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这片土地,早在600多年前,就矗立起一座规模之宏伟、气势之超凡的应天府大城。
这座城,在国内称冠,亦居于世界之首。国内最大的北京城周长20,世界上所谓最大的法国巴黎城周长不过29.5公里,而中国南京的应天府城周长33.676公里。为此南京城荣称世界之最。这座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城,南贯秦淮河,北环玄武湖直至狮子山。据1954年实测:城高度一般在14米—21米之间,最低处6米,平均高度为12米左右。城基宽14米左右,顶宽4-9米。建有13616座垛口和200多个屯兵洞,以存预备兵将应急制胜身呈梯形,全部采用巨石大砖拉线咬榫而实砌,内填黄土和碎砖石层层夯实,城墙两边和顶部的砖石缝里,都先灌浇石灰桨和糯米白玉米等谷汁,待干后再灌浇油类,如生漆(国漆)、桐油、蓖麻仔油以及动物油等,使其粘合成一个整体,似如铜墙铁壁般的牢固。因而,这座城虽经六百多年,除部分人为破坏外,大部分仍巍然耸立。据文管会测定,目前,尚有21.3公里城,保存基本完好。
纵观古今中外凡建都城者,历来皆取方形,几乎已成为古制了,可是应天府(后改南京城)却上大下小方不对称,长不成形,矩规墙异,多边角不等的宛如粽形;特别让人费解的是城门十三座不仅与古制不符亦于地形不妥,如诸门多面对江湖不便搭桥,或对山峦不宜筑路,甚至门挨着门显得多余。凡此设计之谜,老南京有人以为:朱元璋攻入南京后,就听取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于是在公元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下令筑建应天府城。当时,东有陈友谅,南有张士诚等。特别是元朝统治势力尚相当顽固,在此种历史条件下,制绘建城布局,其重点含量是出于防务,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因此,应天府城周围多有江河湖溪为屏障,城墙又似索链般连着诸山,即所谓据”岗垅之脊,”如此这般,建的城就不可能按古制成方对称了。还有人以为朱元璋出身贫苦,懂得节省,出于花小钱办大事的动机,就利用了楚、吴时的石头城,六朝的建康都城和东府城,还有杨吴和南唐时的金陵城等,筑就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应天府城,既具备安全防务,又节省开支,至于城形如何,城门怎样,那就无关紧要了。
斗转星移,弹指间又过去了六百多年,一直困扰历史学家的南京明城墙及十三座城门的布局和真正设计者的动机之谜,最近有专家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墙与城门的布局是呈现”南斗北斗”聚合形所为。这说明中国古代已有能人识天象,懂”堪舆术”(堪为天,舆为地)有关。天象有南斗六颗星座,北斗七颗星,南北二斗组合星座相加正好十三颗星座。”南斗星”的六颗星座以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隐喻,”北斗星”的七颗星座以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的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隐喻。:南京设置十三座城门的真正的动机,就是按天象星座位点而模仿来的。由于城墙聚南斗与北斗组合,故又将南京划分为三大区块,自通济门至太平门为”北勺”,是皇帝居住及中央官府区所在地;两斗柄之间为军事区。朱元璋旨意将通济门设计成舟形。南斗为民,北斗为帝,隐喻”民与帝”“同舟共济”的心态。同样,城北端设钟阜门。正对”龙蟠”之旨的钟山,含有龙文化韵味,在与之相背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的地方,设置仪凤门,意为”龙凤呈祥”;皇宫宫殿的背后,映衬着的是太平门,隐喻为:大明皇朝”大平盛世”。”应天府”城,自然隐喻的是大明朝的诞生将顺应天意,一定能够实现:公元1368年,朱元璋果真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谋,推翻了元朝,建立起顺应天意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