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24

第24章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约1763~约1830),清代小说家,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李汝珍曾在河南任县丞,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海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

成书时间:清代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节选)

公主道:“臣女向在上苑游玩,石榴甚少。今岁忽有数百株之多,不独五色备具,并有花心另挺枝叶,复又生出怀中抱子。奇奇幻幻,夺尽造物之巧。如此异种,不知从何而来?”武后道:“此处石榴,乃朕特命陇右节度使史逸从西域采办来的。据说此花颜色种类既多不同,并有夏秋常开者。此时不但开出异色,且多怀中抱子。世俗本有‘榴开见子’之说,今又开出怀中抱子,多子之象,无过于此。宜封为‘多子丽人’。朕见此花,偶然想起侄儿武三思,年已四旬,尚无子息,昨朕派往东海郡镇防海口,何不将此送去,以为侄儿得子之兆?”于是分付太监,俟宴过群臣,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三王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所以沐田地方,至今仍有异种,并有一株而开五色者。每花一盆,非数十金不可得,真可谓甲于天下。

武后正在分付,只见宫人奏道:“现在查点各处牡丹,除解洛阳四千株,仍余四百株。应栽何处,请旨定夺。”武后道:“所有大内牡丹,俟宴赏后,毋许留存一株。——这样丧心负恩,岂可仍留于此!所余四百株,朕闻淮南节度使文隐昨在剑南剿灭倭寇,颇为出力,现在积劳成疾。闻彼处牡丹甚少,可将此花赐给文隐,令其玩花养病,以示朕轸念劳臣之意。”宫人领旨。武后又到群芳圃看了一通,分付摆宴与公主赏花饮酒。

内容导读

《镜花缘》共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100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的传说。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30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100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小说内容庞杂,所涉猎的知识十分广泛。作品中高度赞扬了女性的智慧才能,充分肯定了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如女中剑侠颜紫绡,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枝兰音、林婉如精通音韵;米兰芬俨然是位数学家;宫娥上官婉儿“学问非凡”、“才情敏捷”、“胸罗锦绣,口吐珠玑”,作诗又快又好,朝臣无不佩服。

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在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里,“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从中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人和男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

作者还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出了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仪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在“君子国”,“国王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在写作上,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形成了《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和由此呈现的小说的旨趣是多方面的。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些地方都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镜花缘》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内容最奇特的一部,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小说”,国外学者评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