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划分
1.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体裁?
我们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情感和形象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在不同的内容里,有不同的比例,有不同的侧重,于是,就造成了文学作品不同的语言形式。作为这种不同的情感和形象内容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中的体现,即所谓文学作品的形态,也叫体裁。
过去的文学理论,习惯于把体裁看作纯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见解。文学作品之所以有体裁的不同,看上去是由于语言形式的不同,实际上,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情感和形象内容的不同。所以,体裁是形式问题,更是内容问题。基于此,我们在划分体裁的时候。就不能单单从形式方面着手,而必须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首先从内容方面着手。
2.如何划分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
一般地说,文学作品内容中情感和形象的统一,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情感为主,一种情况是以形象为主。内容以情感为主,其语言形式与之相适应,必然更多地注重表情方面,这就是所谓的抒情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抒情散文等。内容以形象为主,其语言形式与之相适应,必然更多地注重造形方面,这就是所谓的叙事体裁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神话、故事、童话、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等,以及戏剧体裁的文学作品,如悲剧、喜剧、正剧等等。
叙事体裁和戏剧体裁,虽然都属于重在形象创造的体裁,但各自的情况仍有不同。叙事体裁里的形象,是纯粹供阅读的叙事形象,其中的关键在于人与事件所构成的故事,由此决定,它用以造形的语言,主要的是故事叙述人的语言,在表达上有较多的自由。而戏剧体裁里的形象,其中的关键在于人与人所构成的冲突,它用以造形的语言,几乎完全是人物的语言,即所谓台词,在表达上不能不受舞台条件的限制。
以上我们介绍了各种体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区别,应当说,这种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互相区别的同时,还可以带着各自的特点互相渗透,于是,在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些边缘性体裁和综合性体裁,如诗剧,就属于边缘性体裁,如电影、电视文学,就属于综合性体裁。
二、诗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郭沫若语)在抒情体裁中,诗最有代表性。通过对诗的特征和类别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抒情体裁的一般状况。
1.诗的特征
先看内容。诗是抒情体裁,其内容在情感和形象的统一中,更多地侧重于情感。这种情感,作为形象化的情感,体现在诗里,构成涛的境界。可以说,诗在内容方面的特征,就在于境界。
所谓诗的境界,简单地讲,就是用形象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形态。因为形象类别不同,境界可以分为意境和情境两种。意境更多地追求情景交融,而情境则更多地倾向于借景抒情。这种区分,我们可以从古典诗和现代诗、中国诗和西方诗的比较中明显看出。
再看形式。诗的一整套语言形式,都是为创造境界服务的。这些形式虽然也有其造形的一面,但作为特征,更明显、更突出的,则是其表情的一面。
第一,是语言本身的表情特征。诗的语言特别讲究语音、语气以及语调等的和谐,讲究节奏、韵律,因而,它比其它文学语言都更富于音乐性。不仅如此,诗的语言还特别追求语言的引申意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因而,它比其它文学语言都更精炼得多。
第二,是语言结构的表情特征。诗的结构是一种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的抒情结构,因为情感流动不可能持续多久,所以,诗的结构往往是短小的;又因为情感的流动处于不规律状态,所以,诗的结构往往是跳跃的。
第三,是语言手法的表情特征。诗为了表情的需要,在描写和抒写之中,更多地采用抒写的手法。一般来说,如果所表现的是一种激情、豪情,一种冲击力很大的外溢的情感,诗往往就采用直接抒写,即所谓直白的手法;如果所表现的是一种柔情、温情,一种渗透性很强的内向的情感,诗往往就采用间接抒写,如比兴,拟人和象征等暗示的手法。
2.诗的分类
诗的境界内容,虽然就整体而论,在情感和形象的统一中以情感为主,然而,不同的诗歌作品,情感和形象的比例,仍然各有不同,由此造成诗的语言形式的种种不同,根据这些不同,可以把诗分为:纯抒情诗、即景诗、咏物诗、叙事诗等等。
纯抒情诗?本身很少形象,基本是情感的抒写。在各种诗的类别中,它最能体现诗的特征。因而,在西方被称为“纯诗”。
即景诗,是触景生情的诗;咏物诗,是借物抒情的诗。这两类诗在表情和造形二者之中,表情占绝对优势。它们与纯抒情诗的区别在于,纯抒情诗的情感常常溢出于形象之外,而即景诗和咏物诗的情感往往渗透在形象之中。
叙事诗,是表情和叙事(造形)的统一,因为要叙事,其中便有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有人以此为理由,把它与小说并列在叙事体裁之中,这是不确切的。在叙事诗中,表情是第一位的,叙事是第二位的,写的是所谓情事;而在小说中,叙事是第一位的,表情是第二位的,写的是所谓事情,正因为如此,你可以说它们接近,但不能说它们类同。
三、小说
正像诗在抒情体裁中最有代表性一样,小说在叙事体裁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分析小说的特征和类别,有助于了解叙事体裁的一般状况。
1.小说的特征
先看内容。小说的内容在情感和形象的统一中更多地侧重于形象。这种形象,作为情感化的形象,体现在小说里,即所谓故事。从文学史上看,小说和民间的说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人们历来把小说叫作讲故事的艺术。人要做事,事由人做,无论是事还是人,都必须由一个环境作为活动场所。基于此,小说要讲好故事,就不能不顾及事、人和环境三个方面,这就是小说中所谓的情节、人物和环境。
小说的故事内容,关键是情节。抒情诗—般不需要什么情节,戏剧文学虽然有情节,但它的情节因为受舞台限制,要单纯和集中得多。而小说的情节,从横向看,有主线、副线、又副线等若干条线索交织而成,是一个多线索的丰富的网状构造;从纵向看,有开端、发展、高潮等许多个阶段衔接而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自然的渐进过程。它们较之戏剧文学的情节,更接近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因而,也就具有更多的逼真感。
小说的故事内容,核心是人物。抒情诗一般不需要什么人物,戏剧文学虽然有人物,但它的人物,在舞台的条件下,只局限在言和行两个方面。而小说的人物,是从外表和内心的结合中,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中,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中,现实和幻想的结合中创造出来的,较之戏剧文学的人物,更接近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因而,也就具有更多的立体感。
小说的故事内容,基础是环境。抒情诗和戏剧文学也都要环境,但抒情诗的环境,是一种通过情感的变形处理的抒情环境;戏剧文学的环境,是一种充满舞台的假定性的戏剧环境。而小说的环境,既有大全景式的整体宏观展示,又有特写式的细部微观描绘,较之抒情环境和戏剧环境,更接近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环境,因而,也就具有更多的现场感。
再看形式。小说既是讲故事的艺术,讲即叙述,它的语言形式,就必然带有叙述的自由、散漫而又灵活的特征。
首先是语言。小说的语言,基本上是叙述人的语言。这种语言,比诗的语言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自由得多,它主要用来造形,在需要的时候,也能用来表情。用来造形,它可以绘声绘色,写照传神,对被叙述的对象作客观的介绍;用来表情,它可以夹叙夹议,推心置腹,把作为叙述人的作家自己充分地显示出来。
其次是语言结构。小说的结构,属于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比诗的结构和戏剧文学的结构要散漫得多,正因为散漫,所以,它能够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从而具有容量大的优点;它能够随意地选择人称,从而又具有角度多的好处。
再次是语言手法。小说的手法,是侧重描写,结合抒写的叙述手法。这种手法,比诗和戏剧文学手法要灵活得多,正因为灵活,所以,当它需要造形时,它就采用白描和烘托来加以描写;当它需要适当的表情时,它就采用直白以至于暗示加以抒写。
2.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内容,总起来讲,是以故事为主,但其中的故事,在不同的作品里,规模有大与小的不同,与此相适应,用来叙述故事的语言形式,篇幅也就有长与短的不同。根据这个不同,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等等。
长篇小说。涉及的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大层面,故事规模很大,其语言篇幅在小说中是最长的,可以达数十万字以至于上百万字。
中篇小说,涉及的多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纽结,故事规模适中,其语言篇幅比长篇小说要短,一般在数万字至十万字之间。
短篇小说,涉及的常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片断,故事规模较小,其语言篇幅比中篇小说更短,要求限制在两万字以内。
微型小说,涉及的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切片,故事规模极小,其语言篇幅在小说中是最短的,所谓千字文即是。
四、戏剧文学——剧本
1.剧本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以演员的表演为主,综合了表演、导演、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因素。我们讲戏剧文学,是要讨论戏剧中的文学因素,即所谓剧本。
戏剧演出,一般都要有剧本。人们说,剧本是一剧之本,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不管是表演和导演也好,舞台美术和音乐也好,它们作为再创造,都必须以剧本为基础。
2.剧本的特征
先看内容。剧本的内容,在情感和形象的统一中,更多地侧重于形象。这种形象,作为情感化的形象,体现在剧本里,即所谓戏剧冲突。我们平时讲戏,讲戏剧性,就指戏剧冲突而言。这是剧本之所以是剧本的生命和特征所在。所谓戏剧冲突,指剧本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摩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主要的形式,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的内心冲突,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它们都应该而且必须以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为基础,和人物与人物的冲突相结合。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本质上应该是性格冲突。它是各种不同的性格,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激发的矛盾冲突。
每个人物性格,都有自己的情感、认识和意志,因而,戏剧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必然相应地表现为情感冲突、认识冲突和意志冲突。所谓情感冲突,是因为人物性格之间情感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所谓认识冲突,是因为人物性格之间思想认识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所谓意志冲突,是因为人物性格之间愿望、行为和动作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这三种冲突,作为性格冲突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剧本中应该是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的。其中,主要是情感冲突,在情感冲突中包含有认识冲突?而情感和认识冲突,最终又必须通过意志冲突表现出来。它们三位一体,在剧本中波浪式地发展,螺旋式地上升。给人以奔腾跌宕的感觉,从而增加了剧本的戏剧性。
再看形式。如果说,剧本的内容在于冲突,那么,剧本的语言形式为冲突所决定,就不能不带有戏剧化的特征。
第一,是语言的戏剧化。剧本的语言,除了括号里作家的提示语以外,几乎全部是人物的语言,即台词。这种语言,首先,应该是纯粹的口语;其次,应该符合人物性格;再次,应该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最后,还应该含蓄,富于潜台词。
第二,是语言结构的戏剧化。剧本的结构,属于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由于受舞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保持冲突前后贯穿,必须高度集中。
第三,是语言手法的戏剧化。由于作家不能在剧本中露面,剧本只能采用描写的手法。而剧本描写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对话,人又是具有情感的动物,所以,作家对剧中人物对话的描写,实际上,是通过剧中人各自的情感抒写完成的。这种描写即抒写的手法,是戏剧手法区别于其它文学手法的显著特征。
3.剧本的分类
剧本的内容在于冲突,而冲突在不同的剧作中,各有其不同的性质和意义,于是,就造成了不同剧作的不同语言形式,根据这个不同,可以把剧本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等等。
悲剧的冲突一般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语)。其语言形式与这样的冲突相适应,侧重于激发读者和观众的悲愤和同情心。
喜剧有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之分。讽刺喜剧的冲突多由主人公的错误、荒谬的行为所引起;而幽默喜剧的冲突,则以对某个有缺点的人的善意批评为内容。不管是哪种喜剧,它们的语言形式,都是要通过笑的力量以起到净化人们灵魂的作用。
正剧,又叫悲喜剧,它是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统一在一起的戏剧。正剧的冲突主要是社会生活中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的冲突。这种冲突,最终按历史的必然要求加以解决,以正面力量的胜利而告终。其语言形式,更多地给人以悲喜交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