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061900000019

第19章 墓室绘画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墓葬中卜,常有许多陪葬品,其中有些是壁画和各种绘画。由于它深埋地下,侥幸被长期保存下来,成为古代艺术珍贵的遗产。在不同时期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一些连环画作品,包括壁画、木漆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这些作品,可说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连环画了。以下我们从中选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四套连环画作品,来加以简要的介绍:

《土伯吃蛇》和《羊骑鹤》

这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号西汉墓漆棺上的彩色绘画。先画各种云气,然后在云气的空隙中,填绘神怪人物,有的成组,有的互相掺杂,各有用意,不相联属。根据孙作云先生在《拷古》(1973年第4期)上发表的《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一文中的考释,这两套成组的绘画可作如下的解说:

(1)《土伯吃蛇》绘在黑地彩色的棺盖上,表现对蛇的防御。先画一鹫低头觅食;次画鹫见一蛇;再画鹫衔蛇喂一张口、翘舌作人立状的怪物。然后从右方起,画一同样怪物以手持蛇,又画一怪物把蛇吞下。这个怪物就是"土伯",或称"后土",是地下的主神。"土伯吃蛇"意味着保护死者不受邪恶侵害。

(2)《佯骑鹤》绘在漆棺的右侧板上。先画一羊牵一鸥;再画鹤不愿走,羊用力拉拽;再画羊骑在鹤身上,鹤垂头丧气,勉强从命。《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羊代表吉祥的意思。鹤是古人崇拜的神物。古人相信人死后能骑鹤升天成仙。代表吉祥的羊骑在鹤背上与仙人骑鹤的意思相同,表示祝愿死者能成仙的意思。

这两套连环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极为珍贵的史料。它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足见作者有深厚的功力和巧妙的构思。

故事情节连接紧密,画面饶有情趣,很吸引人。秃鹫衔蛇喂土伯和羊拽鹤两图,惟妙惟肖,尤为生动。它虽然是两千年前西汉的作品,却和现代的"卡通"艺术极为相似。可见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及"卡通"的表现形式,乃是我国连环画的古老传统。

《二桃杀三士》

1957年,洛阳市老城西北发掘了一个古墓群,其中一座西汉晚期墓室隔墙的横梁上面,有一组彩色壁画,它高25厘米,长260厘米,画面上比较清晰的十一个人,分三组。右侧一组为三壮士,各作不同姿态:一人从几上盘中取桃;一人仰视,作挈领状;一人按剑左顾。中部五人一组,中央一人较大而有威严,其两侧有侍卫四人,三人站立,一人跪地。左侧一组亦为三人,中间一人特矮小,左右两人正俯视此人,似在作壁上观而有幸灾乐祸之意。

关于这组画的内容,曾有不同的考释。有人认为右边八人,(两组)很像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左边五人(最左两人已残缺)颇似沂南汉画像石中的[吴公子季札]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一组表现的是[周公辅成王]也有人说是[赵氏孤二桃杀三士《摹本》儿]。郭沫若同志在《洛阳汉墓壁画试探》(《考古学报》1964年2期)一文中,则认为这一组和右边的两组是连续表现[二桃杀三士]一个故事。这一看法得到不少人的赞同。我们依据此说,认为它是一套完整的连环壁画。

据(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勇士,恃功骄傲。齐相晏婴设计让景公赐给三人两枚桃子,要他们计功食桃。三人互不相让,争斗起来,结果先后自杀。将画与故事对照,右组三壮士中,最右侧之按剑者为古冶子,中挈领者为公孙接,俯几取桃者为田开疆,表示三人见桃后,互不相让的情景。中组中立而有威严者为齐景公,两侧四人为侍者,作跪状的侍者似乎正向景公禀报:三勇士已自杀了。左组三人中,中间特矮小者,当为晏婴,史载[晏子长不满六尺](古人以八寸为一尺,合四尺八寸),其左右两人,泛指当时和后人对晏子此举的评说议论,既有幸灾乐祸者,也有讥讽不满者。

这是一套相当完整的连环画。它虽然只有三组,未将故事细节全部描绘出来,但却抓住了重点,一看就明白其内容。第一组首先把三士争桃的最精彩的场面描绘出来;第二组把事件的背景和结果交代清楚;最后一组,画出世人的评论,更具有深意。它不仅点明了主题,也显示了墓主人援引这段故事的本意,在于使后人记取相应的教训。此图虽然年代久远,色彩漫漶,线条残损剥落,但人物的基本形象仍然完好。作者采用写实手法,将人物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护乌桓校尉画传

1971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发掘出一座东汉壁画墓,据考证此墓建于公元145-200年之间,墓主人可能是护乌桓校尉公基稠。

全墓前后室四壁及顶部都绘有彩色壁画,除年久脱落及被盗破坏外,现有彩绘50多组,所绘人物、车马、鸟兽、城垣、建筑等,场面宏伟,内容丰富。图中还有两百多处墨书榜题,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绘画的内容。除一部分为灵异、神话和历史故事外,主要画幅是描绘墓主人生前的官宦生活,是一部保存完好的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人物的画传。

根据榜题记载,墓主人是从举孝廉,为郎,而踏上仕途的,首先出任西河长史。壁画把[举孝廉时、郎、西河长史]三个情节画在一幅画中,巧妙地以车马行走的方向与先后顺序来表示连接的关系。西河原治平定,后迁离石,有一幅图专门表现离石城府舍。接着,墓主人[行(暂代的意思)上郡属国都尉],有一幅图描绘[行上郡司国都尉时所治土军府舍],说明墓主人已迁到土城(今山西石楼)。西河长史与上郡司国都尉,都是掌管南匈奴事宜的官吏。接着墓主人又升迁[繁阳令],在繁阳任县令时的事迹,如[繁阳令被玺口(书)时]、[繁阳县口(令)官寺]、[繁阳县仓]、[繁阳县吏人马皆食大仓]等幅。从[被玺书]的情况看,墓主人为繁阳令时曾受到皇帝的表彰。之后,墓主人被超迁为[使持节护乌桓校尉],[使持节]可以代表皇帝行事,非同一般,所以画面上特别表现了有三得旄的赤节。护乌桓校尉,秩比二千石,稍次于郡太守,为统治迁居在大漠以南的乌桓民族所设的官吏。其间有一幅[使君(即墓主人)从繁阳迁度关时],注明此关为[居庸关],表示墓主是自繁阳经居庸关而上任的。校尉幕府设在宁城(今河北万全附近)。由于这是墓主人最后、也是最高的官职,所以这段生活图画所占的比重最大,有许多特定的场面。

如[莫(幕)府门]、[莫府东门]、[莫府大郎(廊)]、[护乌桓校尉莫府谷仓]等等,还有乐舞百戏图、燕居图、饮宴图等,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特别是[护乌桓校尉出行图],场面尤为宏伟,画有各种车辆10乘,不同色彩的马129匹,文武属吏、士卒、仆从等128人,充分反映封建贵族官吏出行时,连车列骑,前呼后拥的威武场面。而宁城护乌桓校尉幕府图,也是城市图中规模最大的一幅。

这套画在绘画技巧上,造型生动,色彩和谐,用笔洗炼,与汉代石刻画相比,虽然质感和效果殊异,但具有同样深沉雄厚的汉代艺术风格。特别是以几十幅连续画面来表述墓主人传记,更为目前遗存的汉墓壁画所仅见。可以说,它是我国连环画由少幅到多幅,由表现简单故事到描绘复杂生活,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