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主要是伴随着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争论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实行贵金属本位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汇兑平价具有内生的稳定性,因而汇率制度理所当然为内生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选择也就不为世人所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均实行黄金和外汇管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彻底崩溃,国际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动荡。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此时关于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还不至于那么迫切。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的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时代,尽管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在采用相对固定的钉住汇率制度,在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变动不定和汇率制度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哪一种汇率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目。这一时期的理论观点主要划分为货币主义的观点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2.2.1 货币主义的观点
以弗里德曼(Friedman,1953)为代表的一派支持浮动汇率制度,他们认为“浮动汇率不必是不稳定的汇率,即使汇率不稳定,也主要是因为主导国际贸易的经济条件的基础是不稳定的。固定汇率尽管名义上是稳定的,但它可能使经济中其他因素的不稳定性变得持久和强化”。而且“汇率不稳定是基本经济结构不稳定的一种表现,通过官方固定汇率来消除这种表现是无法纠正任何基础性经济结构失衡的,并只会使调整变得更加痛苦”。其理论含义就是在强调浮动汇率有隔绝外部货币冲击的功能,在固定汇率制下或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国外的货币扩张导致扩张国的储备外流,维持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储备内流,因此国外货币扩张时如果本国经济充分就业,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但如果允许国内货币升值,将避免通货膨胀的传导。汇率作为一种相对价格,它的变动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变化,通过这一相对价格的调整,恰好可以解决基础性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2.2.2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在持有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学者中也有人支持浮动汇率制度,他们认为如果经济经常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包括其他国家的政策变动,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通过价格的自动调整,可以使产出的损失较小并且是短期的。而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或名义工资是黏性的,当一国受到外部冲击时价格不能随时调整,调整的任务落在了产出上,导致失业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因此,采用浮动汇率通过汇率的变动代替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动,避免产出的损失。
但以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55)等为代表的一派支持固定汇率制,认为固定汇率制能够稳定汇率水平,从而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稳定的价格环境,促进贸易与国际投资,提高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的全面增长。而浮动汇率制则由于汇率的不稳定带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从而形成巨大的成本。
就在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两相争执不下时,蒙代尔和弗莱明另辟蹊径,建立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1960,1963;Fleming,1962)用于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不同政策效果。该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所受到的冲击的性质。如果一国经济收到的冲击多为名义冲击,那么应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以减少国内产出的波动;如果一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多为实际冲击,那么更适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还对汇率制度选择、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元悖论”,即对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兼得。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若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必将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其政策含义为为了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同时蒙代尔(Mundell,1961)还建立了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s,OCA),为汇率制度的选择开辟了新的视角。这一理论不再笼统而抽象的谈论汇率制度的优劣,而是着眼于不同国家的具体经济特征,并根据这些具体特征进行汇率制度的选择。Mundell提出了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在生产要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是可行的;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很大,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不宜采用固定汇率制”。
在蒙代尔之后,蒙金农(1963)、坎南(1969)、英格拉姆(1969)、海伯勒(1971)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和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最终提出了最优货币区指标作为选择汇率制度的标准。最优货币区指标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弹性,要素市场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政治一体化等。最优货币区理论较之以往的进步之处在于,它不再笼统而抽象地谈论汇率制度的优劣,而考虑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经济特征与经济关系,提出各国应当根据具体国情选择汇率制度。
这一时期的研究为此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对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宏观静态分析的工具,“最优货币区”理论既开创了根据各国经济结构性特征具体分析汇率制度利弊的研究思路,又为区域货币一体化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