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生物科学的挑战。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基因学说”,将进化论演变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人猿相揖别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似乎早已成为定论。自从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上帝造人”的“神创论”遭到致命打击,人猿同祖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
一百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生物科学的挑战。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基因学说”,将进化论演变为“现代达尔文主义”。接着,日本与美国的科学家又根据分子遗传学的成就,提出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不是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而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非达尔文主义”的“新进化论”。但这些生物科学的新说并没有否定人类远古的祖先是古猿。考古学家也通过化石分析指出,大约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由于生态环境的剧变,以及古猿内在身体结构的特点,有一只古猿从森林转到地面,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迈出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然而,最近有一位叫米高·尔·奥登的法国医学家提出了一个骇世惊俗的观点:“人类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超过猿猴,人类的祖先是海豚。”他认为,人类本性亲水,而猿猴厌恶水,这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分水岭。人类婴儿几乎一出生就能游泳,人类脊柱可以弯曲,适宜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伸的。人的躯体光滑,和海洋哺乳动物相同,只有头部、腋部、阴部长着毛发。人类能以含有盐分的泪液表达感情。有趣的是,海豚也会流泪。人类喜欢吃鱼、虾与海藻,猿猴却不喜欢。最有意思的是,在生物界,只有人类与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是面对面性交的,猿猴则是倚伏于背部进行的。所谓“食、色,性也”,本性的这两个基本方面,人类同海豚接近,而同猿猴大相径庭。
如此比较,人同海豚同祖似乎也有道理。如果真像奥登推测的,人类祖先是水中的哺乳类而不是猿猴,那么这一学说的改变,对社会科学领域也将产生影响,因为它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基础性理论。
在“人-猿同祖”与“人-海豚”同祖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之间,人类学家另有人类祖先海猿说。英国人类学家艾利斯·特哈代认为,在400万~800万年前,非洲东北和北部,由于海水上涨淹没了大片土地,迫使那里的古猿逐步适应海中生活,成为海生动物海猿。约400万年后,海水后退,淹没的土地重新成为陆地,海猿又一次回到陆上生活,向人类方向进化。这种居于两种对立观点之间的又一说,对“人-猿同祖”说、“人-海豚同祖”说其实都作了支持,但从人类进化时间表来说,它更有利于“人-海豚同祖”说。
“人-海猿同祖”说的主要理由是:其一,人的体表特征——裸露与皮下脂肪,不同于灵长类动物,光洁无毛的身体与丰富的皮下脂肪更适宜在较冷的海水中生活并保持体温;其二,人类对盐缺乏调节机制,并以“浪费”盐分的出汗来调节体温,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却没有靠汗水调节体温的机制,相反具有对盐摄入量的控制与渴求的机制,这表明人类从海洋中来;其三,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是游泳能手。看来,它同“人-海豚同祖”说理由是接近的。
分子生物学家用DNA生物分子比较法,对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合趾猿、猴的DNA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的差异为1.9%,而黑猩猩与大猩猩之间的差异为2.1%。就是说,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近于黑猩猩与大猩猩之间的关系。以至有科学家认为,黑猩猩、大猩猩应属于人科人属,这似乎又为人猿同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看来,人类祖先究竟是猿还是海豚,现在还难以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