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死之约
6079100000012

第12章 关于长生的讨论——代后记

我在《生死之约》这部科幻小说中谈到了长生(是指人类个体的长生,而不是种族的长生)。但长生真的能实现吗?一位西方科学家说,科学的探索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业已被证实的真理(但要注意,这种真理常常只适用于某个范畴,比如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世界);合理的假设(比如黑洞的存在。它已经接近于被证实);还有一些证据不足的、甚至是轻狂的猜想(比如虫洞旅行)。科幻小说基本属于文学的范畴,允许大胆想像,所以它的自由度比“轻狂的猜想”还要更大一些。这部小说看完了,感情丰富的读者可能在为断然抛弃长生的李元龙扼腕痛惜,但是,现在我们要抛开科幻,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讨论一下人的长生究竟能否实现。不过我要事先说明,即使下边这些“科学”的讨论也只属于“轻狂的猜想”,读者不要过分认真。

恐怕首先要对“长生”下一个定义。小说中已经提到,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是无限进行的,所以,它们中除了那些意外死亡(如被吃掉)的个体,所有活到今天的单细胞生物可以说是长生不死的。不过这只是非科学意义上的表述,如果严格定义,这种分裂后的细胞是不是能作为本体的延续尚不能做定论。

也许不少人在谈论长生时,首先会把着眼点盯在这个个体的“身体”上,即物质组成上,也即肉体的长生。实际上这并不是生物最主要的属性。生物在一生中一直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组成个体的砖石(各种元素的原子)无时无刻不在更换。所以,单从物质的角度看,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不变的(其实也有缓变)是这些原子的缔合模式,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

而所谓“长生”,则应是某个个体所包含信息的永久的、基本不失真的传递。假如秦始皇真的得到不死药,当我们看到一个峨冠博带的“秦始皇”出现在21世纪时,我们如何来确认他的身份?外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检验他的意识,而意识又是完全基于他的记忆,基于他的经历。如果他知道所有秦朝开国时文臣武将的名字,知道秦朝所有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知道一些后代历史学家所不知道而且又能用某种方法确证的信息,又没有任何反证来对他的叙述证伪,那我们就不得不相信他是真正的赢政。但如果这位老兄说:我确实是秦始皇,我的外貌与DNA都经得起验证,只是患了失忆症,有关我做皇帝的事一件也记不清了。那么,我们只能把他当成一个拙劣的骗子。当然,一个人不可能记住一生的所有经历,人脑的信息库从来是动态的,一直在吐故纳新,但不管怎样,记忆的主干必须保留而且有延续性。

所以,关于生物长生的定义是:如果某个个体能把它所包含的信息的主干永远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达到了长生。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它的身体特点、面貌、行为方式等,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包括关于它一生经历的记忆。神话中哪吒割肉剔骨还给他薄情的父亲,然后借莲叶藕节重塑自身,复活过来后就去找父亲寻仇(即他保持着记忆的主干),这就是一个“生命即信息”的古代版本。

而单细胞生物是过于低等的生物,我们无法验证它能否保存关于一生经历的记忆。所以,虽然它的“本体”用无限分裂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算作真正的长生。

最容易对意识做出验证的是万物之灵——人。那么,人能长生吗?

绝对的长生当然是不可能的,连宇宙还有生有死呢。宇宙诞生于大爆炸,这一点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至于它的结局,或是亡于无限的膨胀,或是亡于向内塌缩,反正灭亡是免不了的。当宇宙都不存在时,何谈人类种族的长存?更何谈人类个体的长生?

那些渴求长生的读者要失望了,不过且慢,我的潘多拉魔盒里还藏着一个“希望”呢。长生虽然不可能,那么,准长生呢?

首先需要辨明的是,“准长生”和“长寿”不能混为一谈。小说中已经说过,两者不属于一个数量级。简而言之,如果用修修补补的医学手段让人的寿命慢慢增加,加到100岁,150岁,200岁……甚至500岁,这都是属于长寿的范畴。不过我在这儿先泼点冷水:如果单用修补的手段,很难把寿命大幅度增加的,比如说,很可能它的极限是200岁。至于什么是准长生,放到后边再说。

长生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很多人孜孜不懈地追求它:海上访仙、炼丹、辟谷、气功瑜伽……等等。人类科学的发展中,至少化学是直接受惠于炼丹术,是追求长生的副产品。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人类终于认识到:生死交替是万物要遵循的规律,长生是不可能的。这当然是一个科学的观点,可惜人们把它绝对化了。绝对的长生固然不可能,但“准长生”是否也是应该泼出去的脏水?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中包含着许多严格的禁令,就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绝不可能实现永动机一样,这些禁令是严格,以至于在千姿百态的世界中找不到哪怕仅仅一个经得起验证的反证。

现在,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能够准长生的生物,那么,是不是也有一个客观规律严格地限制准长生的实现?不,迄今科学家并没发现这一条规律。植物中寿命最长的可活4万年,那么从理论上说,动物也能活到这样的甚至更大的岁数。科学家已经知道,生物(尤其是短寿的动物)之所以会在几十年就衰老死亡,主要是因为它们体内的细胞只能分裂若干代就因某种机制而停止分裂,对于人来说这个数字一般为50代。但这只是生物进化中“自愿”选择的方式,并不是因为上帝的禁令。前面说过,单细胞生物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在多细胞生物比如人类中,有两种细胞也能避开这种限制——生殖细胞能自动把生物钟拨回到零点,癌细胞会因端粒酶的作用而无限分裂。癌细胞也会死的,但那只是因为它导致了寄主的死亡而造成了自身的死亡。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各国实验室里都有一种叫“海拉”的不死的细胞,是50年前美国一个黑人妇女子宫里的癌细胞,在营养皿中一直分裂至今。科学家们甚至能让正常的人体细胞也“忘掉”只能分裂50代的指令,在体外无限分裂。

所以说,生物对体细胞分裂代数的限制只是一种“约定”,并不是缘于上帝的禁令,并没有客观规律的限制。也可以说,生物之所以死亡,只是因为进化中“自愿”的选择。章鱼有一个死亡腺体,母章鱼生殖后该腺体就发出死亡指令,于是它就不吃不喝静待死亡的到来,如果割除这个腺体,它就会重新萌发生机;这种腺体在其他动物中也有发现。科学家也找到了某些低等动物(如线虫)主管寿命的基因,修正这个基因就能把它的寿命延长若干倍。乐观地说,何时科学家完全掌握了生物体内主管寿命的基因,就能取消死亡指令,随心所欲地延长它的寿命,这正是中国古代方士们的目标啊。

好,死亡指令取消了,细胞分裂代数对人寿的限制可以推到一边了,但是,还有没有其他对人寿的限制因素?有的,至少说还有两条:

1.横死。即意外死亡。虽然它目前不是影响人寿的主要因素,但是,如果人的生命极大极大地延长,那其机遇就会大大地增加。

2.信息漂移。刚才说过,生命其实是一种原子的缔合模式,它是动态的,其组成砖石(原子)一直在不停地更换,而这种更换并不影响模式本身。不过,信息的传递总归是会出错的,这一点无可避免。在人类的正常寿命中,错误的累积还不太严重,但是,如果极大极大地延长寿命,总有一天,累积的错误会使这个个体面目全非。这时,可以说就是个体的死亡(变异绝大部分不利于生存),即使侥幸未死,他也因失去了记忆的主干,按前面说的定义,也不能算是本体的永生了。

别的不说,仅这两条就限制了生物体不能“与天地同寿”。好在虽然此两条限制不可避免,但它们并没有对寿命的长短做出规定。也许,只要我们尽量减少横死和信息漂移的几率,就可以把寿命极大地延长。从理论上说这并非不可能。

这就是我所说的准长生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能彻底取消人体基因中关于“定期死亡”的指令,让个体寿命延长到一个远高于100年的数量级上,那就是准长生了。理论上说,它甚至可以是一个无限大的数,当然实际是达不到的。

既然准长生能在自然界实现,为什么所有生物“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生死交替?它们对死亡有偏爱?还是都像李元龙那样高风亮节,非要以自己的死亡为后代人腾位置?当然不是。说穿了其实很简单,短寿世界的存在只是因为一个完全反面的因素:遗传错误。生物在遗传中必然会发生信息传递的错误,这种错误不能太多,否则生物尽繁殖一些“不肖子孙”,这个物种早就灭绝了;但也不能没有,因为有错误(变异)生物才能进化。看来,用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生物,其“出错率”就太低,几亿年了,它们还基本保持着老祖先的模样,因而也不能在今天的生物世界里唱主角。而那些寿命较短的、尤其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出错率”比较合适,所以得到飞速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大胆假定,自然界中曾出现过一种体细胞能无限分裂的准长生的复杂生物,但这种生命方式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包括生物世界内部的竞争),很快就灭亡了,而今天的世界就成了短寿生物的天下。

所以,准长生并不是不能实现,但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这么说,即使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培育出能活1000年的线虫,它们也不能在自然界生存,因为它们竞争不过迅速进行世代更替的短寿命同类。也许有人说,人类是否是个例外?由于人类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所以,人类并不依靠身体的变异来适应它。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人类更需要“意识的变异”。如果牛顿能活10万年,他能抛弃牛顿力学而发现相对论吗?他能发现量子力学吗?他能抛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去发现今后的某某力学吗?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小说中只能让那位不死的李元龙选择自杀,他没有别的路好走。

读者说,这篇短文说了半天尽是在说车轱辘话,你给我们吹了一个希望的肥皂泡又把它戳破。这不,又归结到“准长生不能实现”上了。不过这不是对本文的准确总结,准确地说,本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1.长生不可能,但准长生从理论上说是能够实现的,并没有哪一条自然规律限制它。准长生并没有理论上的上限。

2.准长生不利于生物的“适者生存”,所以它不大可能成为有效的生存方式。

这是个既不悲观又不乐观的结论,它让读者知道了一种可能,但又不至于想入非非,所以,不会有师长们来起诉我蛊惑青少年。目前科学界对“寿命基因”的研究方兴未艾,当然基本是局限在“长寿”的范围,但其实质性的意义已经开始触到“准长生”的边缘。我在附文中列举了一些,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

本文中没有涉及另外一种可能:既然生命的本质就是信息,为什么不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输入到电脑中,让他虚拟化永生呢。确实,这是一条容易得多的途径。今天已经有了诊病的专家系统,它已经是一个虚拟的医生了(当然仅保留他的医学知识)。相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会造出一个完整的虚拟人,包括他的所有记忆、感情、信仰和痼习。不过,渴求长生者一般对“电子人”的前景不会感兴趣的,仅在这儿一笔带过吧。

附注

为了不给读者造成误解,这里对本文中出现的专业知识作两点说明:

1.文中的细胞凋亡酶CPP-32(APOPAIN)、RAS致癌基因、能对DNA进行修补的PARP酶等都是近代遗传学的发现,但我凭自己的想像作了一些胆大妄为的修正。简言之,遗传学家说致癌基因是非正常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才产生的致病基因,但我认为它是原始细胞固有的正常的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它受到抑制,但在某种条件下会复活。读者只可姑妄听之。

2.所谓“活体约束”这个名词是我自造的,但我想从原理上说并无问题。比如,生物细胞要受所属生物体的约束,它们的凋亡速率应该由机体分泌的细胞凋亡酶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