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是那样对我好
6061700000044

第44章 谦恭谨慎的徐达

徐达,字天德,我国明代著名的军事家。他足智多谋,治军有方,带兵时如同兄弟,常与士卒同甘苦,深得将士的敬仰;打仗时他“出奇无穷,料敌制胜”。而且,他带的军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从不惊扰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护。

徐达与朱元璋原本是患难弟兄、属贫贱之交。后又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奇功,因此也深受朱元璋的信赖和倚重。但徐达在同僚之间,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不居功自傲的本色。

在明王朝建立后的十几年里,徐达每年春天都受皇帝朱元璋之命出征,直到晚冬季节才被召回京城。回京之后,他都立即把将印上交给皇帝。年年如此,成为习惯。每次出征归来,朱元璋都让他休假并设宴和他一起畅饮,和他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总是尊敬地称朱元璋为皇帝,从来都十分恭敬谨慎。

有一次,朱元璋非常郑重地对徐达说:

“徐兄功劳很大,至今还没有安适的居室,我愿意把我的旧官邸送给你。”

徐达坚决推辞不受,并谦恭地说:

“官邸是帝皇的御所,我作为一朝之臣,岂敢进居。”

一天,朱元璋把徐达领至他的旧官邸,有意让徐达喝醉了酒,然后让侍从把徐达抬到正室去睡,并给他蒙上了被子。徐达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皇帝的御床上,赶快爬了起来,跑到房外的台阶下面,俯身跪在地上高声自称自己犯了死罪,说不该睡在皇帝床上。他以此表示自己心目中是“君臣有别”的,并非因为与皇帝是布衣之交而胆大妄为。

朱元璋看到徐达处处谦恭谨慎,内心非常高兴,吩咐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一座府宅,并在他的宅前立坊题写了“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好学不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理论。因此每每临阵指挥,莫不料敌如神,进退有据,且每战必胜,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时,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慰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

本来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平生却无声色酒财之好,“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赐与他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农民水路必经之地,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立即将此地上缴官府,“其无私欲,持大节类如此。”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徐达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知道功成名就后如何安身立命。这不能不说是高人自有高招。历史上几乎无一例外,每个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功臣往往成为权臣。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鲜见。所以,历代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后,视功臣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收回其权力。“杯酒释兵权”已算是非常“客气”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成为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应该说,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实质上是强化其统治的手段,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残酷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朱元璋的个人品格有关。从小与朱元璋在一起的徐达当然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知道与这样的皇帝在一起,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自己如果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所以,徐达夹起“尾巴”,低调做人,这既是徐达个人良好品行的体现,更是他保全自己的良策。

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高傲,不摆阔,才能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