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技校一年级学生,因怕乘电梯8个月来诊。
患者在8个月前,因一人乘电梯时突感恐惧,心慌、憋气、濒死感。赶紧停下电梯夺门而出,自己出了一身冷汗。5分钟左右才恢复平静,不敢再乘电梯,只能顺楼梯下楼。之后无论电梯内有无他人,只要一进电梯就感莫名恐惧,而一出电梯就安然无事。一次,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心理障碍方面的文章,她觉得所讲情况有些和自己相像,因而来心理门诊就诊。
患者系一产,足月钳产,出生时有轻度窒息,体格发育过程基本正常。排行老大,下有一个弟弟。7岁上小学,成绩中上水平,初中毕业考取某市技校。中间型性格,敏感,谨慎。
患儿家住农村,父亲内向,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母亲外向,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较多。父母较偏爱儿子,当姐弟争吵时,父母一般都袒护儿子,认为姐姐大,理应让弟弟。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躯体脏器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正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衣着得体,交谈合作,对答中肯,反应敏捷,思维情感无异常。谈及症状时诉:“当时的感觉极不舒服,怕自己会死了,非常恐惧。一走出电梯就好。”自知力存在。
心理测验:90项症状清单显示焦虑、恐惧、强迫等因子分得分高;特殊恐怖症格式诊断量表测验本例符合特殊恐怖症的诊断,属特殊场所型(电梯)。
二、临床诊断:特殊恐怖症,幽闭恐怖症。
诊断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及心理测验结果。
三、案例分析
恐惧情绪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现象。90%儿童在其发育的某一阶段曾有过恐惧反应,伴随年龄增长,大多数恐惧会自行消失,不需任何处理。不同的年龄阶段,所恐惧的内容和对象不同,如幼儿怕与亲人分离,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怕动物、怕虫、怕黑、怕雷电等。而对社会情景的恐怖则开始于青春早期。恐怖症是过分的恐惧,患儿所害怕的事物或情景事实上并不具有危险性,或者虽有一定危险性,但其所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当这种情绪持续一定时间,并影响患儿生活、学习等活动且难以劝解时,则称为“恐怖症”。根据恐怖内容,分为三大类,即:对身体状况的恐怖,如怕死、怕出血等;对自然事件的恐怖,如怕黑、怕动物、怕幽闭的空间等;对社交恐怖,如怕上台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去等。本例属于一个典型的案例,即特殊恐怖症中的特殊场所型(电梯)恐怖症。
四、治疗与干预
(1)自我精神分析法:通过和患者随意交谈,自由诱导和联想,让患者努力回忆童年经历,尤其是与问题有关的恐惧经历。本例在诱导下,患者回忆起幼时曾因与弟弟抢东西吃,被母亲关进黑乎乎的厕所受罚的经过。当时她感到非常恐惧,拼命哭叫、求饶。当母亲打开厕所门时,她印象中自己腿发软,一下坐到了厕所外的地上,说话声音颤抖。为此,父亲指责母亲太过分,父母为此还吵过一架。年长日久,她已淡忘此事。这可能是患者潜意识里的创伤经历。就此,向患者进行分析和解释,幼年时黑厕所受惊吓的经历,使她对紧闭的空间在潜意识里产生了恐惧。当她第一次独自被关入电梯时,无意识中被压抑的受吓经历被诱发出来,使她再次体验到了恐惧感。黑房间对一个小孩来说可能是可怕的,因为她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不知自己会面临什么危险,而对一个中专生来说就不应那么恐惧了。这就像小孩穿的小棉袄,在孩童时期是很合适的,但如果成了大人仍穿着就太幼稚了,应该尽早地把它扔掉。从认知层面提高患者的水平。
(2)系统脱敏法:先进行松弛训练,这种方法是先让她的一些肌肉收缩,让患者感到紧张,然后让肌肉松弛,体验放松的感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放松自己,逐渐达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程度。然后启发患儿想象她自己的恐怖程度,并分成不同等级,由轻至重排列,最后让患儿在放松情况下,由轻至重想象一个个恐怖的阶段。每次不可太多,应由易至难逐步进行,直到恐怖完全消失,最终摆脱对电梯的恐惧感。
(3)药物治疗:对严重恐怖症,可服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劳拉安定等,也可用氟西汀或帕罗西汀等治疗。药物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