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6066500000051

第51章 思想影响个人发展,要给孩子好的思想教育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什么种子呢?答案肯定是思想。我们该尽早知道:我们手中唯一的教育种子是什么,以及该如何播撒出去。

目前,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还是很浅薄的。

虽然我们已经抛弃了那种“初生婴儿的心理是空白的”错误看法,不再把孩子空白的心灵当成教育者们可以肆意描绘的图纸,但是由于这种错误存在已久,甚至得以继续延续下去,又接着造成了新的错误,人们认为教育者的理论向来都是正确的,教育者的职责神圣不可侵犯。

下面我们将要叙述一下这种思想的原始状态。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以促进才能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而不是利用才能来增长知识。他的理论就好比是在努力扩大瓶子的容量,但却没有考虑该如何去填充这个瓶子。

福禄贝尔的理论是,教育就像雕塑艺术,它不再是那个需要艺术家去巧妙地造型的瓶子,它现在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它的轮廓形态变得更加清楚和妩媚,每一片花瓣、每一个细褶都经过了细心的雕琢。

父母的职责就是要耐心、细心地去雕琢那些花瓣,还要适当给予花朵阳光雨露,并为花朵的绽放准备好空间和条件。

在美好的环境下,在和谐美满的氛围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锻炼孩子的判断力,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开发他的智力,培养他的品德,最终让孩子绽放出大放异彩的生命之花。

“幼儿园”可以说是意义重大,不管是对教育的作用还是教育者们的工作来说,辛勤的园丁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满腔热忱和奉献精神,细心、耐心、体贴地照料那些幼小的花木。到现在为止,幼儿园的作用是教育上十分重要的思想概念。

但是,随着科学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思想教育、地质学、化学、人文学、哲学及生物学领域都有了更大进步,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又有了改变。因此,现在我们也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念。

遗传方面,并不是祖父辈们直接把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品质和缺陷传递给下一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后天的教育就能深刻理解。

我们假设说,遗传只是简单的传递和输送,那么岂不是大多数人都会继承祖先辈融合的缺点?例如笨拙无能、粗鲁野蛮、天生疾病等。但事实上,这些缺陷早已不再流传下来,我们不该再杞人忧天了。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关于教育的问题。教育工作难道就是单纯、直接的造型吗?有个观点说,教育就是对几种才能的引导、指点和强化。那么在这一学说里,教育造型又占多少呢?

父母忧心孩子失去个性,也不信任任何关于在同一个计划下培养所有孩子的说法。这样的担心是合理的。

如果真的是那样,教育就是按照同样方法,靠简单有序的努力去培养我们的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那么大家就不可避免地按统一模式成长起来,最终,这种重复单调的模式会让人心生厌倦。

人们对于事物按同一方向发展的情况忧心忡忡,然而这种忧惧感并不是在无病呻吟。

我们都对上帝赐予我们品质和个性深信不疑,那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将促进我们人格的完善,于是,我们便不会被经验主义教育所控制,甚至刚出生的孩子也不会被困在教育牢笼里。这样看来,我们的处境是绝对安全的。

“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对于人类和整个世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们也许只会观察到这些表面的现象:有些人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有些人备受恩宠,积极享乐;以及一些生理现象如心脏跳动、肺部运动等。

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是那么浅薄。比如,人类的词汇中找不到一个能完全描述和涵盖维持生命意义的词。

“教育”这个词也是如此(e代表“出来”,ducere表示“牵引”)。它只是表达了偶尔心理训练的意思,就像是活动手脚一样。当“训练”这个词成了“教育”的同义词,错误的认识便形成了。

能力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我们现在用的是education,直到更合适的词汇出现)。

撒克逊语中的“bringingup”(教养)有些接近教育的真实意思,虽然这个词是具有模糊含义的,但也算是接近我们所想的,因为“up”的含义是“目标”,“bringing”的含义是“努力”。

马修·阿诺德对于教育曾有一个十分完善、形象的解释:“教育是一种氛围,一种练习,一种人生。”马修·阿诺德是伟大的,他的解释给后人带来了启迪和影响,让人们明白教育在人生命中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是需要经过人们毕生努力来完成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具有三层含义的定义。第一个描述词,教育就是要给孩子在周边环境下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从主观的角度看,教育可看作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客观角度看,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就要接受相关的训练。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尚浅时,我们才会把工作做得有序、高效。于是我们踌躇满志地开始工作,因为此时我们内心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能做,以及什么事情不能做。

我们心中有了目标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出接近目标的途径,这个途径即称为方法。孩子不仅仅需要道德智力上的精神生活,还需要物质生活作为基础。然而这一切的提供者就是他们的父母。

精神生活深深影响着人的思想的发育,教育的生命也是靠思想来存在的。

有些人虽然受到很多年教育,但是对于思想的理解仍是不全面的。更多的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的是野蛮人,还要防止他们虐待孩子。

我曾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15岁的小女孩上了两年学,但却没上过课。因为她的母亲一直让她专攻针线活技术,从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

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心底产生真正的思想觉悟,但他们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分考入大学。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觉悟,到我们毕业时也能算是完成了“教育”。

但如果我们就此丢掉课本,关闭我们心灵的窗户,那我们就会陷入闭关自守、愚昧无知的境地,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也无法及时地更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