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在民间统称为大雁。“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自古至今,大雁一直是人们称颂和赞叹的对象。
称颂和赞叹什么?
一是雁阵的科学和合理。大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人们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长途迁徙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大雁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头雁”往往是有经验的老雁,而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
二是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这叫声除了起到起飞、停歇等信号作用外,还有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互相照顾,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三是大雁的组织纪律和群体意识在鸟类群体中是最强的。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飞行路线是笔直的。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老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
在由衷地赞叹大雁之时,人们是否想到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大雁呢?
例如,某些人类社会小群体的领头人不是由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而是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上去的人担任;不是奉献意识强的人担任,而是一门心思捞取好处的人担任。另外,小群体的领头人不是由合适的人轮流担任,而是某一个人十几年、二十几年地干下去,其僵硬的思维搞得整个群体一潭死水、混浊不清。在某些小群体里,人员结构也不是合理,工作方式也不是科学,并且强者受压抑,弱者遭打击。某些群体里,人们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团结拼搏、和谐共建的氛围不强。某些群体里,行动无章法,工作无套路,纪律涣散,一盘散沙……
在进一步了解了大雁的习性后,我们是否应该做下来反思一下、借鉴一下呢?对大雁的纪律、情操,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口头赞美上,而是要大力推崇,要让大雁精神成为我们社会组织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