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现代家庭幸福生活指南
6074400000021

第21章 告别专断,民主才是家庭生活幸福的保障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许多父母也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大量事实证明,凡在学习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和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指导的重点应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也使孩子打开未来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了解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

(1)期望过高

父母的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缺乏自觉

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

(3)认识偏差

家长对孩子学习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

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做是苦差。

(4)不会学习

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引导孩子爱学习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为父母,该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如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

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为此,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于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2)培养多元化教育价值观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作分析。

前三项是传统智力因素:一是数学逻辑能力;二是语文能力;三是空间能力;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五项新的能力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体能、音乐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

这一提倡“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孩子。然而按照这个“多元智力因素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能力,这个聪明的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3)培养孩子学习弹性

就是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和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5.以孩子为家庭中心,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做父母的疼爱孩子理所当然,但疼爱不是溺爱,不是一味地娇惯和放纵。溺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因为溺爱不利于孩子的人生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现象的存在。所以对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剖析。

认识溺爱与爱护

溺爱子女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

正是怀着这种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值日扫地等。

我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坦坦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要知道,我们个体的成长过程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而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

在2岁前期间,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因这个时候,孩子还完全没有自立能力。

在2岁至4岁期间,我们要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

我们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与真爱对应的是溺爱,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溺爱心理。这种看似是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

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经常性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成了家庭教育和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同时,溺爱使大人不能给孩子以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明白对与错、能做与不能做、好与坏的区别。

2岁前期间,我们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怎么爱都几乎不会犯错。但到了2岁至4岁,我们仍然这样做,甚至直至孩子成人了,我们也仍然一成不变地以这种方式去爱他。最终,这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消除溺爱的方法

溺就是淹没的意思,如果我们做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就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当然淹没的不是人,而是孩子的优良性格。现代社会,溺爱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己的溺爱心理呢?

(1)要有理智

做父母的,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则。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2)严格要求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我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而且,态度也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3)认清目的

我们一定要清楚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是与我们同样的一个人。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本领。我们培养孩子的主要目标是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4)提供机会

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把孩子应该自己完成的、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及他应该承担的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都要还给孩子,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5)循序渐进

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能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做不能做到的事情。

学会爱护的技巧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还剥夺了孩子挫折、困难和学习独立的机会。我们如何做才是真正做到了爱自己的孩子呢?

(1)不给孩子搞特殊

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等的坏毛病。我们应当视孩子为家庭普通一员,吃水果,先要给长辈吃,然后再自己吃,家里的一切都是大家享用,玩具大家玩,鼓励孩子克己利他,爱人为乐。

(2)不过分关注孩子

不要让一家人时刻都围着孩子转,这样给孩子造成娇气十足,没有礼貌,任性,“人来疯”等现象严重。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过分去注意孩子,也不要把孩子当中心话题,鼓励、引导孩子专心做自己的事,不能妨碍大人做事与谈话。对孩子有礼貌表示尊重是必须的,客人来了不要吵闹,要有礼貌。

(3)不有求必应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我们不应满足的就决不给予满足,要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因为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

(4)不放任自流

我们不要因忙于工作而消极地等待环境的恩施,或任凭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侵蚀我们的孩子。要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恰到好处的看电视和按时睡眠的习惯。

(5)不乞求孩子

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乞求央告的态度,也不要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神情。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严肃认真的,要求是适当的,估计孩子能做到,给与鼓励、信任、尊重,语言和语气应当是简短、坚定的,孩子做好了,给与赞许或奖励,孩子不听话,也要有严肃的教育、批评。

(6)不包办一切

在孩子可以自理的时候,我们不要处处包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胆小、没有自信等。要鼓励孩子尽可能早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增加孩子的劳动难度,多多表扬孩子,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就锻炼出来了。

(7)不迁就依从

在孩子哭闹面前,我们要说清道理,决不迁就。既不要一哭闹就依从孩子,也不要打骂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要谈点有趣的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事后我们要给予讲道理和批评,甚至给予冷淡,有时冷淡也是教育孩子听话的有效方法。家长的正确处理孩子就会变得懂事、明理、能自制和关心人的好孩子。

(8)要统一思想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有时父母管孩子,奶奶爷爷护着,这样给孩子造成没有是非观念,性格会扭曲,有时还会引起家庭矛盾。只有一家人统一认识、统一方法、才能把孩子教好。

如果我们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家中成员都要给予支持,要配合默契。即使某个成人教育不当,其他人也不要当面干预,这才是真正爱孩子,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