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6061200000007

第7章 做事宜持之以恒

决心做一件事,就要写好计划,然后按着计划持续地进行而不间断,如此才能有所成。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语出《告子篇》

决心做一件事,就要写好计划,然后按着计划持续地进行而不间断,如此才能有所成。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语出《告子篇》

孟子说:“即使是天底下最容易种植成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顺利生长的。”

孟子告诫我们,做事宜持之以恒。

我们种下一颗事业的种子,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地浇灌,即使这颗种子发了芽,最终也难逃枯萎的命运。

决心做一件事,就要写好计划,然后按着计划持续地进行而不间断,如此才能有所成。

然而,生活中却有太多毫无主见的人。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并没有用心地去探索,只是人云亦云地跟随着众人的脚步,穿着不合脚的鞋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的,又自怨自艾自己的不幸,却不知道,当你对自己的需求并没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时,从你起步的那一刻起,失败便是最终的结局。

韩愈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只要你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事,还有什么不可能做成的。打个通俗的比方,你从一层步行到十层,一步一个楼梯,只要持之以恒,肯定能走到顶点;而倘若你因愈往上走愈难而放弃,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

人生的道路如同走楼梯,每跨一步都需要付出汗水,付出艰辛。有时候楼梯的拐角可能还会出现障碍物,让你无从翻越,就如同人生会遭遇险境。你是想方设法解决难题,还是面对险情畏缩不前,意欲放弃,就看你是否真正渴望达到目的地。只有无比渴望成功的激情,才能让你有足够的毅力、精力去坚持那不见终点而又必然存在终点的成功之路。

《易经》中“序卦传”说,“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久也。”

《易经》中的“恒卦”,是以夫妇关系为隐喻,阐述恒守常道的原则,说明了坚持、不退缩和永不放弃的重要性。

《易经》说,无论是谁,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亨通。

英国诗人威廉·古柏曾语重心长地说,“即使是黑暗的日子,能捱到天明,也会重见曙光。”可见“持之以恒”被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广泛认可。

孟子说:“即使是天底下最容易种植成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顺利生长的。”

孟子告诉我们:做事除要持之以恒外,还要看你所坚持的事情,运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东西,才值得坚持。

《易经》亦说,虽然你有恒心,但你到田中狩猎,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守株待兔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

《韩非子·王蠹(dù)》记载,战国时,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捡到一只撞死在田间树庄上的兔子。从此他不再干活,守在树桩边,希望还能碰上这样的美事。

《中化成语词典》对守株待兔的释意为: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真的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吗?非也。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可见劳动有两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守株待兔者的不劳,只不过是没有进行体力劳动,他的大脑还是在运作的。首先他做出守株待兔的这个决定就是大脑劳作的结果;其次在等待中,肯定会不停的思索:为什么还不来?到底什么时候来?我还要等多久?我接下来该做什么?等很多问题,所以说他在劳作。

那么,到底该怎样解释守株待兔这个典故?

孟子给我们提供了无以驳斥的理论依据。

孟子认为,做事宜持之以恒,且行事方法要正确,而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守株待兔者恒心可表,但其行为荒缪,违背常理,注定只会遗笑万年而无法留芳百世。

《易经》说,持之以恒就会亨通,但亨通必须要以坚持纯正为准则,才会有利,才会像自然规律一样恒久不变,无往而不胜。

因此,做事宜持之以恒,且要以纯正为准则。

智者慧语

持之以恒地做事,就要不轻易动摇,看准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否则,常立志,常下决心,遇到困难摇摆不定,必定无法成大事。当然也不能急功近利,长久利益大于眼前利益,功利心太强,往往不会有大的收获。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篇》

今译

孟子说:“即使有普天下最容易成活的植物,让它一天晒太阳,十天受寒风,也没有能够活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