B和C的话之后,这位法官马上断定:B无罪,C是盗窃犯。

请问:这位聪明的法官为什么能根据B和C的回答,作出这样的判断?A是不是盗窃犯?

四、向导

在大西洋的“说谎岛”上,住着X、Y两个部落。X部落总是说真话,Y部落总是说假话。

有一天,一个旅游者来到这里迷路了。这时,恰巧遇见一个土著人A。

旅游者问:“你是哪个部落的人?”

A回答说:“我是X部落的人。”

旅游者相信了A的回答,就请他做向导。

他们在路途中,看到远处的另一位土著人B,旅游者请A去问B是属于哪一个部落的?A回来说:“他说他是X部落的人。”旅游者糊涂了。他问同行的逻辑博士:A是X部落的人,还是Y部落的人呢?逻辑博士说:A是X部落的人。

为什么?

五、谁是机械师

一列火车上三个工人,史密斯、琼斯、罗伯特,三人的工作为消防员、司闸员、机械师,有三个乘客与三人名字相同。

1.罗伯特住在底特律。

2.司闸员住在芝加哥和底特律中间的地方。

3.琼斯一年赚2万美金。

4.有一个乘客和司闸员住在一个地方,每年的薪水是司闸员的3倍整。

5.史密斯台球打得比消防员好。

6.和司闸员同名的乘客住在芝加哥。

请问谁是机械师?

六、谁偷了答案

一天,在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一节物理课上,他的物理测验的答案被人偷走了。有机会窃取这份答案的,只有阿莫斯、伯特和科布这三名学生。

(1)那天,这个教室里总共上了五节物理课;

(2)阿莫斯只上了其中的两节课;

(3)伯特只上了其中的三节课;

(4)科布只上了其中的四节课;

(5)迪姆威特教授只讲授了其中的三节课;

(6)这三名学生都只上了两节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课;

(7)这三名被怀疑的学生出现在这五节课的每节课上的组合各不相同;

(8)在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一节课上,这三名学生中有两名来上了,另一名没有来上。事实证明来上这节课的那两名学生没有偷取答案。这三名学生中谁偷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