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6066500000053

第53章 记忆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生命,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拥有记忆。而所谓记忆就是大脑中拥有的存储的空间。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就是实现记忆。

我们会意识到,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各种知识,具体的内容我们大都已经记不清晰了,但是它们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日后的深层次的学习或是工作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即使之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之前我们认知的内容,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原有知识的兴趣,每当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津津有味。

此外,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所经历的事情,虽然不再出现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但是日后也会是我们学习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素材,它们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重新再现出来。而我们所具有的最为珍贵的能力就是,利用联想的方法回忆出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知识。

短时记忆占据了我们所有记忆的三分之一,我们对事物本身以及对它的态度都只是短暂的停留于我们的大脑之中,没有真正占据大脑的储存空间,只要一点小小的打断,他们就会消失。

就如同律师会在辩护资料上列出他所知道的一切,但是这些不需要多久,他就会忘记。为了对付考试,学生写下所有的知识,但不久,这些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他的大脑之中了。

就如同罗斯基所说:“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都是不加以分析和理解的,即使他们可以通过考试,但对于许多学习的东西还是不能够真正掌握。”

所以忘记这样的事情十分正常,医生和律师都会忘记那些他们不再费心关注的事情,图书的出版人也会忘记那些他们没有出版的书目,这种忘记对于我们来说还有益处。

但是,如果学生经过两个学期学习之后,大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只在班级的点名册中留下了他的名字,这要怎么办呢?

在此,我们希望把记忆的内容说得十分清楚明白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先来注意几个有关于记忆的问题吧。

我们是怎样开始记忆的呢?如何把记住的事情来进行应用呢?又是怎样形成回忆的能力的呢?获得的知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是不是都只在大脑中停留一段时间,既不可能变成大脑中的储存内容,又不可能随时获得,之后便消失了呢?

我们对那些能够记录我们说话的工具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例如,100年之后,它可以依旧储存着被记录者说话时的每个词语和语调。

而这个机器的运作就相当于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的功能,通过大脑储存的完成,那些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就会被放入大脑之中。至少,生理学家能够肯定这一认识。

简单地说,大脑可以通过外界事物获得某种认知,然后再通过大脑自我的精神物质将这些认知储存下来。

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怎样的条件下,大脑中的物质可以接收到事情和事实,而这样的储存又需要多久的时间?大脑在接受这些反馈时,有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吗?我们可以从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很多生活的片段中观察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分析某一事物,我们都会在头脑中对这一事物形成较为鲜明的记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能否记住某些事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认真地对待它们。

常会有人说:“这种声音或者这样的感觉,使我难以忘却。”这种印象是正确的。在我们感受某种事物时,平时的记忆就十分有必要了。

当集中精力去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头脑中所有的细胞都会极尽所能地去思索它,这也就在大脑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印象,而记忆也就随之形成了。

如此,孩子要记住一件事情,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要孩子把他们的大脑当成是照相机的镜头,他们需要去拍摄需要记忆的“图片”,把这些摄入头脑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始自己分析这件事物,最终形成记忆。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把那些枯燥的名词、东西变成一张张色彩鲜明的图片。例如:在学习苹果时,我们就可以想象那些红润的颜色、脆甜的滋味,这样一幅图片在大脑中展现出来,自然也就形成了牢固的记忆。

回忆也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记忆。在我们教授新课的时候,总需要帮助孩子复习上节课所形成的那些记忆图片。在这样穿插的学习中,学生既能够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把旧知识在他们的思维轨迹中进行了重新的记忆。

回忆的过程,也证实了,我们大脑中的记忆,是在前一个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比如对于语言的学习,我们总是在已经理解的词汇的基础上去理解新学习的词语。

例如,在学习“渊薮”时,我们可以理解其为人或物的聚集地来记忆它。如若我们忽视了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记忆所起到的作用,那无论多好的教学,都会变成徒劳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把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内容或者东西,与我们所熟知的内容或喜欢的东西产生联系,从而实现对它的学习。比如,在学习英语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记忆。

教师往往会欣喜于孩子在偶然的情况下头脑中闪现的印象。我们更应当做到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一条或多条完整的记忆链条。

这样就相当于我们把知识用一条细线串联了起来,当我们拿起线的一头时,所有相关的知识也会出现在大脑中,并最终可以找到最为末端的知识。掌握了这个原则,在记忆的世界里,一切繁杂终将变得井井有条。

通过孩子喜欢的游戏、画画、故事等方法,我们不断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我们要通过关联法,把上节课的知识和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串联,让孩子习惯回忆,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以往摇头晃脑的反复诵记的方法,孩子其实是什么也学不到的,它只是通过时间来使知识停留在头脑中。而现在我们是通过集中注意力,通过联想的方法,把陌生的知识和事物,在大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这样经过几次回忆,记忆也就会完全刻于大脑之中了。

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女孩在学习法语时表现非常优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进入社会工作不需要用法语进行交流时,慢慢地就会忘记法语,最后甚至对于简单的法语词汇也忘记了。

因为她自不学习法语之后,就不再对法语的听、说、写等做一些练习了,她的大脑,不再频繁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输入和输出时,记忆也就会慢慢被抹去。

当我们把一些知识尘封于大脑中时,那它们就失去自己的价值。正如我们永远别想用没有鱼线的鱼竿钓到鱼,只能让尘土不断地侵蚀它们。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问:“怎样形成你所说的记忆链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参照的事物也不一样。有时我们学习的事物正是前一个事物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建立联系的时候,也可以是相对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关键是事物本质的联系。如果仅通过颜色、声音、味道等外在的内容去回忆某人或某物,在进行复杂的记忆时难免会失效或根本无用武之地。所以我们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完成这些本质的连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