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有职业病,她是医生,一接触钞票就想到细菌,立刻洗手,一见到鸡鸭鱼肉就立刻计算胆固醇。我常年写作,见到自己的作品出现错字就伤心。有了我这种职业病,看见报刊广告和商店招牌上的错别字也难受。可见病情不轻。
前不久,路过古城岐山。此地十分了得!“凤鸣岐山”,是周文王、武王的发祥地,附近有姜子牙的钓鱼台,诸葛亮归天的五丈原,保存着佛祖舍利子的法门寺,民风淳朴,建筑物古色古香。只是饭馆招牌上大肆宣扬的“岐山名吃哨子面”令我心疑,我不相信吃这种面条会发出“哨音”来。
先尝尝再说。哈,吃得挺舒服,满头冒汗。其实,这种酸辣汤面别处也有,四川叫绍子面,不酸,加花椒,特点是麻辣烫。其共同之处是面条上边浇一勺肉末儿——这就是所谓的“哨子”或“绍子”,我看这两字都写错了。
人家写了错别字,我也无法纠正。这些方言俚语中的谐音字很难考证。只因为我有职业病,才苦思冥想,得不出结论还牵肠挂肚。今晚忽然想到《水浒传》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就曾故意叫那屠夫选了精肉,先切十斤细细的臊子,不准带半点肥的,再选肥肉切十斤臊子,不准带半点瘦的……有了!臊子面,应该是正确的写法。于是连夜写出此篇小文,可以心安理得地洗澡、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