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蓦然回首,本人骑自行车六十年了。按夏历,六十年一个甲子,就是一个世纪。哈,我是个跨世纪的骑车人,可喜可贺。
我上小学就骑车,个子小,只能跨在车旁“掏裆”踩半轮,样子难看,自己觉得很风光。上中学的时候已能骑车带人和双手撒把玩票了。
此后,上下班全靠自行车。“北京四大怪:坐车没有骑车快……”其实,骑车的好处说不完:不等公交车,不必挤车,不怕堵车,来了外国总统的车队,我就钻小胡同。早晨买两油饼一边骑车一边吃,傍晚买棵大白菜往车后一夹,上班、回家做饭都不迟到。“文革”期间我下放到平谷县山区劳动,每月回城休假四天,单程九十公里,好天儿骑车六小时,不怕上坡,有上坡就有下坡,也不怕下雨下雪,就怕顶风,那可要骑十来个钟头啊,双腿酸疼属于正常现象,唯独屁股疼得不能坐下,全家人笑我站着吃饭。每次回家,都能带几十斤山货,核桃、板栗、红果、柿子、大枣、红小豆、银白杏,雪花梨,非常便宜,干果六分钱一斤,鲜果两分钱一斤,因为省了运输费,功劳应该记在自行车身上。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北京“一夜之间变为汽车城”,单位的小汽车多了,敝人还是坚持骑车,锻炼身体,节约汽油,爱护环境。我若长寿,情愿再骑车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