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茶叶的质量参差不齐,品级难以鉴定,它可不像“注水肉”或盗版光盘那么便于检查,又仰仗“黄金有价茶无价”的说辞,价格扶摇直上,也没听说“打假勇士”王海涉足茶市。北京不产茶,外来的茶叶动辄几百元一斤,已经使我为难,而且店家还把新茶与隔年陈茶掺在一起卖,多花钱也喝不到好茶。于是我便利用去南方的机会自行采购当年新茶。
作协在杭州有个“创作之家”,院子外边是大片茶园,在此小住,长了知识:清明节前采摘的嫩叶叫“明前”、“雨前”,属于细茶;雨季过后,枝叶徒长,此时采摘的就是大叶子茶、大路货了,产量高,不值钱。当地文友不让我自己买茶叶,以免上当。由他代买农家自制的粗茶,很便宜,由于是新茶,味道相当好。
一次去西昌观看发射卫星,回京时搭乘航天部的“专列”,绕道云南,这里是茶乡,在一个小镇见到“磨锅茶”,一嚼,香味浓郁,才三十元一斤,当即买下五斤。到家就被朋友们瓜分了,还埋怨我买得太少。此后我在井冈山买过云雾茶,三十五元一斤;在五指山买过“炒青”,四十元一斤。朋友们都夸奖这是好茶,而且继续瓜分,继续埋怨我买得太少。这有点儿冤枉,一来新茶不能久存,多买也是被无偿瓜分;二来我不具备倒爷的才能,不敢转手,君不见,文人经商大都铩羽而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