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位决定地位
6086400000002

第2章 雅与俗的辩证

§§第一章 品位、地位都要先定位

人生就像一台戏,你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去演绎自己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而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你给自己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给自己的生命定一个适合你的基调,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找到你的位子。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因果的、必然的关系。你的品位是这样,你将来的地位也是这样。

超越金钱的“金钱观。”

从一个人看待金钱的态度中,就可轻而易举地窥探出他的品位。我们承认,在商业社会中,金钱很重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并不能成为人生惟一的追求。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定位在金钱之上,那就太没品位了。

哲学家史威夫特说过:“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太多了却是桎梏。”

歌德也曾经说过:惟有懂得金钱真正意义的人,才应该致富。他的意思是说,许多人虽然能够很快致富,却不能关怀、体谅别人。他们被金钱迷住了眼睛,失去了合理运用金钱的理性,终归会为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们要告诫大家一个基本的品位哲学命题: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

换句话说,不要被金钱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我们虽然难以达到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境界和成功学家卡内基所说的标准,但作为普通的人,却可以活出自己的活法。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

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成了不肯花钱的可怜的守财奴,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

人生是一趟没有返程票的旅行。只有摆脱金钱的累赘和捆绑,才能让人生变得轻松自如,方能领略到旅途中的风景,品尝到人生的快乐。

有个小故事说,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小伙子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小伙子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小伙子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商人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人忘了生命里金钱之外的许多东西。而故事中,那位亚米亚尼小伙子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在赚钱之初,并没有想过这一生赚钱的目的何在?

是自己消费,抑或留给后代,或是施舍于慈善事业,造福于社会。你若去问他,大多数人的回答一般都是“不知道”。在社会一致认同“赚钱很重要”的情况下,便开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的生活。殊不知,不管赚多少钱,是绝不可能带到下辈子的。许多人一生忙于赚钱,到最后却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初衷,将手段变为目的。拼命赚钱,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钱使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也不懂得回报社会,最后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变成一个十足的守财奴。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已完全失去意义,只是一堆货币符号。更有不少人,还会深受其害,陷入甚至没于金钱的泥沼之中。不是么?钱财是身外之物,没有它自然不能生活,但过多又成为自己的累赘。这就像一个人的十个指头,没有十个生活不方便,超过了十个就成了负担。财多必害己,多藏必厚亡。

明清时期,山西境内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可是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商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富商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音一落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下床去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歌边做豆腐,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才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了。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意味。但让我们深思的是,难道拥有金钱,人就要以失去快乐作为代价么?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充斥着我们生存的空间。大街小巷里、酒肆歌楼中,处处回荡着金钱诱惑的气息,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其中,成为金钱的奴隶。

在金钱的考验面前,很多人都在经受着冲击,从观念到心灵,从价值观到处事哲学,从情感到家庭,无不面临着改变的阵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汹涌的物欲横流中迷失自己,或被噎得喘不过气来,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其实,在欲望的遮蔽下,心灵早已失去了生气,生命在金钱魔力诱惑之下,也不堪重负,进而被金钱所奴役。这是许多人的处境!但让人更感到可悲的是,这些在物欲浪潮中浮沉的人们,始终执著于金钱,并且执迷不悟,郁郁而终。

所以,我们说超越金钱的“金钱观”是最有品位的人生价值观。虽然有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千万不要把钱当成人生惟一的追求。希望大家在金钱的问题上做个有品位的人,而不是庸俗到自己的一切被金钱所左右。

超越奢糜享乐的“幸福观。”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在锦衣玉食、夜夜笙歌中寻找幸福;有人在以苦为乐、脚踏实地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体验着幸福;有人看重物质的享受,有人在乎精神层面的纯净。正因为对于幸福的理解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人生的地位不同。

其实,幸福本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不管你用什么心态去理解,感觉不会欺骗人。正因为如此,幸福才不会因为你物质上多么富有而偏袒你。也就是说,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有时甚至钱越多,离幸福越远。

当物质生活极度丰富,当人们内心的虚荣达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时,奢侈之心便悄然而生。

既然是商品社会,那么一切都可以用大把的金钱去解决;既然金钱赚来就是用的,那么大把地花去也不会觉得心痛。有时候,为了满足一下虚荣心,我们会不计后果地去做许多奢侈之事。

奢侈,可以说是有钱的现代人的最大迷障。

哲学家说,钱有四种意义:钱是钱,钱是纸,钱是数字,钱是冥纸。但一般人都多赋予了另一个意义:钱是万能。

钱能取来花用,算钱。

赚了钱,但换成数量庞大的房子、车子、土地,守着不能用,叫纸。

把钱全存进银行,以数字的变化为荣,钱是数字。

赚太多了,身体撑不住了,钱会是冥纸,烧给自己用。

很多年前,有一个商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奢侈,用大把百元的大票粘贴成巨大的喜字。后来,便有了一群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之心,开起了人体的盛宴。再后来,有了以金箔作为一道菜的黄金宴,有了20万元天价的年夜饭,这些都是人的奢侈之心在作祟。

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很难想象它带给人们的是怎样复杂的联想。

要知道,在一个文明社会里,社会越进步,人们就越提倡简朴,即使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人们仍然以穿着的随意作为日常生活的时尚。拥有数百亿美元财富的比尔·盖茨,也会为节省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宁愿将车多开出一站地。

还有我们熟悉的李嘉城,美国《幸福》杂志评价他是“最为俭朴的亿万富翁”。该杂志在一篇题为《海外华人喜欢挣钱而不喜欢花钱》的文章中说:“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财富大部分掌握在海外华人手中,这批人既有特殊的才能,又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工作刻苦努力,不断进行再投资,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们憎恶摆阔性的消费,特别喜欢多挣少花。他们把挣到钱看作是极大的乐事,是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他们热心于慈善事业,慷慨捐助。但是,在个人消费方面,他们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为俭朴的亿万富翁……在香港从事房地产交易的李嘉诚已获得25亿美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统计数字)的资财,但他对简朴的生活更有兴趣。他在国外没有任何房产,赴约都是乘公共汽车前往。”

美国《财富》杂志(1988年)这样评价:在全世界的超级富豪中,“有的挥霍无度,也有的不忘节俭”,而“最节俭的是香港大亨李嘉诚”。

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5月20日)在《李嘉诚生活俭朴》文章中这样介绍:“李先生说,我这个人对生活要求并不高,简单的生活是我的愿望。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不用工作了,我还是希望过简单的安定生活。”

面对这些超级富豪,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惭愧?如果你检查一下屋里的后阳台,便明白有多么奢侈,满满一箩筐未曾用过的东西,用了一次便准备扔掉的器皿,被当作旧衣回收的全是新衣,还有亲友送来的礼品,这些全是物欲横流的证据。

一顿餐花了数百元,一件衣裳花了上千元,一双鞋八九百……这样的数字令人惊心。

那么,怎样收起你的奢侈之心,养成简朴生活的习惯呢?

一是要减少越多越好的欲望。如果不乱花钱,便可以不拼命捞钱,便可以多出许多自在如意的时间,供自己随意取用。奉行“少即是多”的哲学,贪心少少,时间多多;东西少少,空间多多;工作少少,健康多多。

二是不要盲从于某些流行的产品。避免追流行,因为它只是一种把你的钱从荷包里勾引出来的把戏,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夏天,但得花掉你半个月的薪水,怎么也不划算呀,换作是我,只买自己喜欢的,而并非流行的。女人节制浓妆艳抹,也会省去不少钱,许多化妆品里都含有某些伤害的物质,浓郁的香气,甚至会破坏呼吸系统的功能,消费也相当惊人。

三是别买那些眼下看来毫无用处的东西。你的家绝不是垃圾堆置场,千万别把那些买来只用一次,或者根本不用的东西摆在家里,占据一个原本已小的空间。它往往只会让你心情不好,别无他益。

四是多从关心自我的角度去设计生活和工作。人生本来就是矛盾的,太会赚钱的人,没时间陪家人;努力工作的人,体力变差;很有钱的人,很会花钱;试图拥有全世界的人,小心赔上一条命。

人只有一辈子,犯不着赚五辈子的钱,这样除了透支体力、伤身之外,别无益处。

够用,不是一无所有,而是适可而止。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劳累。事实上,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让人真正地容光焕发,当你只为内在的自己而活,并不在乎外在的虚荣时,幸福感才会润泽你干枯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

我们需求的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正如梭罗所说:“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比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单纯和粗陋的生活。”简朴、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清除物质与生命之间的樊篱。为了认清它,我们必须从清除嘈杂声和琐事开始,认清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

人生的容量是有限度的,通常应该是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外界生活的简朴会带来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变得更敏锐,更能真正深入、透彻地体验和理解自己生活的品位,我们将为每一次日出、草木无声生长而欣喜不已,我们将重新向自己喜爱的人们敞开心扉,表现真实的自然,热情地置身于家人、朋友之中,彼此关心,分享喜悦,真诚相待。

雅与俗是评价一个人品位的通用标准。一个人品位是高雅还是低俗,首先取决于他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只有在他对高雅含义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他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做出高雅的事儿来。相反,那些低俗之人并不全是成心和自己的品位过不去,而在于他们模糊了雅与俗的界限,误将低俗当高雅,结果使自己的品位一塌糊涂。比如,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其他人对此嗤之以鼻,而他本人却以为这是一件非常潇洒的事,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那么,何为雅?何为俗?

这里首先要解决“俗”的问题,“俗”的问题解决了,“雅”自然水落石出。

俗的表现方式有很多。首先,吹毛求疵,嫉妒别人,对小事耿耿于怀,好冲动就是一个低俗的人的一些表现。这样的人总爱疑神疑鬼,当看到别人聚在一起谈论时,便以为是在谈论有关他的事情。有时他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个性,常常搞出一些可笑的场面。而有品位的人则恰恰相反。有品位的人不会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不会怀疑自己受到了轻视或嘲笑,即便事实真的如此,他也会毫不在意,他宁愿保持沉默,也尽量不与人争吵。低俗的人喜爱探听市井流言,醉心于家庭小事;有教养的人则不会蝇营狗苟,为家庭琐事纠缠不清。

其次,语言的低俗。有品位的人对自己的语言是极其在意的。他们的语言谦虚有礼,而低俗的人却巧言善辩,而且喜欢套用谚语和陈词滥调。有些时候,他为了经常使用一些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会不顾场合地胡乱使用,比如“气死了”、“丑死了”等等。低俗的人有时还爱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他极力表现自己说得正确,以显示自己与上流人士没什么不同。

拙劣的语言、不雅的行为很容易显示出一个人低下的教育水平和低劣的朋友圈子。而常与有品位的人士接触,则会改变一个人拙劣的言行举止。

一个人内在的德行和知识常会从他得体的衣着、优雅的风度上表现出来。衣着和风度的作用就像光泽之于钻石,不论钻石有多贵重,没有光泽的表面也不会有人佩带。在生意场上,风度举止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行动仓促匆忙,言语强硬鲁莽,则会给对方造成不快,甚至会惹怒对方。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绝不是令人满意的。

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绝不是粗俗之心、浮躁之人所能自觉地做到,它需要一种心灵基础,也就是一种心灵的锤炼。

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人生修养。有了修养,一个人才能实现幸福、生命和价值的目标,对生命意义的获得有一种全新的认知。诚如毛泽东所说:这时你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否则,财富、荣辱、地位、权力……对于你都可能是很遥远的概念。

对人生修养的认知,是那些能够超越世俗得失的人生价值取向。以直观之心俯视人生运程,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旷世凝思,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大智判断。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超越感,其生存状态才能够实现本质意义上的自觉。而这种超越感的获得,只能是人生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