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航海情结使然,相信大海会指引自己的归宿,他偷偷溜上了一艘停泊在波士顿港口即将启航的舰艇。是因为他对船的特殊感情,也是基于对船的信赖,他的直觉告诉他,这艘小艇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为了表示对这个孩子的期望,船长以英美人常用的名字查理·琼斯为宋耀如登记注册。就这样,19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巡逻缉私艇上叫响了一个后来闻名世界的名字——查理·宋。
1880年11月7日,这个年轻的中国人,以查理·琼斯·宋之名,在美国东部城市威尔明顿第五街教堂,由当地最有名的牧师托马斯·佩奇·里考德主持,举行了洗礼仪式。
1881年,查理·宋作为圣三一学院的特别预备生注了册,终于在北卡罗来纳州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离开在美国赖以安身的波士顿小店后,宋耀如心中一片茫然,并不清楚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他在惶惑中不知何去何从,竟然鬼使神差般地朝着大海方向走去。
也许是航海情结使然,相信大海会指引自己的归宿,他偷偷溜上了一艘停泊在波士顿港口即将启航的舰艇。是因为他对船的特殊感情,也是基于对船的信赖,他的直觉告诉他,这艘小艇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至少,这条漂浮不定、以海为家的“活动屋子”,会让到处寻找他的义父和义父的朋友们找不到他的踪迹。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误上”了一艘军舰——美国海军的“考尔法克斯”号缉私艇。
是巧合也是天意
美国早期承担缉私任务的舰艇部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军队编制。“考尔法克斯”号缉私艇不大,用美国海军术语来说,是一艘“二等缉私巡逻艇”。
美国海军是一支与美利坚共和国一起诞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军队,其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大陆海军”。
早期的美国海军采用行政与任务两种编组形式。行政编组是按舰艇种类进行的编组,分为舰队(部队)司令部、大队和中队三级。任务编组,是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对各型舰艇进行的混合编组。海上缉私艇是根据特定任务而进行编组的。它可能是临时性的,只在战时成立;也可能是半永久性的,平时也存在。美国海军自成立以后,走过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壮大的漫长而辉煌的过程,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享誉世界的美国海军史上的著名将领。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1966)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军优秀将领,是美国光荣与梦想时代的杰出象征。
这艘舰艇,当时正准备从波士顿开往北卡罗来纳州执行缉私任务,不期与这位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家族的创始人相遇,让美国海军在中美交往史中,平添这么一段小小的传奇,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天意吧。
一次生动的考试和检验
缉私艇离开港口后不久,一个船员在一间杂货舱中发现了蜷缩成一团的宋耀如,于是,他被当作一个“嫌犯”带到船长查里·琼斯的面前。
开始他们把他当作一个古巴或者巴拿马逃犯。当船长弄清楚这个个子偏矮、肤色黝黑的大孩子只是一名从“家里”逃出来的中国移民,而不是一个会惹起外交麻烦的中国留美幼童后,解除了戒备。因为,自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以来,中国留美幼童在美国出走的事时有发生和传闻,船长不想惹麻烦。
弄清宋耀如的来龙去脉以后船长松了口气,但对这个不速之客仍然心存余悸,他声色俱厉地训斥说:
你知道这是一艘什么船吗?你知道擅自爬上这样的船会有什么后果吗?这是美国海岸警备队一艘出海执行公务的缉私船!你私自爬上军舰,我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暗探和破坏者,可以把你送上军事法庭,或者把你当作非法移民交给移民局,因为你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身份的文件,你目前的处境非常危险,你懂吗?我的孩子!
听到这里,宋耀如心中不禁一怔,他对这一切并不十分了解,出走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这么多。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宋耀如并没有被船长的这些话吓住,他从船长最后的话语中捕捉到了一丝隐隐约约的同情。
他用东方人特有的真诚和坦然将自己的情况和处境娓娓道出,用英语准确地回答说:
船长先生,我这样做是非常无奈的,请相信我是一个守法移民,只是现在遇到了一点麻烦。我是一个中国南方人,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美国,我的义父带我到美国来是为了经商,他希望我做一个本分的伙计和商人。
但是,在美国我经历了许多事,遇见很多有见识的人们,他们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以及美国和我的祖国的不同命运,我改变了主意,我不愿意做一个终日碌碌无为的小商人,我要学习美国的先进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为了实现我所追求的目标,我离开了波士顿的家,我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已经把任何危险和苦难都置之度外了。
我憧憬美利坚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它可以让我学会很多东西,但我在波士顿的家和我的义父却阻止我实现梦想。我所以不顾一切地从家里出走,是为了遵循上帝的意志,为拯救我的祖国学好本领。我不怕吃苦,我会干很多船上的活,我可以清洗甲板,为机器加油,打扫卫生、做饭,总之,什么苦活累活我都可以干,请相信我。
讲完这通话,宋耀如也为自己第一次能用英语如此系统、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感到惊讶。宋耀如到波士顿后才开始真正接触美国英语,从ABC开始,在英文老师的指导下,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达到应付自如的境地,这是一种天分的延伸,也是一种努力的结果,标示着这是一个可堪造就之大才!这是生活对宋耀如学习和接受美国文化能力的一次生动的考试和检验。
一只迷途的“羔羊”
船长是一个大个子、高额骨、蓝眼睛,貌似严厉、冷若冰霜,其实内心充满理性、同情和仁爱的人。这个中国孩子的不俗表现让他震惊,他从感情上不由与他拉近了距离。
当他得知宋耀如的真实情况时,这个具有天生海上冒险精神的挪威人后裔,对宋耀如的行为极度同情和欣赏。
他彻底被这个淳朴天真的东方少年征服了,情不自禁地笑着说:
啊,小家伙,好一副伶牙俐齿!你看来对美国的事情了解还不少呢,你想利用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下一步怎么打算,能不能仔细讲给我听听?否则,我会把你扔进海里喂螃蟹的。
宋耀如在船长鼓励和期待的眼光下,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身世以及如何来到美国,如何在小店当学徒,如何接受英语教师的启发,如何与中国留美幼童交流,如何立志求学的打算和希望有机会回到祖国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朦胧想法告诉了船长。
船长对宋耀如这么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边远海岛农村,于美国现代科学文化一无所知背景下走出来的“放牛娃”,初次接触美国社会就有如此高的悟性感到惊讶。船长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年轻无助的中国大男孩居然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崇高的理想,他被他敢于不顾一切抛弃现有的舒适生活条件、追求自己理想的勇敢行动深深地打动。
船长不停地点头,他认为这个已经错过教育学上称道的最佳学习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掌握较高程度的英语,对于他以后的重新塑造,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船长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任何人想要帮助这个孩子最后实现其美国高等教育的理想,一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全面、良好的美国教育知识背景的“绅士”都是不可能的。船长对宋耀如的学习经历非常感兴趣,当得知宋耀如这一切得益于一个美国英语教师的教导后,他感到了一种基督教徒和美国公民的责任。
古道热肠的船长不等宋耀如说完,他的同情心就代替了疑惑,他决定帮助这个志向远大、纯洁无瑕、表现不俗的中国少年实现梦想,他要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一个基督的神圣使者:“这样对他和他的国家或许更好。”他暗自点头。
船长是个敬奉上帝的新型美国人,虽然其一生大部分时间漂泊在海上,但作为基督徒的他十分忠实于信仰,热心教会事业,热衷发现宗教人才,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善于识人的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是一个可以调教成神的忠实仆人的好料子,更何况是调教一个出类拔萃的中国人。在当时中国人普遍对西方教会采取排斥态度的情况下,面对中国传教的重重阻力,船长对眼前的这个中国孩子有一种无名的亲切和寄托,他似乎从这个中国年轻人身上,看到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事业的新希望。
他开始觉得这个孩子传奇般地出现在船上,正是上帝对他的信任,是上帝有意让他来拯救一只迷途的“羔羊”!交谈中他感觉到了这个中国孩子天质敏锐和悟性灵活,这是做一个神职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啊。他决定收留这个孩子,并创造条件让他在船上服役。
查理·宋的“诞生”
为了表示对这个孩子的期望,船长以英美人常用的名字查理·琼斯为宋耀如登记注册。就这样,19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巡逻缉私艇上叫响了一个后来闻名世界的名字——查理·宋。
这意想不到的机遇,给宋耀如的命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宋耀如彻底融入美国社会,创造了最便利最直接的生活学习条件和环境。
而宋耀如无意中闯进这么一个特殊的队列,亦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因为自古以来,军旅生活都预示着一种人生的转折和传奇,何况对于困境中的宋耀如,这种幸运更是一个加倍的奇迹。
琼斯船长是北卡罗来纳基督教卫斯理宗成员,他的船员绝大部分也是基督教信徒。因为美国是一个把基督教精神理解到了骨子里的国家。美国人倡导信仰自由,对个人理想的诠释不容置疑是建立在宗教思想主流之上的一种觉悟。而团队基督教生活最充分体现了这种斯巴达宗教精神的绝对意志。
宋耀如在缉私艇上服役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船上的生活和船员们对他的影响是重大和关键的,特别是船长,在言行举止中有意无意向宋耀如灌输基督教的历史和宗旨,使其在耳闻目睹之间,开始了自己虔诚不移的清教徒生涯。
“五月花号”清教徒
基督教(Christianity)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不久就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方教会。
在16世纪反对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The Reformation)中,产生了一些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脱离公教的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强调教徒个人与上帝直接相通。清教主义发源于加尔文教派,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为16—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以英国国教形式从上层深入进行宗教改革运动,要求清除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同时反对君主专制,抨击王公贵族奢侈游乐生活,提倡简朴生活,因而被称为清教徒。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圣公会是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
对最初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有着根本性影响的加尔文宗(Calvinists)是由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Jean Calvin)在瑞士进行的改革而形成的教派。该教派主张由教徒推选长老管理教会,因此又称为长老会(Presbyterians)。加尔文认为,谁被上帝救赎,谁被遗弃,全由上帝预定,只有上帝的“选民”(chosen people)宗教术语,指被上帝选定可以获救的人,与“弃民”相对。才能得救,并产生信心而行道,只有自律、节俭、辛勤工作才能赢得上帝的恩宠和挑选。
清教基本教义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可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为实现这种转化,清教主张自律和内省,认为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而教会和教皇不再是上帝在人间的唯一代表,信徒们不必非通过教皇才能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英国的清教运动兴起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16世纪,并且突破了宗教的范畴,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反封建角色。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新教旗帜下进行的,因此人们也把这次革命称为“清教徒革命”。
清教徒在英国被视为“不从国教者”(Dissenters),遭到政治迫害。为追求宗教自由,许多清教徒流亡异国。1620年,上百名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商船到达北美,拉开了欧洲人大量移民北美的序幕,也奠定了美国斯巴达—基督教行为准则的基调。清教思想成为美国基督教社会的主流意识。
清教理想的实验场
美国宗教历史学家佩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给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画像:他是一个绝不会忘记二加二等于四的幻想家;他是耶和华的士兵,从不在交易中以失利者的身份出现……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而他从不期望它十分完美,而只是期望它是易犯错误的人类所能建立的最好的社会。他的信条是上帝已经说过的话语,他的一生崇尚中庸之道,他的信念被很好地流传下来,他因有利而行事。他是一个空谈家和机会主义者。
而事实上,这些上帝垂青的机会主义者们并不是什么空谈家,而是勤奋的斯巴达精神实践者。
移居新大陆的清教徒们,面对一片空旷,在建设这片蛮荒之地的过程中,克服了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移民思想素质等多方面的困难和影响,空手起家,创造了足以安居生存的物质财富,逐渐形成了北美清教主义的一些显著特点。
他们在一个没有约束的新环境中畅意自由,更加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处女地,注定要经历一个心灵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过程。他们把快乐和奢侈看作罪恶,过着律己甚严的斯巴达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