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5959000000014

第14章 海上之旅(2)

这一伟大时期产生的伟大人物与伟大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想象的影响。达尔文划时代的“进化论”伟大思想,就诞生于这个不同寻常的航海时代。1831—1836年,正是在航海技术及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英国人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国家派遣的环球航行考察,做了5年的海洋科学研究,用大量科学考察依据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产生、生长的科学原理,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不朽著作《物种起源》,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思维方法,建立起影响世界发展史进程的伟大学说。

航海在西方除了是生产生活需要外,还是一种传播宗教与发现新航路冒险活动的主要手段。哥伦布时代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发现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正出于西方人的宗教野心和对东方财富的渴望。

基督教认识东方,开始的目的不同于世俗世界掠夺东方财富的愿望,而是要驯服“野蛮黑暗”的东方,借航海的足迹,传播基督教文明和创造神的理想世界。西方式的航海历程实际上成了一种对基督教文化全面、深入的传播和诠释。

航海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神秘发现的行为,无论什么时候,它对航海者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巨大,是一种原始的教育形式。航海赋予航海人一种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掌握自然的勇气和力量,是培育非常之人之非常人生的重要过程。

19世纪太平洋航线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加勒比海、北美东海岸航线,东亚-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沿海航线,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等。太平洋沿岸有众多的港口。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当然地被设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刻骨铭心

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人的渺小卑微和自感无知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了,何况是一个刚刚离开父母温暖怀抱不久的15岁少年。宋耀如的航行更像是一次强化性的航海知识和贸易训导课程,这次旅行对他一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既刻骨铭心,又怡然所得,是一个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死瞬间系于一线的人所难于体会的。

宋耀如在当时还不足以理解这一切,以他的年龄和成长经历,甚至连海和洋的区分也不知道。所有关于海洋、地理等等概念对当时的宋耀如来说还是一个空白。他没有任何课堂上的知识,但他却经历了一次常人想象不到的几乎是环球航线四分之三长度的、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瀚海的环球大旅行。

艰苦的海上航行让他见识接触到丰富的海洋知识,加深了他对世界全貌的认识,大大开阔了眼界。这既是一种自然被动教育,也是一种神性主观启示,通过这次航行,他见识了洋流的力量,体会了信风带的恒稳,感受了西风带的强劲和不同结构地质形态的变幻,看到了火山岛的孤独壮丽、珊瑚岛的纤巧多姿和大陆岛的雄奇巍峨,见识了很多海洋生物和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活的不同生物的奥秘,了解到从亚洲到大洋洲到南美洲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类的生理生活特点。

在体验多姿多彩、复杂纷纭世界的同时,他也感受到宗教的神圣和现世的苦难。这一切既培养了宋耀如宽广辽远的宇宙观,也孕育了伟大宗教意识的种子,对他后来敬畏上帝、把对教育精神理想化的执著当作一生的奋斗目标,影响巨大。

表现得出人意料地好

当时,从东亚去美国东部和加勒比海群岛,通常是横穿太平洋,再沿北美海岸经由秘鲁、智利海域向南航行,过拉丁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进入到南大西洋,然后沿阿根廷海岸北上至北大西洋。

这条航线比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成,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79年,美国将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午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凿通以后的航道要长一倍的里程,而且充满意想不到艰险。19世纪大航海时代初期,受当时各种航行条件限制,在飘渺无助的海上航行,如同地狱,特别是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上,遇见风浪和发生海难是常事。

巨轮驶入大洋后,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有时连续十天半月不见陆地,也见不到一艘船。人们在船上只能吃在上一个港口补给的有限食物,困难时连喝水也要限制。航船没日没夜地漂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似乎没有尽头,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意志力考验,特别是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义父开始担心宋耀如坚持不住,或者生病。为了不使他想家,让他分散注意力,他竭尽自己有限的知识给义子讲一些有关海上航行的趣事。宋耀如表现得出人意料地好。这个来自琼东北农村的少年表现出对海上生活的极大兴趣和适应,在连续不断的航行中,从来没有萎靡过,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精力旺盛,除了睡觉、吃饭,他总是不停地问这问那,东跑西逛,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

当其他人都因为旅途疲倦和晕船躲在船舱里昏昏欲睡,终日打不起精神的时候,宋耀如却每天跑到船头看日出日落,观察风云变化。

海上的太阳看起来是如此之亮,如此之美,让人感到它喷薄向上的无限魅力。宋耀如也许没有想到,这些无意识的发现和对于各种地理、天文、洋流现象等的感性认识,成为他后来独特世界观之重要组成部分。

好奇和不解

然而,时间一长,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一样会厌倦的。

不过,这难不倒精力旺盛、爱动脑筋的宋耀如,他很快就发现了新的趣事。他仔细观察这艘巨大的船,发现它是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怪物”,与文昌清澜港里行走的船完全不一样。宋耀如惊奇地发现这船既没有帆,也没有橹,却可以在海里行走如飞。

他知道,文昌的船都是靠风帆和橹推进的,每当碰上少风的季节,小船可靠人力划动,而大船就只能停在港里等风到来。而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居然是有风没风都可以快速向前,从船头溅起的浪花可以看出船走得非常快。这条船是那样地大,那样地沉重,在茫茫大海中像一座漂浮的岛屿,却能跑得如此之快,势不可挡。

他感到不可思议:其中一定有什么秘密。

细心的他还发现这船身不是用木头建造,浑身上下,除了睡觉用的床和吃饭用的桌椅等辅助设施外,都是用“铁”造的。在宋耀如的记忆中,只有家里种地用的锄头等少数用具才是用铁做的,而铁是不能浮在水上的!每当小伙伴们到海里玩水,那些不会游泳的孩子往往被大伙讥笑为“秤砣”。

宋耀如还发现,这艘船上本当挂帆的地方是一个高高的圆筒状管子,这个管子很高很高,一直伸向天空。船在行走时,特别是刚刚启动时,从船舱里面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打雷一样,管子里冒出的黑烟像台风卷起的乌云,把天空都遮盖住了。而且,行走中船体始终震动着,哪怕没有风浪时也是如此。

这一切都使宋耀如感到好奇和不解,他开始时向义父求教。义父尽自己有限的知识告诉他,这是一艘蒸汽船,船上有很多机械,通过燃烧一种像石头一样的燃料即洋人叫做煤的矿物产生蒸汽来推动涡轮,然后带动船尾的螺旋桨,这样就可以把船向前推进了。

在费力的回答和解释之后,义父也对这个不知疲倦、没完没了提问题的义子感到无能为力,有时回答不出干脆闷头大睡,好像要睡到航程结束那天才醒。

宋耀如后来一生中那种进取探索、不弄清根由绝不罢休的秉性,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再充分不过了。显然他对义父一知半解的回答并不满意,他要自己弄清答案。

蓬勃向上的时代

宋耀如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蓬勃向上的时代。

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创造了近代工业生产的雏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大大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

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经近百年的实践努力,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从而进入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蒸汽机远洋航船的出现,集中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是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最典型的产品和结晶。

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新大陆的崛起和发展需要,工业革命对造船业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

18世纪蒸汽机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而工业革命所仰仗的资本积累对航海的要求日益增加。为了积累资本,扩大和实现航海近代化就成为工业革命航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当时以帆船为主要航海手段的方式一是吨位小,二是速度慢且受不确定的自然力因素影响大,三是抗灾害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工业革命对资本的要求。

为此,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在19世纪,造船,可以说是集结了西方科学技术的所有精华内涵的一个行业。

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

1850年以后,逐渐用铁质材料作为船体用料。

鸦片战争之后由法国制造的第一艘装配了大炮的蒸汽船是世界上第一艘铁甲船。

帆船和铁甲船交替的时代

一份特殊礼物

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官员、学者对西方科学技术还一点概念都没有的时候,宋耀如却在不经意之中,经历了一次由外到内、由理念到实践的工业文明的洗礼。这是航海时代送给宋耀如的一份成长礼,是那些专门到美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官派留学幼童及“书香门第”出身的学者们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宋耀如少年生活的环境使其对铁甲船是完全陌生的,他不明白,又笨又重的“铁”怎么能漂在水上而不会沉没?这个从小遇事就爱动脑筋的东方少年,对着这个大家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眼见义父也无法完全解释他的问题,无奈之下,好奇的他在船上到处转悠,以求解答他的疑问。他跑到驾驶舱偷偷地观看水手们是如何操纵轮船的。他问这问那,无奈没有人听得懂他的话,他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只好到处瞎闯。他钻进轮机舱里,看见有人往一个大铁炉中一铲一铲地添加一种黑黑的像石渣一样的东西,他想,这大概就是义父所说的“煤”了。炉内燃烧着熊熊大火,舱内布满大小粗细不同的各种管子,蒸汽四溢,发出骇人的呼哧呼哧巨响。各种油气和着水蒸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喘不过气来。宋耀如简直被眼前的这一切惊呆了。

当他明白这就是让船在大海上快速行走的全部秘密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他想起在文昌看到的那些船,就是全部加起来也未必能比这一艘船运载得多。

一个生活在封闭的农业时代的中国少年,突然面对这些西方工业文明的辉煌成果,未必能立即悟到其中的内在涵义,但他所受到的震撼是巨大的。他觉得这太神奇了,他感到一种灵魂重塑、脱胎换骨般的诱惑。这是西方工业文明给宋耀如的第一个启示。

面对这一切,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以致当一个胸膛长满毛、高大凶狠的水手将他提起来丢到舱外时,面对那个大喊大叫、叽里咕噜不知说些什么的愤怒的外国海员,宋耀如不但没有恼怒,还高兴地冲着那人笑了起来。

一生受益的潜在财富

宋耀如是幸运的,他正好赶上了大型远洋客船兴起、贸易发展加速的时代。

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 of 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但它只不过是个玩具而已。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气压提高到102.97牛/厘米2。船体上的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航海动力装置。

当时在欧洲和北美、欧洲和远东、远东和北美之间,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航线上都开辟了旅行和运输条件非常“现代化”的航班客货轮。与古老的帆船相比,“豪华”轮船速度快,载量大,抗风浪能力强,旅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世纪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客货混装船,这种航海新景象,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宋耀如乘坐的这艘往返北美东亚之间的船就是一艘以贸易为主,兼带旅客的客货混装新式远洋船。

当刚开始航海的时候,宋耀如并没有想过更多的事,因为生长在海边,他对大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为大海都是一样的。直到有一天,当他来到浩瀚的太平洋上的时候,才发现以往见识过的“海”竟是如此地微不足道。

就连巨轮在大洋中也是那么地渺小和不值一提,更不用说人了。这绝不是一个没有过海上经历的人能够体会到的。

他隐隐约约感到有一种可以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掌握在这些“洋人”手中,否则,他们是不可能这样运用自如,坦然面对像太平洋这样的庞然大物的。

这些东西,后来宋耀如才知道它们的名字叫做“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