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蔬菜。全省蔬菜面积300多万亩,年产量494万吨,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到26万亩以上,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我省的蔬菜除能满足省内市场以外,每年还可利用南方9-10月份秋淡季节差出省销售100万吨左右。目前我省的蔬菜生产成本、价格和全国水平基本持平,和国际成本、价格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入世后,我省还将有一定的出口竞争优势。
3.马铃薯。我省是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为650万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0%,处于全国第三位,列西北五省区第一。鲜薯总产量约530万吨,商品量达到325万吨以上,商品转化率超过60%,其中作为蔬菜供应东南沿海省份60万吨,向国外销售或通过外省转销国外达30万吨。由于我省海拔、温差、降水、土壤等条件完全适合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因此马铃薯的质量在全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同时,我省马铃薯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都低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目前,制约我省马铃薯的主要因素是加工性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标准要求。入世后,只要我们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搞好加工型马铃薯的推广和生产,就可以和国外产品一较高下。
4.苜蓿。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市场需求很大,国际市场年需求量约500万吨,其中日本约300万吨。目前,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希望从中国进口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草产品,以替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产品。我省年种植面积602万亩,年可产草粉30万吨,占全国的17.26%,居第一位。在价格方面,我省为0.6元/公斤,国内为0.9元/公斤,国际上为1.2元/公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5.猪肉。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年猪肉产量约4000万吨左右,占世界猪肉产量的50%左右,亚洲的86%,猪肉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猪肉既是中国城乡消费者肉食消费的主体,也是肉类生产的主体和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口猪约30多万吨,其中一半为供应香港、澳门地区的活猎,每年200-300万头;一半为冷冻猪肉,以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0%左右)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主。入世后,中国养猪生产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仍然具有优势。预计受到的冲击较小,通过一定的努力,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求得发展。主要原因是:(A)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饲料价格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猪肉生产成本为每千克10.87元,英国为10.96元,丹麦10.63元,法国10.76元,荷兰10.21元,日本30.26元。中国仅为7元多一点。进入21世纪,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廉价劳动力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另据有关专家测算,入世后,由于进口玉米的关税的下调和进口配额的增加,粗粮的国内生产量将下降12%,而进口可能增加148%。这意味着国内配合饲料生产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导致饲养猪成本的降低。(B)中国猪肉进口关税虽有较大幅度降低(从45%降至12%),但进口数量增加有限。因为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以猪肉为主,但对鲜猪肉有较强的偏好,而大宗进口产品只能是冷冻猪肉,因而销路将受到一定限制。(C)中国冷冻猪肉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为主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出口港澳地区的活猪因当地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猪肉替代品的增多,呈缓慢下降之势。日本因养猪成本优势的丧失,成为亚洲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并主要从中国台湾省、丹麦和美国进口,但是1997年中国台湾省的养猪生产和出口均呈现萎缩,中国具有邻近日本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只要在防疫方面增强竞争能力,就有可能抓住这一机遇。此外,受收入和人口增长的拉动,东南亚地区对猪肉及制品的需求将趋于增加。目前,越南人均猪肉量只有14.4公斤,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1%;泰国为5.1公斤,仅为中国的15%。因此,扩大中国猪肉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将有较好的前景。
我省猪肉年产量为39.1万吨,人均生产量15.3公斤,国内人均生产量为31.4公斤,国际人均生产量为14.8公斤;在价格方面,省内价格为9.4元/公斤,国内为10.7元/公斤,国际为19.5元/公斤。虽然从价格和生产水平上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在出口方面没有优势,但入世后也不会造成很大冲击。
6.牛肉。我省牛肉年产量为7.2万吨,人均生产量2.8公斤,国内人均生产量为4公斤,国际人均生产量为9.8公斤;在价格方面,省内价格为12.6元/公斤,国内为12.7元/公斤,国际为15.7元/公斤。虽在质量上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差,但在价格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只要我们加快改良步伐,迅速提高牛肉质量,入世后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7.羊肉。我省羊肉年产量6.9万吨,人均2.7公斤,国内人均产量1.8公斤,国际人均产量1.9公斤;在价格方面,省内价格为12.5元/公斤,国内为14.5元/公斤,国际为24.8元/公斤。在生产成本和价格方面都有竞争优势。加之我省是草原牧区省份,羊肉特别是羊羔肉品质好,出口前景较为乐观。
8.制种。河西地区是最佳制种基地,近年来,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大量国内客商到河西地区进行制种,推动了河西制种业的发展。到目前,我省制种面积已达50多万亩。入世后,随着市场准入程度的扩大,会大大促进我省制种业的发展。
9.酿酒葡萄。我省酿酒葡萄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2.2万吨。酿酒葡萄的国内价格为1200-1300元/吨,低于国际市场价,且质量较好,入世后虽然欧洲的葡萄酒会大量进入我国,但我省酿酒葡萄将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10.特色农畜产品。我省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当归、党参、黄花菜、黑瓜籽、百合、西甜瓜、油橄榄、花卉;特色畜产品主要有牦牛肉、滩羊皮及羔羊肉、驼毛及驼绒等。这些产品都有特定的生长区域,基本上属于非竞争性的垄断产品。入世后,由于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预计价格将会上涨,是我省增加出口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区域经济:近期内对河西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的影响较大,对河东地区的影响较小,但在新一轮结构调整完成以后,河西地区和陇东南地区在摆脱了粮食的束缚后,会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逐渐显露出特色优势,而中部干旱地区仍然是受挤压最重的地区。入世对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对商品生产的影响。商品生产量较大的地区则影响较大,商品生产量较小的地区则影响较小。河西地区是我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小麦商品量达29.37万吨,玉米达26.7万吨,棉花达5.57万吨,油料达8万吨,糖料达24.2万吨。入世后如果上述产品的价格降到目前国际市场的水平,则意味着农民要少收入2亿多元,人均64元。河东地区主要是自给型的农业,与国际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产品的商品量很小,在近期内所受的影响也较小,而畜产品、蔬菜、马铃薯、药材、水果等河东地区具有优势的产品则正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从近期看,入世对河西地区的冲击要大于河东地区。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河西地区会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优势,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快发展草产业、草食畜牧业、制种业、粮棉油加工业等,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市场竞争中会逐渐显露出其资源、技术、经营规模和质量效益等优势,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陇东、陇南、天水等地在摆脱了粮食生产的压力之后,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林果业、草畜业和特色产品,走出一条依靠林果草畜特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中部地区虽可通过发展草畜业和洋芋等产业摆脱长期不得温饱的状态,但由于受严重干旱缺水的限制,农业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必然会制约其集约经营的发展,难以实现其规模效益,也较难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受挤压的状态。
(四)农村二三产业:由于我省乡镇企业都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内向型产业,近期内受到的冲击较小,长远看,由于国际大资本和大工业的进入,必然会使我省弱小的乡镇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但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建筑建材、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群体和产业格局,乡镇企业个数达22.5万个,增加值达164.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2.3亿元,完成税金13.24亿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5亿元。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入世后,随着贸易壁垒的打破,乡镇企业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到有关方面的规则和政策,获得平等发展的机遇。有利于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和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地方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群体;有利于发挥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和行业的作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优化组合生产力要素,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但是,由于我省乡镇企业自身的弱小性和粗放性,决定了入世后所受到的冲击要大于发展的机遇。首先,我省的乡镇企业均属于较为成熟的产业,且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内向型经济特点,入世后,随着国外大量工业品及其加工品进入我国市场,乡镇企业产品将更直接、更迅速的面对来自国外的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这将对我省乡镇企业的产品形成最直接的威胁,对以内向型为主的经济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其次,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所具有的一些制度和机制优势将逐渐减弱,面临着如何创新机制和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挑战。第三,乡镇企业所具有的管理落后、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职工素质不高、外向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将充分显露,一些重复建设、素质低下的行业和企业将面临停产、转产和破产的困境。从重点行业看,我省乡镇企业主要是建材工业、服装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入世后,对这些行业和产业,既有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建材工业。建材工业是我省乡镇企业的起家行业,截止2000年底,全省乡镇建材工业占全省乡镇工业产值的30%左右,水泥生产能力达223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砖瓦灰砂石和非金属矿等主要建筑材料产品在全省占主导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型、耗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属“夕阳产业”,而在我国还是“朝阳产业”,在劳动力、能源、资源及运销方面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乡镇企业在该行业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国际建材工业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保温、隔音等建筑功能,注重开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菌、防霉、杀虫、净化空气等功能性材料;企业在以先进技术、管理和雄厚的资金实现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和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加入WTO,有利于乡镇企业建材企业转变观念,跟上世界建材工业发展趋势,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尽快提高乡镇建材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就该行业内部主要产品来分析,(1)水泥,其产量占全省产量的30%。由于水泥远距离运输的包装要求很高,运输成本高,销售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国外水泥不会对我国水泥市场带来大的冲击,同时还会增加对周边国家的出口。(2)非金属矿及制品。这是我省建材行业重要的基础产业,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推进集约化生产和产品深加工,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要重点发展石棉精选、特种石棉制品、高强石膏粉、石膏制品、石材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以非金属矿为主要原料的制品,改变单纯出售原矿的现状。(3)新型建筑材料。国外新型建材较为发达,而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技术落后,质量档次低。入世后国外产品对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的同类乡镇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今后发展的重点要以新型墙体材料和化学建材及制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石膏板、水泥夹芯板、纤维增强水泥板、复合墙板、硅酸钙板等轻质板,带动整个新型建材的快速发展。
2.纺织服装业。近年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纺织工业和纺织品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发展重心已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转移,乡镇企业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成功受益者,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诸要素中,劳动力成本同资本、技术等相比所占份额较大。入世后,为乡镇企业纺织服装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是随着出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将为纺织品增加大量的出口机会。二是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手段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将受到制约,有利于乡镇企业纺织服装的出口。三是发达国家纺织品进口关税将有所下降,将大大增加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四是我国纺织原料进口税也将下降,有利于降低纺织品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竞争力。但是,加入WTO也给乡镇企业纺织服装业带来严重挑战。一是乡镇企业纺织服装业整体素质不高,总体上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粗放,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素质较差,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没有自己的品牌,许多出口企业成了国外服装商的加工车间。随着配额逐步取消,市场竞争和贸易摩擦将更加激烈。二是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东南亚、北美、南美等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在国际贸易中享受着比我国更优惠的政策,劳动生产成本比我国低,是较强的竞争对手。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目前,我省乡镇企业纺织服装增加值约占全省乡镇集体工业增加值的6.5%,服装产量达912万件。今后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