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6066500000024

第24章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重视他的个性发展

我们在研究德国的教育思想学派时,感到了思想的创新性,其中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分别是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现如今我们倡导轻松教育,快乐学习,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倡导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让孩子在学校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这都深受德国教育思想的影响。

当有人试图在我们历时已久的心理学体系中寻找缺陷时,我们会感觉他们是在吹毛求疵,就像别人送我们一匹马作礼物,我们却非得仔细查看一下马的牙齿一样。

他们认为孩子就该像花园里需要精心呵护的花草,但我们是否对孩子过于关爱了呢?自然对于这些稚嫩的花草是否过于爱护了?环境是否被完善得过于完美了?我们能确定孩子在幼儿园会比在儿童乐园发展得更好吗?

我们也都观察到了,那些经常待在家里玩并与外界缺少联系的孩子,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比在学校的孩子要强得多。

在弗拉·安吉利科的画作《最终的判断》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小和尚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舞,图里还有几个美丽的天使正向天堂飞去。

小和尚的神情都非常开心,但是作者好像忽视了个性色彩。小和尚如果在幼儿园玩耍,没能使自己按规律排好队伍,很可能被批评。孩子在情绪高的情况下,往往会更听从大人们的话。在美德中,勤奋居于较高地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要你够勤奋努力,就会得到幸福。”但这样说,真的能使我们的孩子变得勤奋上进吗?

如之前的比喻那样,孩子是花园里备受关爱的花草,幼儿园里的老师是优秀的园丁,但是他们自身也难免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个性。

这种思想只是强调了培养“植物”开花结果的神圣教育责任,而忽视了孩子也是需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的这一客观事实。

拼搏、对抗和防御是人生存的法则,但我们好像忘记了,人还是要受两大自然法则的制约:一是物质世界的法则,二是精神世界的法则。

有些人觉得,孩子还小,拼搏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在美好的童年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这两个原则是适合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它们的实施应该连续而不间断。

虽然有关于它们的实践活动与现代精神与时俱进,但幼儿教师们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就能发现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以前在幼儿园里,孩子只能在方格中用铅笔绘画,这样的图画让人看得糊里糊涂;而现在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可以自由地用画笔涂画,这表明了孩子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性得到了尊重。现代的思想正如用画笔替代铅笔一样,在不断地进步。

时刻记得我们最初的目的,才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点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