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原作】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作者简介】
潘阆(?-1009),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又说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是扬州(今属江苏)人。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以卖药为生。王禹偁《寄潘阆处士》描写他说:“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至道元年(995),潘阆因宦官王继恩的推荐,得到宋太宗的召见,赐进士及第,做国子助教。不久王继恩犯罪下狱,潘阆怕受牵连,逃进今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宋真宗曾过问逮捕审讯,不久获宽释,寓居皖南一带,任滁州(今属安徽)参军。晚年遨游于大江南北,放怀湖山,有记载说他曾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最后死于泗上(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潘阆以性格疏狂闻名于世,宋代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掌故。其诗才也不俗,他的创作是遵循贾岛以来的“苦吟”传统,不过在他身上似乎传统的影响远不若个性的力量,他的诗风更倾向于自然真率,闲逸疏放。其诗如《秋夕旅舍书怀》一篇,《喜腊雪》一篇,间有五代粗犷之习,而其他风格孤峭,亦尚有晚唐作者之遗。着有《逍遥集》传世。
【故事】
潘阆年轻时曾在汴京(今开封)卖药为生,经常一边卖药,一边吟诗。到宋真宗时,许多名人都与他有交往,真宗便召见他,授以滁州参军。这时潘阆已年过半百,自知已老,便弃官不做,而与志同道合的好友结伴游览浙南的风景名胜。此时正值中秋,八月十八日,他们来到钱塘江边观潮。
这天,东方刚透出鱼肚白,江边上已人山人海了,几乎整个杭州城的人都来到了这里,在等待那惊心动魄的时刻的到来。这时,传来哗哗的江涛声,眼前还没有潮头出现,人们都瞪大了眼睛,等着观看那雄奇无比的钱塘江大潮。
正当人们翘首眺望、望眼欲穿的时候,忽然人群骚动,喊声四起:“看啊,大潮来了!”伫立江边的潘阆忙顺着别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远的涛头如一条银线,隐隐伴着隆隆声传来。转眼间,那远远的银线变成了一堵高墙,那潮声挟着万钧之力,咆哮奔腾,排山倒海滚滚而来,仿佛是万人擂响的千万面大鼓,直震得天摇地动。但仍有一些“弄潮儿”,他们却无视海浪的吼叫,纷纷跃入水中,手持红旗,在狂涛巨浪中表演着令人胆战心惊的动作。
观过钱塘潮,游遍杭州的名胜古迹,潘阆告别了杭州。但钱塘潮水的壮观场面,却时时在脑海中浮现。他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横江词》中的名句:“浙江
(即钱塘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终使他打开了创作的闸门,于是写下了《酒泉子(长忆观潮)》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