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6016800000012

第12章 清北京城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后期,生活在长白山区的满洲部族渐渐兴盛起来。其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一个相貌雄伟,一表人才,心怀大志,内藏不露,声音洪亮,强记不忘,招纳人才,胸怀大志的人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夏,努尔哈赤始带兵在长白山、黑龙江间征战。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即皇帝位,建元天命,国号为“金”,亦称“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三月,后金定都沈阳,称盛京。

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皇位,建元天聪。天聪三年(1629),后金大规模兴师伐明。皇太极号令:“朕承天命,兴师伐明,拒者戮,降者勿扰。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勿淫人妇女,勿褫人衣服,勿毁庐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违者罪无赦。”可见,当时后金军的纪律是非常严明的。十年四月,在众大臣再三就“上尊号,正国体”问题的请求下,皇太极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突然病逝。九月,他的第九个儿子福临继承皇位,建元顺治。

顺治元年(1644)五月初二日,清军进抵北京,京北各县城以及天津、真定诸州县都投降清军。六月十一日,睿亲王多尔衮及诸王、贝勒、贝子、大臣举行会议,决定建都北京。七月初八日,清室以迁都祭告上帝、陵庙。十月初一日,清世祖福临亲自到北京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定鼎北京。顺治二年(1645)五月二十九日,重新修建乾清宫成,又复建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等。三年十月三十日,复建太和殿、中和殿工程告竣。八年九月十七日,改承天门为天安门。转年七月初五日,改皇城北门为地安门。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慈宁宫建成。十三年闰五月十一日,修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景仁宫、永寿宫、承乾宫、翊坤宫、钟粹宫、储秀宫等工程完成。十八年(1661)正月,顺治帝死,他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即位,年仅六岁,改元康熙。

康熙六年(1667)七月,年仅十二岁的康熙帝亲政,御太和殿受贺。八年十一月,修“太和殿、乾清宫成。上御太和殿受贺,入居乾清宫”。

史料说明,清迁都北京后,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宫殿城池的修建,但在整个北京城的建设上,除新建了景山之上的万春亭(中)、观妙(左一)、周赏(左二)、辑芳(右一)、富览(右二)五亭之外,没有多少引人注目的工程。但是,这绝不是说清代在北京城市建设上没有多少作为。应当说,清代在北京城市建设上最大的贡献是营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清末改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这“三山五园”的营建,倾注了清代中后期重大国力,为国都北京城市建设增添了许多亮点和辉煌。康熙、雍正、乾隆以至于嘉庆、道光年间,许多重大朝政都是在京西皇家园林,特别是圆明园中进行的。所以,清代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兴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园林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北京城外的另一处政治中心,如同承德避暑山庄?一样。

总之,清朝在北京城本身的建设上,没有明代那么重要和辉煌的成果。但是,北京毕竟是清朝的政治中心,是管辖、号令远比明代更为辽阔的中国土地的国都。因此,北京的城市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它与京杭大运河更为密切的关系。

清朝末期,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和设施,如轮船、火车、铁路、汽车、公路等的出现与发展,特别是因为清政府采取了“停漕改折”的措施,盛行数百年的大运河漕运废止了。但是,元、明、清三代忙碌了数百年的大运河漕运,却在京杭大运河的沿线留下了说不完的动人故事,积淀了永葆活力和深厚的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