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滋味
6043600000043

第43章 湘菜的特色

粤菜打出来的招牌是“生猛海鲜”,再加上“吃在广州”,风靡全国。川菜标榜“麻辣烫”,后来也加了个“鲜”,更进一步说“吃在成都”,我问他们,能超过广州吗?回答是:绝对比广州便宜!只有湘菜受了郭沫若先生的委屈,因为他在《洪波曲》里给湘菜的特色概括出三个字:咸、辣、多。

“七七”事变,我六岁逃难到长沙,此后多次到湖南,走过它大部分县市,先后居住九年,对湘菜有点发言权了。先说句公道话,《洪波曲》写的是抗日战争第二年,国难当头,三厅厅长郭先生大概也尝不到湖南的名菜佳肴吧。不过,这“咸、辣、多”也是实情。传统的湘菜,大盘大碗,盛菜冒尖儿,的确给得多,就连筷子都是一尺二寸长,羹匙大得出奇,您很可能误认为是饭勺。

再说辣。有个顺口溜: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各种炒菜都加辣椒,简直是辣椒炒一切,甚至用辣椒拌饭。1982年,我在《长沙晚报》上看到一则小统计:市民平均每户年消费干辣椒三十五斤。何地能比?咸,也是真的。1942年,我在省立二中读书,伙食极差,菜只有一样:干辣椒炒粗盐粒儿。

不过,青年毛泽东喜欢吃的辣椒炒腊肉、菌油豆腐、长沙火功店的油炸臭豆腐,的确是美味。九如斋的牛肉干,香辣甜咸,越嚼越有味儿,也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