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5952400000068

第68章 对“再造河西”战略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再造河西”的战略,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对河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次创新和升级,是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新的机遇和动力。目前,“再造河西”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但如何给“再造河西”定位,从什么地方切入,却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各地在决策时参考。

一、“再造河西”的内涵

“再造”就其字面意义理解,就是照原有的物体再复制出一个物体,使原来的一个物体变成多个物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最早提出“再造”这一命题的是江西,他们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战略目标,其内涵就是通过开发山区,再造新的生产力,使山区经济的发展总量相当于现有江西的农村经济的生产总量。后来,他们又将这一命题延伸到了水面开发上,提出了“在水上再造一个江西”,亦即通过对水面的开发,形成新的生产力。接着,山东省也提出了“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的命题。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战略目标,其内涵就是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那么,给“再造河西”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呢?也就是说如何给“再造河西”定位呢?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基层干部在实施“再造河西”过程中,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用5年或稍长一些时间,使河西的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增长一倍,农业增加值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这几个宏观经济目标上,各县(市、区)和各部门都在研究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对策和措施,并提出了许多新上的项目和要求省上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把目光仅仅盯在经济总量翻一番上,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再造河西”的科学含意和真实内涵,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经济运行的质量。在实施“再造河西”的过程中,大家会把扩张经济总量作为再造主线,在农业上以兴建基础设施为主扩大水地面积,增加总量;在工业上以增加新、改、扩建项目为主,扩张生产总量,而在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和新产品上,必然会考虑得少、办法少、措施少。

2.盲目争投资、上项目、铺摊子,把眼睛都盯在省上和国家,丧失市场经济的主动性。如我在刚开始调查研究“再造”问题时,某地区提出,为了实现翻番目标,共需新上项目106个,总投资143亿元,省上最少要投入三分之一以上,否则翻番目标难以实现。如工业要实现翻番目标需保持年均递增14.87%的速度,目前只有10.8%的速度,今后5年如投入水平仍保持目前的水平,只能保持7%的递增速度,根本达不到14.87%的速度。

3.层层“再造”、行行“再造”、人人“再造”,结果抓不住重点,造成重复建设。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各地、县、乡和各部门都在谈“再造”,如“再造酒泉”、“再造张掖”、“再造金昌”、“再造武威”等,各部门也在思考和制定“再造”的规划。而实际上,各地和各部门因情况不同,重点不同,业务不同,是无法各个“再造”的。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曾设想把“再造”的内涵定义在农业现代化上或节水农业上。但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太科学。因为,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太大,不是能够在5年、8年或10年内能够实现的,如果目标定的太远,犹如空中楼阁,难以操作,也鼓不起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干劲。又设想把“再造河西”的目标定在节水农业上,意即通过发展节水农业使水地面积扩大一倍。但经认真研究,觉得也不科学,因为节水农业从理论上讲是河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从现实看,一是目前河西的渠道衬砌率只有40%,连干渠衬砌配套的任务都未完成,U型渠衬砌也才在推广之中,一些高节水的管灌、滴灌、渗灌在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推广普及。二是节水的目的从理论上讲是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大水地面积,增加水土资源,而实质上却是为了将光、热、水资源优化组合,生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的农产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因管灌、滴灌和渗灌等投入太大,投入产出比很小,农民不可能在短期内接受。河西地区目前兴建的一些高节水示范点,也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一下世界农业的最高技术,要全面普及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把节水仅仅变为扩大面积,增加总量的行为,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农民的接受程度都是难以行得通的。综合上述情况和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应把“再造河西”的目标定位在农业产业化和宽裕型小康上,把内涵定位在节水农业和高科技的应用、新产业的开发上,应响亮地提出: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实现宽裕型小康两大目标,在以节水农业为主的光热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以新产业开发、老产业的升级创新这两大战场上,实施好“再造河西”战略。其依据有以下几点:

1.抓住了缺水和经济增长粗放这两大河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河西地区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河西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河西地区尚有2000多万亩宜农荒地未开发利用,主要是受水资源的制约。在河西,有水就有粮,有粮就是商品粮。此外,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河西地区的农业种植水平和集约化水平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从总体上讲还处于粗放的传统农业阶段。所以,节水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再造河西”的主要矛盾。

2.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过10多年的两西建设,河西地区的商品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建成了农业综合商品基地,农业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科技贡献率已达48%。但是,就总体而言,河西地区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所以,把“再造河西”的内涵定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和以节水为重点的产业升级上,完全符合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

3.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创新,是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9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粮、棉、酒、瓜果、蔬菜、制种等6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出现了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雏形。但是,就总体而言,河西地区的产业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传统的粮、棉、油、肉等产业改造成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的现代新型产业,是“再造河西”的首要任务。所以,将“再造河西”的内涵和目标定位在农业产业化上,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再造河西”的基本思路

“再造河西”的基本思路是:经过10年努力,把河西地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人民生活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第一步,用5年或稍长一些时间使河西地区的农村经济综合生产能力翻一番,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的努力,使河西地区的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再翻一番,初步形成以节水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体系;以贸、工、农一体化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食品工业为主,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相配套的工业化发展体系。

总的指导思想和开发重点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抓住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河西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优势,以节水农业为主线,再造资源;以开发新产业、新产品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再造新的生产力。重点从4个方面突破:以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为重点,在高新科技应用和集约化经营上突破;以高起点建设食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在推进产业、企业、市场、农户紧密联系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上突破;以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和U型渠灌为重点,在发展节水农业上突破;以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为重点,在农产品的储运、保鲜和流通方面突破。

三、“再造河西”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再造河西”是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要实施好这一系统工程,必须把发展市场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结合起来,把政府的必要扶持和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结合起来,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具体地说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面向市场,培育和确立新产业。河西地区原有的产业和产品在传统短缺经济的情况下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由过去的“卖方”转向“买方”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和产品显然已不适应社会化大市场的需要,必须面向市场开发和创建新产品和新产业。从河西的资源条件和中长期发展看,河西地区要在酒业、果菜业、制种业、草产业、粮棉油肉加工业等方面进行重大突破,包括以葡萄酒、啤酒为主的酒类开发;以蔬菜保鲜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开发;以红枣和优质梨为主的果品饮料开发;以高蛋白小麦和专用玉米为主的面粉开发;以草产业开发和优质畜产品为主的肉类开发等。

2.组织实施好农业新技术革命。以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好节水工程和种子工程,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加大高新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快以单项技术突破为主向以生物、信息等综合配套技术为主的新科技革命转变。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改造和扩建一批原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建一批高科技的食品工业企业和集团,改变目前以千家万户为主的小生产、小规模的格局,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在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利益关系。

4.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以食品加工为主,对矿业、建筑、建材、小型加工业等进行综合开发,重视发展以运销、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放开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乡镇企业要逐步向小城镇和开发区集中,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由小规模、粗放式向大规模、集约化转变。

5.采取灵活政策,建立发展新机制。一是允许河西地区按照十五大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探索具有河西特色的多种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模式。二要建立支持“再造河西”的投入机制。省上应切出一块资金建立“再造河西基金”,地县也应有相应的发展基金。与此同时,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和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以资源和项目换资本、换人才,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要为河西输送和培养一批科技和管理人才,并加大对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为“再造河西”培养新一代农民。四要加强对“再造河西”的宏观指导和组织领导,保证“再造河西”的顺利实施。

(发表在《经济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