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947400000081

第81章 邓小平谈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6年前,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医治“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政治体制破坏的创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又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然而,从总体上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原有体制从根本上并未受到触动。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初步发展的形势下,政治体制上的许多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成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我国以往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开始重新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方法、步骤等问题,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目标、内容、原则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86年6月10日,邓小平在听取有关领导汇报经济情况时指出:“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要精兵简政,真正下放权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把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又说:“一九八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不然的话,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你这边往下放权,他那边往上收权,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9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义人胜时再次强调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基本顺利。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他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